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酒吧有音乐属性?
作者:倪润很多酒吧前面都喜欢用“音乐”二字冠名。酒吧需要用音乐定义吗?它们之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联姻”的?这个还真搞不清,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酒吧是个舶来品。我们倒经常在一些古装影视剧里看到跟酒吧对应的“本土产品”——酒肆,但还真没注意里面有没有艺人拉起二胡等民族乐器充当背景音乐。
那么,酒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驻场歌手的呢?众所周知,电影一开始也没有背景音乐,在默片时代,会在放映现场邀请音乐家同步进行钢琴演奏,以此掩盖电影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随着电影技术愈加纯熟,噪声被消除。于是,是否仍然在电影里加入音乐成了值得被讨论的话题。据说当时有很多电影从业者公开表示反对,不乏像卓别林这样的大佬。理由是在电影里添加音乐元素,会玷污其艺术性,变得不那么艺术了。事实证明,音乐其实成就了电影艺术。
再来看酒吧,当音乐第一次与酒吧邂逅时,会让酒吧变得不那么商业吗?显然不是。试想,第一个到酒吧毛遂自荐的歌手,或者第一个想到邀请歌手来酒吧助阵的老板,他们是怎么想的?歌手或许是为了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加收入和曝光率;老板自然也是为了吸引眼球,留住客人,赚取更多的利润。于是,这场相遇实际让酒吧变得更加商业了,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
罗兰·巴特说,情歌唱的大多是情人的不在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如果你是个忧伤的年轻人,正在为情所困,此时你身处酒吧那样的封闭场景里,你是否会觉得歌里唱的那个主角就是你?或许你还要嘴硬,别忘了,和音乐共同出场的是酒精。这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还有“催化剂”的作用。因此,你的内心或许在瞬间被某句歌词击中,然后大声说,再来一杯。被音乐浇灌出的愁,还需要酒来解。于是,酒吧老板的目的达到了。
当然,去酒吧不仅可以缅怀过去,更多年轻人其实是为了享受当下。经过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酒吧成了都市白领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约上三五知己,喝点小酒,聊聊八卦,这时音乐成了他们交换工作心得的最好“掩体”。就这样,酒吧在音乐的注入下,脱胎为当代年轻人内心既寻求热闹又渴望安全的矛盾统一体。除此之外,一位唱功不俗的歌手登台献艺,这种即兴音乐实际可以被理解为某种消耗品。这和你用手机点播音乐能一样吗?人工成本很贵的。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酒吧里有音乐表演,其实像是在做广告,目的是为了招揽生意,说明这家酒吧很上档次。酒吧的东西很贵,是用音乐来为其背书的。 歌手酒吧酒吧音乐艺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