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泰燊:现实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巨大矛盾
作者:安妮在《人世间》的人物群像中,冯化成是难得一个引发观众极端负面情绪的角色。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第35集冯化成出轨女诗人王紫的情节播出时,话题“被冯化成出轨气死”冲上热搜,至全剧完播,总累积1.4亿阅读量。网友痛心疾首地大骂“渣男”,甚至“血压往上飙”“饭也吃不下”,表示“要弃剧了”。
饰演冯化成的演员成泰燊告诉我,电视剧热播后,他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大量观众涌入他个人微博的评论区,也有发私信的,留言都是对冯化成的谩骂,理性一点的人会在骂完后加上一句“我是骂冯化成,不是骂你,你演得挺好”。成泰燊有点无奈,“冯化成被骂火,出圈了。可以称得上是网暴,太恐怖了!”
2019年9月,李路执导的电视剧《巡回检查组》开机,成泰燊在剧中饰演大反派米振东。拍摄过程中,李路导演说起有一部叫《人世间》的新剧在计划筹拍,问他有没有兴趣出演一个诗人。拍完《巡回检查组》,成泰燊就找了原著小说来读,重点关注冯化成,“当时我就预感到,这个‘人渣’会是将来被大家围攻的对象”。
成泰燊把自己称作文学青年,对诗人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崇拜。读小说的时候,他总能共情冯化成的处境,特别是后半段,冯化成远赴法国,12年里潦倒落魄却从未放弃诗歌。“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但是单看小说,有些担心,他太黑暗了。”
在成泰燊看来,小说中的冯化成是相对单色的,梁晓声对这个人物的书写具有批判性,放诸当下的道德观念,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曾经仰望他的妻子逐渐看不起他,后来甚至认为他卑鄙龌龊,两个人的关系完全颠倒。“在这种情况下,冯化成出轨王紫,一个崇拜他的文艺女青年,就像当年的周蓉。”
看到大部分剧本后,成泰燊踏实了不少。“编剧王海鸰老师在做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把冯化成的人物色彩调亮了,他从黑色变成了灰色。”
剧中第一次出现冯化成的名字是第一集,周蓉瞒着父母离家出走,去往贵州,托蔡晓光向她家人说明情况。通过蔡晓光的只言片语,我们知道,冯化成是周蓉的恋人,“北京的一个诗人”,周蓉崇拜他,“崇拜是爱的基础”。
成泰燊觉得观众后来对冯化成的厌恶来自一种背叛感,“大家感到遭受了欺骗,他把观众心中的理想爱情模板毁灭了”。
周蓉独自到贵州追寻一个比她大20岁左右的诗人,这是一个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行动,电视剧前半段用不少细节渲染了二人感情的美好。
周父从大三线去贵州看望女儿的那场戏里,他在搭便车时遇到同乘一辆卡车的冯化成,岳父和女婿以陌生人的身份初次相见,冯化成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帮助错车司机的质朴善意给周父留下了好印象。住在贵州山洞中的艰苦岁月,冯化成每次回家为周蓉带一束鲜花,显示出他们贫瘠时光中富庶的精神。无论身处何地,创作了新诗,他总会激情澎湃地念给周蓉听。“人世间的爱情是很珍贵的,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品尝真爱的滋味,冯化成是一个幸运者,可他却背叛了爱情。”在成泰燊的理解里,出轨带给诗人冯化成的不仅仅是普通人面临的道德意义上的折磨,更是对他内心终极追求的清高、洁净灵魂的玷污。
冯化成出轨后回到家,看到妻子坐在沙发上等了他一夜。见他回来,周蓉放低姿态向他道歉,冯化成号啕痛哭。“这场戏实际上是冯化成的自毁,我在领悟情节的时候感受到巨大的悲凉。面对周蓉的道歉,他想的是‘你哪怕早一点呢?早那么几个小时?’。他的痛苦里夹杂着复杂的情绪,懊悔、痛恨、悲伤……他无力解决婚姻的困境,在酒精的作用下,迈出了致命一步。”
在清明这天提出离婚是符合冯化成诗人身份的一个选择,他要祭奠自己破碎的爱情。创作人物的过程中,成泰燊反复找寻冯化成的行为依据。“我觉得冯化成是群像中精神上最苦的人。他对王紫说:‘与其三个人受罪,不如我一个人来承受。’这句话有深意。他知道自己才是罪魁祸首,他承受的不是某种具体的结果,而是一副亲手戴上的精神枷锁。”
电视剧中冯化成出家为僧的结局是成泰燊提出的,包括“普照法师”这个法号。
即使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看,冯化成也是个命运悲苦的人。他在一个残破的家庭成长,没有父母,从小跟在舅舅身边生活。依靠自己的努力,他虽然找到了人生方向,却也养成了敏感脆弱的性格,孤独地游走世间。成泰燊认为,想演好冯化成,首先要为他赋予诗人的天职。这也是塑造角色的最大难点,他必须深深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无论人生经历何种坎坷和磨难,冯化成始终在坚持写诗。为什么?”
从感情线出发,成泰燊在拍摄之初仔细梳理了冯化成的发展脉络。伴随人物的每一次地理迁移,他把冯化成出家前的人生分为三个层次。
“前期困在贵州的时候,我希望把冯化成塑造成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过的人。”冯化成与周蓉在贵州生活的近十年里,他的心灵底色是纯粹、美好的,“甚至是极端的自我”。在“被打倒”的低谷中,两人把生活过成诗,像身居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冯化成出家后给女儿冯玥写了一封信,其中蕴含对贵州的深切眷恋。“玥玥对那段生活其实是没有记忆的,但父亲能告诉她,他们一家三口曾在贵州有过神仙一般的时光。”成泰燊说。
回到北京后,他和周蓉住在狭窄的小房子里,女儿不在身边。在日常生活鸡毛蒜皮的消磨下,周蓉对冯化成的崇拜逐渐消失。为了拿诗歌奖,高傲的诗人走向给评委送礼的境地。成泰燊注意到,视频网站的弹幕里有大量观众嘲笑这一时期的冯化成,说他处处展现着文人败落的酸腐。“但你换个角度看,冯化成挺可怜的,他没有舞台了。”成泰燊讲道,周秉义和周蓉刚上大学的时候,作为北京著名诗人的冯化成曾在北大的讲台上朗诵普希金名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当时意气风发,多么骄傲。现在没有了,只能待在家里,用做菜的手艺报答周蓉前十年的爱”。
有一场戏,北京时期,周蓉外出归家,看到冯化成坐在桌边写诗,进入了某种癫狂状态。他叫周蓉先别出声,要一口气把诗写完。这首题为《寻找》的诗是成泰燊自己写的。剧本里没有诗,只有一两句话,大意是冯化成写完一首诗,激动地读给周蓉听。
“辉煌过的诗人堕落在被忽略的空间里,总得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得活着,得有支撑自己的东西。”如今谈起这首诗,成泰燊仍能饱含希望地用冯化成的口吻背诵出来,“鞋子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踏破铁鞋/虚空粉碎/恍然之间/猛然醒悟/路在脚下/春在心里”。
回到吉春后,冯化成出轨,与周蓉离婚,随王紫到法国。他再也无法像以前在北京的筒子楼里那样,吵架的时候依然能昂起头,大声喊出自己是“崇高的堕落”。“世俗感情上他是渣男,观众骂得对。但抛开出轨,冯化成其实什么也没做错。他经受着现实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巨大矛盾,像蔡晓光说周蓉的,‘受不了精神的苦’。”
可以说,是冯化成带领成泰燊进入到一个诗人的灵魂领地,走向了出家的结局。
剧中郑娟的弟弟名叫光明,他看不见,但心底有光,在北陀寺为僧。而冯化成在极端苦闷的时候,从北陀寺感受到了无上清凉,写下《北陀寺的风》,在心里浅浅地画出了普照法师的影子,与郑娟弟弟的名字呼应,向往光明普照。
事实上,《北陀寺的风》在剧本里只有前半首,后半部分是成泰燊自己补全的。他觉得,这首诗是冯化成一生的写照。“‘风/钻入一截残垣/刺透着凋零、云低鸦鸣’写他刚从贵州到北京时处处不顺。‘风怀着丝丝寒意/窜入毛孔/灭了心热/唤醒无上清凉’写那一刻顿悟后的超越性。”
《人世间》大结局播出后,成泰燊口中那些“骂冯化成最狠的观众”也感受到普照法师的平静祥和,渐渐原谅了诗人冯化成。采访当天上午,成泰燊为冯化成写了首诗,字句中透露出超然,最后一句写的是“任骂逍遥人世间”。
“《人世间》的群像里,冯化成这个角色背后站着一个庞大的诗人、文化人群体。他们背负着中国文化的使命和追寻,有探索人生真谛的秉性。某种程度上,冯化成比他们幸运,他完成了精神上的超越,走向了理想结局。就像他最后说的,‘失而复得,此生无憾’。”成泰燊说。
(本文图片由片方提供) 人世间成泰燊娱乐八卦周蓉剧情片巴基斯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