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之后见乾坤

作者:薛巍

颠倒之后见乾坤0所谓智者,就是能见人所不见者,所谓创新,就是想别人所未想。智谋、创新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采用逆向思维,跟习惯性的做法反着来。在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姨妈罚他刷墙,被其他小伙伴看到了,这本是一件丢脸的事,汤姆灵机一动,声称刷墙是一种特权,不让别人插手,结果成功地使他人替他刷墙,还付钱给他。一休也动过这种脑筋,他要把一个大树干劈成木柴,想让小伙伴帮他,他就对伙伴说,用斧子劈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能证明一个人会武术,可以被选拔去当武士。这就是孟子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英国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说,在英国,燃油短缺时,人们担心加不到油,所以都去加油。有的加油站就规定,每位司机最多只能加25英镑的油。这样限购看上去很合理(油不多就大家平均分),但一位经济学家说,正确的做法与此相反,如果规定最大购买量,只会激发更多的人去加油。石油公司应该规定最低购买量:只有油箱里的油量低于四分之一,才有资格加油。这样做有点麻烦(要查看每辆车还剩多少油),但加油站内不会再排长队了,因为只有真正需要加油的人才可以购买,预言自动实现式的短缺就消失了。这一解决方法的根本宗旨是,“不是要求司机少加油,而是要他们多加油”。

逆向思维的核心是颠倒通常的逻辑,采取相反的做法。类似的还有,如果你是环保主义者,又很有钱,你应该去收购煤矿,然后把它们关掉,比如一个煤矿卖800万美元,有800万吨的煤炭储量,会排放2000万吨二氧化碳,花点钱减少这部分的排放很划算。前提是不会有人为了满足需求而开发新的煤矿。我们可以继续联想下去:如果你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你就不买烟,这当然没错,但你也可以买很多烟,再彻底销毁。如果你不希望穷人因为购买奢侈品而降低生活质量,就应该鼓励有钱人多买奢侈品。

哈福德说,关于买车也可以采用类似的逻辑。如果你希望为环保作贡献,一般人们会去买一辆电动汽车。但如果你平时很少开车,你应该买一辆过时的高油耗的车。因为买了这样的车,在你手里每年只跑1000英里,别人买了它可能一年要跑1万英里。

逆向思维做出一些可见的、直接的调整,能获得不那么明显的、间接的收获。经济学家经常能看到不可见的因素。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一书中说,经济学家应该同时考虑看得见的以及看不见的(幕后因素)。比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窗玻璃打碎了,他爸爸要花6法郎请玻璃工换一块新玻璃,有人说这是好事,创造了对玻璃新的需求。但巴斯夏认为,破坏就是破坏,他爸爸本可以拿这6法郎去买双新鞋,这个少卖出一双鞋的第三者——鞋匠,就是这一事件中看不见的因素。逆向思维需要动脑筋,因为我们能看见事物,它们是有,而事物的反面是无,是不存在的,需要去想象。 逆向思维

下一篇: 自动贩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