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担心通货膨胀吗?
作者:谢九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份的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1.5%。我国今年的CPI目标是控制在3%以内,以此来看,目前的通胀水平距离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如果和国际上相比,我国当前的CPI更是处于很低水平,美国刚刚公布的3月份CPI同比大幅上涨了8.5%。
今年1月份,美国CPI达到7.5%,创下40年来新高,当时就已经让美国人震惊不已,结果仅仅两个月之后,美国的CPI再度大幅增加了1个百分点。不仅美国,很多发达国家的通胀水平都创出新高,3月份欧元区的CPI高达7.5%、英国的CPI为7%,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年来的新高。以当前中国的CPI水平来看,不到2%的CPI,无论和历史上对比,还是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都处在相对低位。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完全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呢?并非如此。中国当前CPI水平处于低位,主要和终端需求较弱有关,但是,通货膨胀并非完全由需求端来决定,货币政策、国际环境以及疫情发展等等,都会对通胀带来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从3月份的CPI数据上已经有所体现,未来可能会继续加剧。
我国3月份的CPI指数虽然和国际上很多国家相比处于低位,但已经出现反弹的势头。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的CPI同比涨幅只有0.9%,3月份CPI反弹到1.5%,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以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有很多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和可能性。
最主要的刺激因素是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放水过多时,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地到来,当前美国创下40年来新高的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近几年放水过多所致,中国当前通胀暂时还在低位,也和中国前几年相对收敛克制的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
现在的挑战在于,中美货币政策开始走向相反的方向,美国进入加息缩表的紧缩周期,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慢慢放松。今年一季度的金融数据,无论是社会融资规模还是人民币新增贷款,增长幅度都明显超出预期,显示出当前稳增长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开始实质性发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到一年时间里,我国已经实施了三次降准,向市场释放出大量资金。去年7月份降准50个基点,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去年12月再降准50个基点,释放资金1.2万亿元;最近一次降准发生在今年4月中旬,释放资金5000亿元。这三次降准一共释放资金规模大概在2.2万亿元左右。除此之外,市场贷款利率也在缓慢下降。按照央行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一年期LPR和五年期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5个基点;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中美货币政策的错位,导致中美利率开始出现罕见的倒挂。4月11日,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为2.74%,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2.76%,这是过去12年来中美利率首次出现倒挂,将对中国的资本流动,以及中国资产的估值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除了货币政策进入宽松周期的因素之外,输入型通胀,也是中国未来通胀上升的重要风险之一。俄乌冲突以来,国际市场上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在中国3月份的物价数据中,已经开始体现出来,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相关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从环比数据来看,3月份的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7.2%、7.8%和6.9%;受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价格上涨及国内疫情影响,面粉、食用植物油、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7%、0.6%、0.4%和0.3%。从同比数据来看,3月份CPI涨幅超出预期,很大程度上和输入型通胀相关。3月份CPI同比上涨1.5%,主要是非食品因素拉动;3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1.77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4.6%、26.9%和27.1%,是3月份CPI反弹的主要推动力。
从俄乌冲突的最新局势来看,短期之内没有结束的迹象,而欧美国家对于俄罗斯的制裁还在升级,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这将对中国持续输入通胀压力。
从中国的CPI构成来看,当前物价水平相对偏低,和猪肉价格下跌有重要关系。3月份食品价格下降1.5%,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1.4%,是食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不过,猪肉价格一直是大起大落的强周期走势,在经历了持续下跌之后,未来可能会慢慢触底反弹。从2018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那一轮上涨大概持续了两年多时间。随着猪肉供应大量上市,猪肉市场的供需局面发生逆转,在2020年9月份迎来拐点,猪肉价格开始由涨转跌,下跌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半。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下跌之后,猪肉市场的供需状况再度发生变化,市场过剩的局面逐渐改善,猪肉的这一轮下跌周期也将慢慢迎来又一次拐点。从3月份的数据来看,猪肉价格下跌的幅度已经开始收窄。
在中国的物价指数篮子里,猪肉价格占据了相当大的权重。过去一年多来,猪肉价格的低迷将CPI指数控制在较低水平范围之内,随着这一轮猪周期发生变化,猪肉价格不再继续大跌,甚至出现反弹,猪肉价格将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力量,这是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另外一大压力。
除此之外,国内疫情的反弹,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疫情导致部分地区停工停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物资供应短缺。与此同时,物流供应无法正常运行,尤其是部分因疫情封锁的城市,又会加剧物资短缺的程度,短期之内可能会引发物价快速上涨。虽然中国3月份的CPI只有1.5%,但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下,若放松警惕,通货膨胀或许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通货膨胀cpicpi指数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