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不通的奢侈品电商路
作者:邢海洋奢侈品销售“井喷”,可奢侈品电商“寺库”却被曝股权冻结。多年来电商汹涌,一个个行业逆袭,唯有奢侈品行业至今没有成功的先例。奢侈品和电商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互联网流量时代还是被资本和商业赋予厚望,要开拓出一条线上通路。如今“事后诸葛亮”地复盘,这很可能是强扭的瓜,难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奢侈品线上并不好卖。有钱人不网购,网购的没有钱,更何况奢侈品是金钱的象征,有着奢侈炫耀的属性,网上买如“锦衣夜行”,不合常理。寺库本来是做线下奢侈品销售的,后来在互联网创业潮中移到线上,实体店和平台双向发力。奢侈品电商倒闭潮中,寺库却异军突起,还拿到了单笔1亿美元的行内巨额融资,靠的是差异化转型。类似于海外代购,寺库在日本、意大利等地开有实体店,试图以实体店为依托,为国内消费者的海外消费提供承接和保障。这似乎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商业方案。世界奢侈品协会曾发布数据,中国人的国外消费是国内的4倍之多,消费严重外移。彼时的奢侈品海外和海内存在着巨额差价,消费者要买到相对便宜的正牌货只有海外游或代购。可普通的小店家信誉难有保障,市场亟待有资质、有品牌的商家介入。可问题是,一旦中国市场足够重要,一旦我们的奢侈品关税降下来,代购的意义就不大了。
寺库2017年在美国上市,上市前两年运营还算正常,去年疫情暴发后急转直下,就是因为它所凭借的商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年我们的奢侈品关税没变化,可海南自由港的建设中,免税额度一再上调,已经调高到年度10万元,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已相当于自由购了。海南免税店应运而生,价格与海外同步,消费者无需海购了。
寺库的奢侈品电商转型还包括二手奢侈品寄卖。奢侈品价格一直涨,保值增值是消费者购买的一大理由,但除了年代久远有特殊意义的奢侈品能在拍卖行成交以外,普通产品却没有销售渠道。那些大牌电商,国内的如京东、闲鱼,早就有了二手奢侈品交易板块,也曾出现过一些专门做二手奢侈品交易的App平台,可一直没做大,原因就在于鉴定难,没有实物买家心虚。实际上,二手奢侈品市场95%的交易来自线下,就如同二手车平台一样,奢侈品用户也需要一个线下门店来“验货”,毕竟真假问题是用户最担心的。
为什么奢侈品好卖,奢侈品电商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其实不难理解。奢侈品品牌要维持自己的高端形象,只有稀缺,只有供不应求,才能有奢侈品的溢价。电商则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刷刷屏幕就能见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奢侈品难以维持高端形象了。寺库有线下门店,仍难担当起二手奢侈品的中介,毕竟,品牌商可不愿意用自己的信誉为不相干的平台背书。
疫情期间,海外游客大减,奢侈品品牌曾经短期遭遇重创,但很快奢侈品就呈现出了和普通商品完全不同的状态,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在大幅涨价,有的是小步快跑,一年内调四五次价,有的是一次性大提价,越是经典的款式提价越多。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无论是LVMH还是开云,利润均是大涨,开云涨幅达到159%。所谓物以稀为贵,生产的东西多了,奢侈品就难保其稀缺的形象了,故而只能以产定销,用价格来调节。
中国更是全球奢侈品销售的爆发点。早在2019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就超过了美国,占全球消费的35%。更有乐观预测,全球80%的奢侈品消费将流向中国。奢侈品的销售水涨船高,国际大牌厉兵秣马,可指望分一杯羹的线上奢侈品电商却打错了算盘。 奢侈品鉴定奢侈品电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