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税与个税的紧与松
作者:邢海洋国常会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特定行业获得1.5万亿元的留抵退税。今年1~2月,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4043亿元,同比增长46.8%,个税激增。疫情形势又紧张起来,一边是减税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一边是个人所得税征收额大幅度增加,该如何理解这其中的矛盾之处?
这次对企业的精准输血,一是面向所有的小微企业,二是对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等6个行业,方式是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的退还。但留抵退税并不是给企业发钱,而是税务机关预先扣缴的税款,先发还企业。这涉及增值税的扣缴办法,简单可理解为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比如囤积了原材料却未形成产品卖出,或建设了厂房设施要逐步折旧,就出现了留抵税额。此时,商品价格里包含的增值税先预缴给税务机关。留抵退税对企业的现金流颇有助益,尤其在这个经济活动减速甚至停滞的时刻,手里有钱才能不慌张。
留抵税退还,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左手倒右手,从税务部门预扣到企业完成销售后再扣款。当然,这本质上显示了税务部门对企业的信任。中国的税收是一个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在流通节点征税,税源稳定、征收容易。但不利的一面是,无区别征税体现不出税收对于财富分配的二次调解;收入高的和收入低的承受同样的税负,不利于财富的均平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拉动。
疫情再度紧张之际,对企业的输血以及对个人所得税的加强征管,体现的似乎也正是从间接税到直接税的转型思路。不过,今年1~2月个税征缴总量增加了将近一半,还是颇让人费解。有一种解释是,今年春节来得早,年终奖通常1月份发放,于是被计入了前两个月的纳税,而去年的年终奖要在3月份的个税总额上体现出来。这或许是个税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稽查力度的增加无疑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去年年底直播一姐薇娅偷税漏税被罚款13.4亿元,当时税务部门内部人士便表示,除薇娅外还有部分头部主播没有被披露,他们偷逃税的“数额惊人,至少几个亿”。不久就有了邓伦因偷税被罚款1.06亿元的消息。相信,那些需要抓紧补税的网红和明星很可能是在今年的1~2月补缴了税款。
因为收紧了征税的口径,避免一些高收入者采用核定征收方式逃税,对持有股权、股票等权益性投资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已经改为查账征税,来自高收入人群的税收一直在大幅度增加。三年前个税改革,在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5000元、设立了多项减免后,仅用两年时间个税收入就再创新高,并夺回第三大税种位置。2021年个税收入13993亿元,同比增长21%,远超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如果说个税的高增速全部来自于对高收入阶层的征收力度,能够带来更公平的二次分配结构,这显然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21%的增速,连年超出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征缴力度难以解释全部原因。个税的档次是累进制,从3%到10%到20%到25%,直至45%,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提高,纳税额度以更快的速度累积着。
可随着房价上涨,物价抬高,税收阶梯的高度却是没有变化的,这无形中增加了普通收入阶层的生活成本和物价压力。“两会”上有委员代表呼吁希望增加免税额,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直言应该把免征额提高到1万元。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增值税退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高企构成了一对矛盾,需要协同解决。 增值税改革宏观经济补缴个税税收国内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