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8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停电风波

同学老赵邻居们的储藏室和车库突然停电了。停电不是电路故障,而是小区物业的原因。去年年底,物业曾发出公告,要求全体业主在规定期限内更换物业指定的电表,费用每家100块,理由是目前业主们使用的电表已经老化,继续使用恐有安全隐患,如果不换电表,物业就会对相应的业主实施断电。但业主们响应寥寥,小区很多电表刚刚用了两三年,根本不存在老化的问题。

本以为此事会不了了之,但物业在2月底再次发出公告,敦促业主们换电表,如不使用指定电表,物业将会对相应业主的储藏室和车库实施断电。大家还是没当回事。但这次,电是真给停了。

小区物业群很快炸了锅:换不换电表,得看业主们的个人意愿。物业以服务业主为宗旨,哪能随便就给业主断电呢?

老赵在去年年底就更换了电表,他此前在物业公司上过班,理解物业的苦衷:物业想让业主们换电表,不是因为之前的电表老化存在安全隐患,而是为了能让电费的收缴规范化。原来,老赵居住的小区不是“一户一表”,整个小区是供电公司的一个独立客户,供电公司在抄表、计费时只能到总表环节,由物业分抄每家住户电表。小区居民交电费不是直接交给供电公司,而是由供电公司向物业收总电费,小区居民再向物业买电,因此收电费这项苦差事一直落在物业头上。

从前,小区里电表线路混乱,有些业主用电甚至根本不花钱,还有部分业主总拖欠电费。经年累月,物业垫付的电费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两年前,物业曾联合业委会想对小区实施“一户一表”改造,但在咨询供电公司后,得到的答复是改造费用只能小区居民自己出,高昂的改造费用平摊下来,每家少说也得五六千块。

于是物业想到了让业主们更换电表的办法,新电表是预付费模式,先交钱后用电。而业主们的老电表是先用电后交钱。新电表显然是为了保障物业的权益,但先付费的模式很快就滋生出物业乱收费的谣言,更何况,家里的电表好好的,谁愿意平白无故自己掏一百块钱换新电表啊!

因为换新电表的人不多,物业不得已采取了断电的下策。但断电还是没起到应有的效果,有业主向物业办投诉小区断电的事,物业办很快联系了小区物业,储藏室和车库在断电半天后终于恢复了正常。至于物业换电表的想法,物业办建议,继续想办法,慢慢做工作。

(读者 蒋霖)装修小白踩过的“坑”

收楼后,小区业主们迫不及待地想把毛坯房装修起来。有装修经验的业主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就把房子装饰得焕然一新,而装修小白则处处踩“坑”,迟迟住不上新房。

老刘工作忙,既没渠道联系水电工、泥瓦工,也没时间监工和买材料,于是找了个全包工程的装修公司。经过核算,老刘的工程款为20万元,需付定金5万元,后续阶段性付款。交了5万元后,老刘鲜少过问装修进度,只顾着忙工作。一个多月后,老刘估摸房子应该完成大半了吧,不料到了新房却发现根本没动工,联系装修公司也无果,跑到门店找人才发现大门紧锁——装修公司跑路了。

邻居小雨听了老刘的倒霉故事后,决意不能重蹈覆辙,于是找了小区旁的装修公司,选择半包工程,打算时时紧盯。据说,开在城中村的这家装修公司要价比市场价低,装修质量也过硬。

交了6000元定金后,正好赶上大宗商品及原材料涨价潮,小雨庆幸早一步签了合同。然而装修公司则盘算如何从几近要亏本的生意中扳回些许利润。对方告知小雨,复尺后价格需重新调整。小雨非常气愤,在签合同前尺寸已确认,在没有任何增项的情况下加价2万元并不合理。双方陷入僵局。为了尽快住上新房,小雨打算舍弃6000元定金,与其解约,另找装修公司。但对方竟以“违约”为由,要小雨赔付工程款10%的违约金。矛盾再度升级,小雨只好找律师帮忙解决。

既然找装修公司存在较高风险,那么自己花点时间看装修攻略,自找师傅办事总稳妥了吧,实则也并不容易。楼下小钟夫妻分工合作,查找大量装修知识:水电布局、如何挑选瓷砖、天花板如何处理更耐看实用、不同品牌柜体板材的甲醛含量等,与此同时,物色手工好的师傅。从装修项目流程到购买材料,他们都学以致用,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然而当水电工完成水电布局,结账后便不再管后续安装插座面板的事,泥瓦工也是完成主体贴砖就对收尾工作拖泥带水。小钟最后还得另外付费找相关师傅处理。通过口口相传介绍的泥工,工程效果不敢恭维。质量验收时发现瓷砖多处空鼓,水平不达标。后续还有门窗、批灰、美缝、窗帘等工程。

业余时间小钟夫妻总在工地与建材市场之间来回跑,几个月下来,他们自感装修累得像脱了一层皮。

(读者 尔欣)一波三折的复学

高三最后一个寒假结束后,学校让毕业班学生签订了“健康承诺书”并核准了家长的健康码之后,于2月9日开学。因下星期即将进行高考体检,在疫情不定的情况下,学生在校园里总归相对安全些。

谁知,就在体检前夕的一天晚上10点多,班主任突然在家校群里发通知,让走读生明天不要到校,要进行全区核酸检测。那么,已经到校的住宿生怎么办?作为住宿生家长,我焦急地问。过了一会儿,老师回复说,住宿生学校统一安排做核酸,不用回家。

可没想到,第二天傍晚,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孩子突然背着书包回了家。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次苏城又要停学,开始居家上网课,一如两年前疫情刚发生时一样。但这一次,只停学,很多公司和单位依然要求上班。

就这样,孩子每天按照社区要求,乖乖到楼下排队做核酸,然后在群里汇报给老师。因苏城各区的规定不同,有些处于高风险区的学生,要比别人多做十余次核酸检测。

两年前经历过“史上最长寒假”的高三娃们,已经习惯上网课了。作为家长,除了督促孩子早起和不熬夜之外,能帮上忙的,就只有打印老师发来的试卷资料和做好后勤了。原本学校的“高考百天倒计时”誓师大会,也无声无息了。家长和老师彼此心照不宣,虽然暗暗心急,却不敢在孩子面前表露太多。

到了3月初,随着苏城确诊病例减少,复课似乎看到了曙光。可在群里问老师,老师不能肯定,安抚道:“各位家长,今晚我一直守在手机旁,有消息第一时间在群里通知大家。家长可以早点休息了,明天孩子6点起床,不管上网课还是返校,都是来得及的。”熬过一天又一天,直到3月5日,群里突然通知学生去做核酸检测,准备开学。因为核酸的有效期只有48小时,大家都推测孩子们会在两天后开学。但老师还是说要等通知。当天夜里11点多,又一个突然通知让群里家长炸了锅:明天上午学生的共同居住人必须要完成核酸检测,以便填交入学健康证明。

孩子和家人分开两次做核酸,这不折腾人吗?家长们抱怨着,却又立刻定好了明天早起的闹钟。这就是时刻提心吊胆的高三家长们,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必须全力配合。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复学仅一个星期后,也就是3月14日,原本中小学非毕业班开学当天的凌晨6点多,又出了紧急通告:高三学生再次停学,已经到校门口的走读生,拿上学习资料回家上网课。

复课一波三折。这届高三娃,真不容易。

(读者 清风吴语) 装修装修公司读者来信电能表

上一篇: 父亲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