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舰艇与“海军节”

作者:宋晓军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反舰弹道导弹方队接受检阅 (中新社 盛佳鹏 摄/视觉中国 供图)

4月23日,我在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上看到了一则讲座通知。大意是第二天将邀请两位嘉宾多伊尔(Gerry Doyle)和赫辛格(Blake Herzinger)来海军学院,就他们刚出版的一本题为《航母杀手: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和21世纪初的战区》的新书相关内容举行讲座。鉴于这本书的内容与我刚在今年第16、17、18期《三联生活周刊》连续写了三篇美海军要发展无人舰艇的文章有关,同时4月23日也是中国的“海军节”,我就确定了这期专栏文章的题目。

先说上文提到的新书与无人舰艇的关系。亚马逊网站上对上文提到的那本新书简介中有一句话是:中国是唯一拥有大量弹道导弹以威胁敌方舰队的国家,而美国是地球上唯一拥有一艘以上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国家。同时,还提到了2015年9月中国在阅兵式上亮相的两款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和“东风-26”。那么这两款“航母杀手”与美海军要发展无人舰艇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说,自中国可打击航母等大型舰艇的“杀手”亮相后,美智库就推出了对海军传统兵力结构测算方法的改革设想。如2017年2月美智库“战略与预算控制中心”(CSBA)采用了被称为“舰队架构”的方法,试图颠覆2012年和2016年的“海军30年造舰计划”,分别是308艘和355艘“大而少”的目标。2018年1月美国防部公布了以“大国竞争”为核心的国防战略,这给海军制定“小而多”的造舰计划增加了筹码。随后就陆续推出了几个有人和无人舰艇混搭、舰艇总数在398~540艘版本的“海军30年造舰计划”。而支持推出这些版本的理由之一,就是某些大国拥有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反舰弹道导弹。也就是说,像航母一类“大而贵”的舰艇在距某些大国海岸2000海里内的海域部署时,不仅不能发挥威慑作用,反而自身会成为被威慑的目标。

说到这必须要强调的是,因“航母杀手”而催生出发展无人舰艇的背后,还有美海军曾经提出过被称为“分布式杀伤”(distributed lethality)的作战概念。该作战概念提出的初衷,是赋予分散部署在对手大国前沿的单个小型舰艇平台更大的杀伤力,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手大国在近海的防御成本(分散目标多且用反舰弹道导弹打击不划算),而且还可以对某些大国在其近海进行所谓的“有限侵占”行动进行遏制。此后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自主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有人舰艇因造价和人员成本不断攀升日益受到预算的约束,美海军未来发展无人舰艇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了。

说到美海军要发展无人舰艇,可能有人会想,那中国海军该如何应对呢?如果马上让我给一个答案,目前中国海军最关注的还是有人舰艇上的“人”。原因在于,在4月23日中国“海军节”的当天,《解放军报》头版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型军事人才列阵万里海疆——海军着眼转型备战加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报道文章。文中说:“练兵备战,人才先行。近年来,海军转型备战全力推进、新型装备不断入列,对人才素质提出急切需求,也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舞台。”当然,我之所以给出这个答案还有一个原因,即在很多国内媒体把“海军节”的报道焦点放在新型航母“山东舰”的装备上时,在4月23日《解放军报》的那篇报道中,专门介绍了“山东舰”舰长从一名“普通飞行员到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再到驾航母闯大洋的指挥员”的经历,并强调了这“是海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一个缩影”。 弹道导弹航母海军航母杀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