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普鲁的西部故事

作者:薛芃

安妮·普鲁的西部故事0“要走火了。”恩尼斯坐在帐篷外烧着营火,冷风嗖嗖的,他打算蜷缩一宿,打个盹,天一亮就去牧羊。杰克躺在帐篷里,让外面的恩尼斯“滚进来”,凑合着挤一宿。在酒精和寒夜的作用下,几下骤然的吸气声后,杰克憋着气浅浅地哼哼了一句“要走火了”。只这一句,断背山上的故事才真正开始。看似将要开始,接下来的时光又一笔带过,“去他奶奶的绵羊”,牧羊人不再专心牧羊。

如果没有先看李安电影版的《断背山》,而是从安妮·普鲁的小说开始,很可能会按照正常的阅读节奏,匀速晃过这几句话。直到读到后面,恩尼斯和杰克分开又重聚,各自组建家庭,又几十年依赖着断背山的记忆相互依存,才恍过神来,原来一切从“要走火了”这里,就变得不一样了。安妮·普鲁却只是将这个故事的转折轻描淡写地带过。她喜欢把重要的情节写得很轻,就像一如往常的每一秒钟那样度过,不值得大书特书。这些看似跌宕的人与事,在广袤丰富的美国西部土地上,遍地都是。

《断背山》最早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后来又收录在《近距离:怀俄明故事》短篇小说集中。2005年,李安把这个故事拍火了,小说集再版时索性改了名字,直接叫《断背山》。不过还是《近距离》更适合放在“怀俄明三部曲”的序列里——《近距离》《恶土》《随遇而安》。

怀俄明州在美国西部落基山区,有黄石国家公园,安妮·普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写了一系列发生在怀俄明的故事。1995年,60岁的安妮·普鲁离开家乡新英格兰,搬去怀俄明东南部的山区生活,她被连绵不断的景观震惊。辽阔的旷野,一望无边全是行走的空间,视线可以投到真正的远方,没有任何遮挡,这跟新英格兰很不同,那里“总有树木遮挡你的视线”。从此她开始写怀俄明这里。

普鲁写小说,依赖地域,如果让她生活在纽约,八成是什么也写不出,她对喧嚣的都市、现代化甚至如今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嗤之以鼻,她必须把自己放在原始、粗暴、野性的自然环境中,才写得出故事——第一部长篇小说《明信片》写“二战”后新英格兰地区乳品业的崩溃,成名作《船讯》写纽芬兰捕鱼业遭受的过度捕捞和政府威胁,《老谋深算》写一个在得克萨斯州受商业化挤压的牧场危机。到了81岁时写长篇小说《树民》,故事横跨300多年,讲述从欧洲人移民美国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下七代人的森林砍伐史。她的这些故事覆盖了几乎整个美国版图,而且你会感觉,这读的不是小说,而是基于自然环境的一个个非虚构事件。

“我试图界定这样一些历史时期:那些植根于地域和自然资源的地域社会和文化,开始经受对其传统生活方式的侵蚀,并且把握当代大世界的价值观的历史时期。我小说中的人物小心翼翼地行进于变迁的乱局之中。”安妮·普鲁在20世纪末接受采访时说道。她总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切换,她自己觉得这是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在读到博士阶段时,她选择了文艺复兴经济史的方向,虽然后来为了照看孩子没继续读下去,但这种历史研究的思维成了她日后写小说的基础。

安妮·普鲁每到一个地方,要做大量的地方志研究。当地的礼仪书籍、俚语词典、城市电话号码簿、职业名录、地质学、天气记录、植物的栽培指南、当地的历史、报纸、公告牌甚至地上随手捡起的纸片通通要看,酒店、商店、面包房、洗衣房、墓地通通要去。她像调查记者一样,收集着这个地区的蛛丝马迹。她是一个地理决定论者,思考在什么样的地理、气候、历史下,才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和事。

也是在《近距离》的集子里,《孤寂海岸》那篇里说,怀俄明人生性敏感易怒,脾气来得快去得也急,渴望肢体接触。或许是因为长时间与牲畜为伍吧,这里的人总喜欢握手、拍肩、抚背、张臂拥抱。此种天性也适用在怒火上,快如闪电的拳背招,让人失去重心的臀踢招,手肘凸撞与扳钳招、铁砂掌,也有志在夺命的认真招式,偶尔有人因此命丧黄泉。依着安妮·普鲁的地理决定论,不是怀俄明的人成不了这样,当你观看到人如牲畜一般的行为方式时,便只是冷峻地看着。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有一幕,说一个年轻女孩奉献出了自己的第一次,事后女孩躺在一捆干草上,瘦弱的双腿仍向外张开,有血迹,抽噎着,她即将蜕变为下流的小贱女,不过她只有十五岁,而且是第一次,对她下手的是她爸的老板。另一边,牧场的一头母牛死了,死胎仍在肚子里。

读到这里,无论整个故事的情节如何,这一小段黯淡而冷酷的人性都让人绝望。“多数事情,你从不知道怎么发生,或从不知道发生的原因。”安妮·普鲁补充了一句。事情就是这么急转而下,毫无征兆,在她的西部小说里总会出现。在西部旷野上,人们只用下半身和手里的枪说话。还有一种说法,在怀俄明这种地方,牛比人靠得住。

科恩兄弟的西部电影里,也总有这样的桥段。《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里的第一个故事,老巴枪法神准,瘦弱精干,穿一身白,一副笑面虎的样子,跟那些五大三粗的牧羊人和牛仔可不一样。他没有输掉的棋局,也没有解决不掉的挑衅,在决斗中只会胜出,得意之时却没想到自己的白帽也会被天外之人打穿,总算尝到了被子弹射杀的滋味了,瞬间地,似乎死时不带痛。这一段很安妮·普鲁,冷漠、决绝,不拖泥带水,命如草芥,前赴后继的。

科恩兄弟和安妮·普鲁的这些小故事,都源自一种叫Ballad的西部民间歌谣。跟皇皇的长篇小说不一样,安妮·普鲁的短篇小说非常精炼、简短,接近神话、民间故事、寓言这类原始叙事来源,它们更倾向于关注基本的欲望、期待、焦虑、恐惧。安妮·普鲁说,写怀俄明故事集,不是难在怎么展开故事,而是怎么压缩故事,她的材料像织锦一样丰富,很难修剪成太小的片段。她将自己描述为“杂食性读者”,与文学史上层出不穷的小说相比,她认为一个人只需要读诸如《一千零一夜》《十日谈》或《格林童话》这样的民间故事集,看看人类不断重复使用的故事原型就够了。她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安妮·普鲁的西部故事1安妮·普鲁是个什么样的人?卷曲的头发极短,能露出耳朵,从40多岁至今的照片上都是这样,戴黑色的圆框眼镜,穿衣朴素,格子衬衫、牛仔裤,或素色的宽松衣服。1999年《观察家报》早期的评论把安妮·普鲁描述为像她笔下“边疆女人”的那种形象:“饱经风霜,历经生活磨砺,似乎多年来她一直顶着刺骨的寒风行走在坚硬的土地上”;到了2013年,《独立报》这样写她,“在86岁的年纪,她的皮肤像弹簧沙发上的沙发罩,但是她肌肉饱满的手臂和强健的手指表明她还能攀爬光滑的岩壁”。2011年,安妮·普鲁出版了一本自述性的非虚构作品《鸟云》,讲她在怀俄明州自己盖房子生活的故事,里面她说自己“专横、急躁、隐居害羞、脾气暴躁、专注”。

有关安妮·普鲁个人生活的外界记述不算多,不止一个媒体在报道中写过,普鲁很不喜欢谈论私人话题,她会直接拉下脸来,或者给出一个冷峻的眼神,就像她冷峻地看着自己小说里那些突发的意外和死亡。

安妮·普鲁在新英格兰和北卡罗来纳长大,父亲是法裔加籍移民,在纺织厂工作,所以她对绳结很有研究,后来都用在小说《船讯》里了;母亲是英裔美籍,是位业余的博物学家。因为父母祖上都是欧洲移民,对这种家族史也格外感兴趣。三婚三离,有四个孩子,安妮·普鲁说她成长在一个“应该结婚的时代”:“我不认为我是个特别好或者说是特别勤奋的母亲,这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正视:我无法用传统方式经营一个普通的家庭。”很早就开始写作,给户外杂志写,为了生计,也写了不少实用型的工具书,比如如何建造栅栏、种植蔬菜、制作苹果酒、划独木舟、捕鱼,在职业写小说之前,她出过一些这类的小手册,再次印证了她是个杂食家。

有些文学评论说安妮·普鲁过分强调角色的厄运和失败,因为她没有找到这些人生活困境中的缓解因素,只是一味地将他们放在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她对这种评价不置可否,不止一次说过,她的人物总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遭遇都来自公共平台的真实记录,报纸、事故报告、地方历史或者劳动统计数据之类。

安妮·普鲁写西部小说,下笔凌厉,很难看出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特质。相比女人,她似乎更了解男人,至少在西部故事里是这样。男性的身体、原始男子气概、社会的粗暴,以及零星的、给人意外惊喜的甜蜜,大抵都是这样。在她写怀俄明故事系列之时,美国的西部小说传统已经没落,没什么人再执迷于英雄主义式的西部神话了。科马尔·麦卡锡那种血腥而英勇的故事已经远去,安妮·普鲁又写些什么呢?她,一位要用故事填满荒原的女性作家,在她之前,与西部荒原关联度高的女性或许是画家乔治亚·奥基夫,她在男性主宰的西部找到了象征女性的花朵与花蕊。她感兴趣的是猜忌、嫉妒、裂痕、性秘密,是在英雄主义之外的琐碎。

不知道美国西部故事的旧时代讲述者会如何看待安妮·普鲁?在主攻美国当代小说的英国学者马克·阿斯奎斯(Mark Asquith)看来,女性在安妮·普鲁的西部小说这里,是一个先进的群体。还是《孤寂海岸》那篇里,约沙娜手里总有一杆猎枪,以便随时抵挡印第安人,她或许背上还背着个孩子,她是个“温柔的驯服者”,“不仅能驯服景观,还能驯服过剩的男性暴力。她把餐桌礼仪、家庭价值观、节制和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带到了蛮荒的西部,从根本上说,文明化和女性化的过程是同义语”。

这种观点把安妮·普鲁小说里的女性地位一下拔高了。不过有趣的是,美国西部是个矛盾体,盛产男性的睾丸酮,却又是美国第一个接受女性选举权的地区,在1869年10月12日,怀俄明成为第一个赋予女性平等权利的州。也许正因如此,在安妮·普鲁的小说里,除了生理区别,往往感受不到女人的传统属性,性别不再那么重要。不过,在安妮·普鲁的笔下,男性女性都不大重要,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一茬又一茬。

(本文写作感谢《树民》的中文版作序者、中央戏剧学院教师尹珊珊提供帮助)

安妮·普鲁的西部故事2安妮·普鲁  Annie Proulx

1935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做过记者和历史学专业研究者,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职业小说创作。1988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心灵之歌》,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船讯》,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小说奖。1997年,短篇小说《断背山》首次发表于《纽约客》杂志,并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也成为安妮·普鲁短篇小说集“怀俄明三部曲”中的代表作。2016年,长篇小说《树民》问世,故事横跨300多年,讲述从欧洲人移民美国到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下七代人的森林砍伐史。 普鲁文学小说船讯断背山安妮·普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