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16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父母退休后,来到我生活的城市享受天伦之乐。一晃20多年过去了,生活越来越好,多年前要跑派出所办理生存证明才能领取养老金,现在终于在家手机刷脸即可认证。但小缺憾也时常出现,父母在银行卡的使用上总是磕磕绊绊,一步不周就“卡”住了。
因为是异地,老爸的医药费每年年终统一发到一家银行的存折上,领取倒也顺畅。2018年春天,老妈去取款时,被告知因为开立存折时尚未实行实名制,必须老爸本人到银行办理才能取款,否则账户将被锁。那时,耄耋之年的老爸已深受腿疼之苦,不能下楼出门,虽然我开车没问题,但银行门口的停车位寸土寸金,即使找到了车位,再把老爸扶上轮椅,从车丛中穿行,也是不现实的事情。尽管说是有银行上门认证之说,可我们也不太放心。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劳烦银行。在一个周末,先是打通网点电话,确认周末上班,确认业务不忙,说明情况麻烦人家留一个车位,在约定的时间段,我开车带腿脚不便的老人去银行做认证业务。银行方愉快地答应了。
到了银行门口,果然有一位工作人员在等候,给我占着车位,帮我一起搀扶老爸到了柜台,老爸不停地问:“怎么这么麻烦,我儿子为什么不能代我办理?”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律是微笑不语。老爸眼花手抖,输入密码要么超时要么输错,老爸要我代为输入,工作人员及时警醒地追问:“他是你什么人?你认识他吗?你真的要取钱吗?”老爸瓮声瓮气地说:“是是是!不用问了!我没老糊涂,我儿子也不是骗子!”我终于如释重负地办成了一件大事。
前几天,老妈又拿出那个存折告诉我,认证之后又换了养老金卡,现在所有的款项都汇到了新卡上,这本存折还有三四十块钱,留着也没用,就销户了吧。
一个周末,我乘公交车到了银行网点,大堂客户经理微笑着告知,销户需要本人办理。我明示老人年龄大腿脚不好还卧床,却被告知需要委托证明。我一声叹息之余,大堂经理又说,其实没事,折上的钱可以全额取出。我追问:那需要每年交小额账户管理费吗?经理说没有。
取了号,到了柜台,我多了一个心眼,又重复了一遍我要销户,带了户主的身份证和我本人的身份证,直接被告知,销户必须本人办理。我不甘地问可以委托吗,对方回答:只能本人办理。我申辩说老人卧床,对方答:钱可以取,零账户存折以后就冻结了,也没有管理费。最终,我取出了44.10元,带着零元存折回家了。
(读者 姜云霄)在景区买烟斗
下山之后,在山脚下等饭点的间隙,大家在景区附近的商业街瞎转悠。受疫情影响,小街上没几个人,各家店面都冷冷清清,偶尔碰到个游客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恨不得把东西白送给你。一行三人,小宋啥也没买,老方买了几个竹子做的笔筒也早早回来了。两人选好餐馆落座,一壶茶水过后,老何终于姗姗来迟,手里拿着一只金灿灿的木制烟斗。
老何两眼放光,脸上写满了如获至宝的兴奋,介绍起自己这件宝贝时都有点结巴了:“这个,金丝楠木的,那家木雕馆只做了这么一件。木雕馆的老板有位朋友,专做金丝楠木家具,做家具,总有下脚料。老板本来也不做烟斗,那天他去拜访这位做家具的朋友,挑着成色好的废料捡了一块,琢磨了半天,觉得这块料做个烟斗最合适,于是用一天时间做成了这个烟斗。”
老何接着说:“烟斗做成之后,老板说他就没打算拿出来卖,就想送个朋友。可自己那些朋友,要么不抽烟,要么不用烟斗,要么就不喜欢这款烟斗的颜色。所以半年过去了,烟斗始终没送出去。老板就把这件小玩意带到了自己的木雕馆,扔在了犄角旮旯里,没想到被我发现了……”
老方拿过烟斗,仔细瞅了瞅烟斗的纹路,问,这东西多少钱?老何说:“老板要价1500元,我陪他侃了半天,把价钱也砍下来了,500元就到手了。”老方笑道:“那你还真是捡到便宜了。”
老方是公司的文化人,在文玩古董方面颇有研究。得到老方的认可,老何更加喜上眉梢,酒足饭饱就早早回酒店睡觉了。听两位老前辈聊烟斗,小宋也动了心,他想给老丈人也买一个,这条街上不止这一家木雕商店,说不定别家也有类似的烟斗。小宋拉着老方陪他逛街,说了自己想买烟斗送人的想法。老方说,别买,景区哪能有价格实惠的好东西,老何这烟斗,我看也不像金丝楠,冒充金丝楠的木料太多了。
商业街有七八家木雕铺子,老方和小宋挨家转了一圈,到每家都问有没有烟斗。问了一圈,只有一家卖烟斗,老板从店铺旮旯里摸出一个金灿灿的烟斗说:“就这么一个,金丝楠下脚料做的,就看您识不识货了。”
小宋仔细瞅了一眼,和老何买的那个“独一无二”的烟斗一模一样。小宋问价钱,老板说1500元。老方问能便宜吗,老板说:“我看你也是个行家,给你们个最低价吧,500块,不能再低了。”老方拉着小宋要走,还没跨出店铺门槛,老板的声音就追了出来:“算了,这烟斗在家里搁着也是搁着,就送个有缘人吧,300块钱,喜欢你就拿走。”老方头也不回,照旧作势要走。老板几步跟出来,说:“大爷,我算服了你了,如今景区买卖不景气,您给我100块钱,这玩意就送您了。可不能再低了。”
老方向小宋点点头,小宋付钱拿货。出了店铺,老方说:“这烟斗,材质还不错,但绝不是金丝楠。100块钱还算实惠。还有,你买的这烟斗,千万别让你何大爷瞧见。”
(读者 蒋霖)门什么时候开
去年,为了方便老婆上班,我们搬到离她工作地只要十几分钟的一个老小区。我上班比较远,通常需要早起坐地铁。小区不大不小,有几栋楼还是回迁房,东西北三面各有一道门。去年搬过来的时候,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东门和北门已经不开了,留下能过车的西门。下半年疫情平稳,开放了东门,北门离地铁最近,可能是因为连接着另外一个小区,所以长年上锁。
老小区的物业水平一般,日常所见就是在门口安排一两个穿制服的保安,基本不会干涉大家的进出。我们这样的租客,没有事情是不会主动和物业打交道的。东门开放后,也没人值守。我一开始只能选择西门进出,绕小区走大半圈才能到地铁站,往往要花费10分钟左右才能进站,东门开放以后稍微能近一些,也要七八分钟。有一次瞅见打过交道的维修师傅从北门进来,恍然发现,原来是有人有钥匙的,内心期待起来。
今年上半年,小区进行改造,陆陆续续进驻了几支施工队伍,在小区里搭建起简易的工棚,吃住施工都在一起。靠近北门也有一个工棚,可能为了运输物料方便,那一次终于把北门打开了,还在旁边放置了一些建筑垃圾。
从此,我再也不用匆匆忙忙赶地铁,穿过楼道的一条走廊就能从北门直达地铁站,从出门到进站仅用四五分钟,回来也同样幸福。那时候,迎着早上的霞光,我能见到工人们已经收拾整齐准备出工,有些是夫妻俩,有些是单独一个人,穿着泥浆点缀着的工装,大大咧咧地笑着,看到我走来,也不会多看两眼。我戴着口罩穿过,默默感受着那些人特有的活泼。
小区的改造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地工棚拆除了,那些工人也不见了身影,有一天发现建筑垃圾消失不见了,我就预感北门又要关了。果不其然,某天早上北门就上锁了,只能绕去东门。今年10月份,北京地区的疫情再次起来,某一天发现东门也关闭了,又只能绕去西门,每一次绕行无形中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早上的心情也变得无奈。偶尔散步时还会去北门看看,却发现铁门贴上告示:“已安装监控,如有破坏门锁的将把监控交给派出所!”内心那一点若有若无的期盼也荡然无存了。
时间来到年尾,东门又开放了。某一个周末还发现北门开了一扇小门,没过几天又关上了。前几天出去,楼下两个老太太和穿着制服的保安在闲聊,问北门还开吗,保安说,不开的,一般是不开的。我笑了笑往东门走去。
(读者 飞鸟) 金丝楠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