晓事之臣与办事之臣

作者:卜键

晓事之臣与办事之臣0这个小标题,出于南宋理学大家张栻的名言。

《宋史·道学三》记述了张栻任吏部侍郎时与宋孝宗的一次对话,讨论的是朝廷的用人问题:孝宗感慨“仗节死义之臣难得”,张栻说“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日唯唯诺诺,怎能指望他在国家需要时仗节死义。孝宗又提到“难得办事之臣”,张栻则称:

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它日败陛下者,未必非此人也。

办事之臣,意思很明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能员、干员。而晓事之臣,张栻指的是崇尚节义、明晓事理的大臣。孝宗赵昚在位期间,裁汰冗员,惩治贪赃枉法,重视农业和民生,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失地,属于一个奋发有为之君,故有此问。而张栻也是慷慨陈言,不乏规谏之义,皇帝很喜欢听他那些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得宰相虞允文大为忌惮,找了个理由将之从皇上身边赶走。

乾隆二年三月,兵科掌印给事中毕谊上奏,请每天派两名翰林选录古代经史奏议,加以按语,不论长短,以活页讲义的形式进呈,供皇上在听政之余披览。弘历欣然接受,命科道官(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也参与轮班拟稿。这份“日课”一直持续了12年,直到十四年正月,御史金相奏请修改轮值方法,乾隆意识到写讲义已成为翰詹科道的负担,其实他自己也早生厌倦,下旨停止,命将历年讲义筛选刊刻。于是就有了武英殿版《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九收录了张栻这段话,御史熊学鹏加了按语,洋洋洒洒700余字,表示对此不太赞同,认为张栻是担心孝宗误将生事之臣当作办事之臣,建议换一个说法:

陛下固欲求办事之臣,更于办事之臣中,而求晓事之臣。则心足以晓事,而身足以办事。心与身皆为国用,于以共襄政治,庶乎其得人矣。

进呈讲义,也是弘历观察考查臣子的一个渠道,正由于这篇讲义,乾隆对熊学鹏留下好印象,不久即派任巡台御史,返京为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内阁学士、刑部侍郎,二十六年三月出任广西巡抚。这一年为崇庆皇太后的七十大寿,熊学鹏代表粤西绅士呈请于省城寿佛寺诵经,恭祝皇太后万寿,却不免马屁拍过了头。皇上薄加责备,心中则觉得舒服,此年十月又将其调任浙江。虽说都是巡抚,浙江比起广西,不管是职司之重还是廉俸之丰,都有着巨大差别。浙抚例难久任,而学鹏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六年,皇上的倚信自不言而喻。此公的确既晓事又能办事,举一个例子:他与齐召南曾同朝为官,一起参与为经史讲义撰稿,交情甚好,三十二年十月至天台县查仓,召南以礼部侍郎退居故乡,其堂兄齐周华持所著《名山藏副本》请其作序,学鹏读后见多处犯忌,即派人抄检,又搜出《祭吕留良文》等“悖逆”文字,遂将其押至杭州,并在密奏中指责齐召南隐匿不报。后齐周华被凌迟处死,齐召南被逮送京师,判处流放,其也是弘历一向欣赏、诗歌唱和的大学问家,加恩开释,并命归还一部分家产。

在皇上催缴之谕中,提到有的地方办理延缓与调整主官相关,指的应该是浙江:三十三年二月熊学鹏因丁忧回乡守孝,布政使永德接任;次年七月永德调江苏,正在服丧的熊学鹏受命回杭署理巡抚;三十五年十一月富勒浑到任,王亶望任布政使,熊学鹏回家继续守孝,皇上颁发征书之旨时乃富勒浑当政;而在三十七年六月,富勒浑又调走了,弘历仍让熊学鹏署理,“俟服阕之日,再行实授”。这句话初看有些奇怪,汉族官员的服丧期为27个月,按说早已期满,可若扣除熊学鹏出来署事的时间,就不够了。由此也知道,提倡仁孝治国的弘历对丁忧制度有多么重视,以及对熊学鹏有多么信任。

扯远了,再回到征书上。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署浙江巡抚熊学鹏接到刘统勋签发的军机大臣字寄,即行了解情况并回奏。他说正月间谕旨到浙,时任巡抚富勒浑即会同学政王杰晓谕各州府,拟由布政使王亶望在杭州设立征缴公局,延请居乡丁忧的翰林院侍讲沈初主持图书的审核筛选,而还没开办,富勒浑升任湖广总督而去。接着,熊学鹏便说到自己:“臣到任后开局,复又通饬所属,上紧逐细搜访。兹据各属禀报,购得遗书,次第送局,有系刊本者,有系抄本者。除琐碎无当之书,遵旨毋庸采取外,谨将选取在局书五十六种,叙列目录,开注某朝某人所著,书中要旨,分别刊本、抄本,缮写清单进呈,恭候御览甄择。候谕旨到日,钦遵将敕取各书,查原系刊本者,量给价值;原系抄本者,于敷文书院诸生内拣选善书者数名,誊写端楷恭进,仍将原书给还本家,听其收藏。”后面也说到浙江书肆众多,应还有一些善本没有被买到,这次又命下属于各地访察购进,妥善办理,容再行奏闻。浙江的做法为早期征书的样板,即在省城设局办理,由布政使负责,官方出资;聘请一位学术声望高、懂政策,也有时间的官员主事,再为之选一批学问好的教官分任校阅;对初选各书整理出目录,开列年代与作者,区别刊本、抄本,撰写提要,呈送御览;待皇上批复后,该买的买,该抄的抄,然后将原本归还。

熊学鹏提到的敷文书院,始建于唐贞元间,明弘治时改为万松书院,王阳明曾在此讲学,康熙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名“敷文”,并增构存诚阁,颁赐《渊鉴类函》《周易折中》《朱子全书》等书。乾隆第一次南巡时,敷文书院山长蔡以封率诸生迎驾,弘历很开心,赐书题诗,还在书院出题召试,前三名被授予内阁中书,一时成为佳话。以后的五次南巡,每次都在敷文书院考选人才,遂使该院声名大盛,学子四方云集。从诸生中选拔书法端正者誊录抄本,也是浙江的一个创举,四库馆臣也学会了这一招。

除富勒浑之外,熊学鹏密奏中提到的三个官员,以后都大大有名。一是学政王杰,乃乾隆亲笔改授的西部状元,三十六年秋闱以内阁学士赴南昌主考,刚考完,即接到谕旨命他担任浙江学政。王杰清正醇谨,信奉关学的“不通声气”之说,不爱掺和翰林那些个诗酒唱和、团团伙伙,认真做事,有时间就读书习字,到了浙江也是如此。二是布政使王亶望,一个颇得皇上青睐的官二代,很会吹吹拍拍、拉拉扯扯。他与王杰都出于太原王氏,老根又都在运城一带,推想没少套磁,可人家不搭这个茬,也就算了。第三个是沈初,平湖人,乃乾隆南巡召试时看好的人才,一举得中榜眼,授编修,复以“学问优美”擢侍讲、南书房学士,此时因祖母去世在乡守孝,王杰与他关系亲切,巡考之际曾顺道前往看望。 历史中国古代史南宋清朝清朝历史王杰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