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17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两个多月前,小区业主群里发了一则通知,大意是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出入门禁系统。为方便广大业主,通讯公司工作人员将上门为大家开通人脸识别相关权限,请业主朋友们尽快到物管处登记,争取让相关设施早日投入使用。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方便业主,还可以有防效止无关人员进入,更有助于小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这样有益小区的好事,我自然是大力支持。
我第一时间带上身份证来到物管处,却扑了个空。物管人员告之,通信公司的人因有急事没有来,让我过两天再去。一周以后,我再次前往,得到的回答是还要等几天。
我有些生气地质问物管人员:“小区各个大门的人脸识别门禁设施都安装完毕好几个星期了,为什么业主想要录入信息就这么难?”
物管人员不冷不热地说:“安装这个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是为了提升街道社区的人工智能管理整体形象,安与不安我们物管说了也不算。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只是负责通知大家,具体的工作还得由通信公司推进处理。”
我耐住性子又等了几天,终于等到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提交了相关证件后,对方让我对着摄像头取人脸数据,态度生硬,让人顿生不快。我说:“看你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为什么还要为小区安装这个系统?”
对方也不避讳,说“你不知道,安装这个系统根本就是个赔本买卖,不仅不挣钱,还要搭进去一大笔设备费”。不挣钱就算了,流程却相当麻烦,到现场采集数据不说,还要一层层往上报,当数据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又得逐级申报批量授权。小区业主又不是集中采集数据,今天来一个,明天来一个,之前采了几天也只采集到了几十个人,远远达不到批量上报的数量,真是费钱费力又费时。
通信公司工作人员的埋怨让我觉得非常奇怪。我问,既然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你们公司为什么还要干呢?
对方摇摇头,说为了加速高科技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分公司每年都会下达一定数量的任务,而今年街道恰好也有这样的要求。所以这种人工智能进小区的任务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末了,对方一脸苦笑,说照着这样的进度,恐怕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人脸门禁系统也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我想,设备安装好了,却无法正常使用,你们岂不是白白忙活了?
对方一脸无奈,说只要设备安排调试完毕,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能不能用,有多少人用,那就不是我们操心的事情了。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对方话语中的意思。
几天前回家时,我看着小区大门口那个外表美观、科技感十足的人工智能门禁系统,忍不住走上去测试一番。
“对不起,你的信息无法识别!”看着屏幕上无比清晰的画面,听着机器发出的提示音,我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
(读者 彭佩)房子外墙的裂痕
最近,老魏一家和楼下小李的关系有点僵,原因得从老魏家阳台外墙的裂痕说起。
老魏家的房子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共五层。老魏住三楼,是这栋房子最早的住户,20多年来一直住在这里。邻居换了好几茬儿,楼下的小李是五年前搬来的。两家人不过是点头之交,很少有来往。上个月,小李找上门来,说自己家的窗户打不开了,窗户打不开不是窗户坏了,而是楼上老魏家的地面下沉,小李家的窗框受到挤压变形,窗框变形玻璃被压得死死的,任怎么推拉,这窗户也打不开。
老魏问:你怎么知道我家地面下沉呢?小李领老魏来到楼下,指着横穿老魏家阳台的一道裂痕说,外墙裂了,缝隙的宽度都快两厘米了,“你家阳台不下沉才怪”。老魏戴上老花镜仔细瞅了瞅,他家阳台靠近下沿的位置确实有一道裂痕。这道裂痕,从前老魏老婆晒被子、晾衣服时也见过,觉得只是外立面开裂,从来没当回事,没想到产生下沉这样的问题。
小李说,“我一个人住,也不怎么讲究,冬天家里没要暖气,阳台的窗子就没开过。这两天暖和了,开窗才发现这个问题。这道裂痕在你们家阳台上,你们得给我解决问题”。老魏说,“这裂痕是在我家阳台上,但这是房子质量的问题,应该找物业解决”。
小李表示已经找过物业了,但物业说房子早就过了质保期,这种老房子也没有公共维修基金,如果是地基和楼房主体结构问题导致的裂痕,物业会给处理,但这种外墙裂痕明显不是主体结构的问题,他们不负责。
老魏不服气,亲自找物业理论,一番僵持之后,物业同意找鉴定机构对房子目前的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几个专家过来瞅了半天,最后出具的鉴定报告显示:房子主体结构没有问题,不影响居住。
老魏对小李说,物业自己找的人,这意见不能信。老魏找房管所的老师傅问了问,老师傅说,就算只是一道裂缝,修缮裂缝的钱也不该你一家出,楼房外墙是业主共有的,外墙出了质量问题,起码应该由同一单元的业主共同承担维修费用。
老师傅建议老魏动员同单元的业主共同出钱修房子,老魏抹不开面子,找物业,物业不愿管。最后,居委会出面,挨家挨户说明了情况,好歹凑了一些钱,勉强开工处理问题了。修缮费用不够的那部分,老魏自己垫上了。
(读者 蒋霖)堂弟的难题
老家有个叔叔,家庭条件不错,在当地经营连锁餐饮店。叔叔的孩子、我堂弟也争气,考上了厦门大学。每次清明节、国庆节回老家,总能听叔叔自豪地说起堂弟的进展,学车考驾照、选修了二学位、准备托福考试等。
在我眼里,堂弟一直是个懂事、成熟的小孩。不过他学习忙,我们工作忙,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就这样一晃,堂弟就大四了。去年八九月份,堂弟忽然给我打电话,问某个专业的硕士考研、就业形势等情况。我就是读那个专业的,详细地给堂弟介绍了一下情况,鼓励他好好复习。
只是电话挂了之后,我想起堂弟的专业是会计,是厦大的王牌专业,与他要考的硕士专业相去甚远,虽然说孩子优秀,但这样跨专业、听起来又是临阵磨枪的考试,真不知胜算能有几分。那时他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复习,作为旁观者的我也不便去打击他的积极性。
最近考研成绩出来了,堂弟没有主动来跟我说成绩,我猜测考得应该不大理想。果然,没几天,叔叔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说堂弟没考上,此前本专业的本校保研也没有被选上。现在感觉路都堵死了,只剩本校和美国一所学校合作办学的研究生可选,而且要去美国读一年。
叔叔一方面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另一方面对于堂弟要去美国很担忧,学费先放一边,现在美国疫情严重,堂弟又是独子,叔叔很是舍不得。
我宽慰叔叔,堂弟本科院校很优秀,现在本科就业情况不太乐观,出国读硕士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现在考研考公都是成群结队,不那么容易上岸。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年轻人能多些出路,不用全部挤到一两个赛道上。
(读者 趴趴)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