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非良药

作者:牛东平

运动非良药0我记得很久以前初读《红楼梦》,里边一处情节让我深感突兀,至今印象深刻,那是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结尾处,凤姐握着林妹妹的手关怀备至地问“现吃什么药”,大概是林黛玉药不离身的境况已被亲友所熟知,但在社交场合被人公然这么一问,我总觉得十分尴尬,毕竟吃药不是光彩事。魏晋时期倒是流行过一阵吃药,大名士何晏因其体弱所以吃一种叫五石散的处方药,吃后还真就神采奕奕,于是很多人都跟风服用五石散,以致在社会上形成一股风气,鲁迅还说何晏是吃药的祖师。但我认为药终究是身外之物,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会在2007年联合推出了一项叫作“运动是良药”的全球健康计划,很快便得到各国认可和响应。此项目的逻辑起点在于认为运动有药效学特性,所以也就有了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由频率、强度、时间、方式和进度构成,以上要素可根据不同体质进行剂量编排。比如我可以给林黛玉开一个上下午各绕潇湘馆步行半个时辰,晚上再做一炷香时间的瑜伽,以三个月为一疗程的运动处方。

其实人们很早就已把运动当成了药理性的东西。卡夫卡就有自己的运动处方,他每天傍晚7点半都会在窗前做15分钟体操。“运动是良药”的口号表明一种由来已久的思维方式得到最直白的确立,这种思维把身体活动当成身外之物来处置,并在科学调制后让人“服用”。以科学视角来看,此口号正确得毋庸置疑,但海德格尔说“正确的东西未必真实”。这样一种正确观念恰恰掩盖了最重要的事实。

《诗经》里有句诗“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我曾试着对其翻译如下:自然世界如此元气淋漓,身处其中,怎么好意思不去好好做人。这句诗里弥漫着一种活泼的身体知觉。面对自然世界,人会感受到一股来自内部的沸腾,它召唤人随世界的节拍而律动,因为这本是人的存在方式。你总不能劝一只鸟说飞一飞是良药吧,所以运动绝非良药,而实乃天性。在我看来,运动是一种内在的呼唤,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就隐晦地表达了这种感觉。所以“运动是良药”虽有对症下药之好意,但它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一些。

鲁迅当年弃医从文,他在《呐喊》的“序言”里解释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我想鲁迅当年学了体育,也照样会以同样理由弃体从文,他想去改变的是人的精神。我大致能理解他,因为我虽学了体育,但也实在不想去做一个开运动处方,教人如何服用体育这贴药的人。抓药吃药实非一件要紧事,我反而是想在理性的高速公路上,开辟一条下高速的林中小路,这条路将人缓缓引入一个地带,在其中人可以宁静而充沛地去服从那声呼唤。当然在进入这条林中路的路口处,会设有一个路标,上边写着“用身倾听”。 运动运动处方

下一篇: 意饺及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