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第二职业

作者:二公子

写作是第二职业0《薛定谔之猫》的作者菲利普·弗雷斯特曾经对记者说:“写作是法国作家的第二职业。”他的意思是,作家仅靠写字太难谋生。他本人是《新法兰西》杂志的主编。

本职工作顺风顺水,大概有助于做好写作这个副业。书店里有不少企业家或名人写的书,但一位国际投资大师写的畅销书,可能既没有文采,也不注重逻辑,这就是我和这位投资大师之间的差距。

我比较钦佩的是那些要么不写,一出手就让人耳目一新的人。比如刚离任的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他写的《一生的旅程》虽然是关于企业战略的,但描述了他年轻时偶遇歌王辛纳屈学到的为人处世,以及和商界翘楚乔布斯如何化解分歧,细腻之处极细腻,真诚之处格外真诚。

耐克的创始人奈特的一本《鞋狗》也独树一帜,能把年轻时游历的神户(Kobe)、约旦(Jordan)和神级人物科比、乔丹写在书里前后呼应,这是谁给了他灵感,还是他本人就是被做鞋埋没的写手?锐步公司家族传人福斯特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小时候喜欢偷用爸爸缝鞋子的机器练手,每次把一块鞋皮错钉出一个洞,就悄悄用蜡补上,然后以次充好出售。他在书中为自己当年的行为郑重道歉,但也提醒读者,如果谁留着这种鞋,如今在二手古旧店可是可以大赚一笔的。做鞋的都这么能写,真怀疑他们是不是都有志加入作家协会!

我自己文思狭窄,是不是因为被职业所限呢?我从事精细化工,客户是化工公司,供应商也是上游的石油产业,明显不如经营迪士尼或者开个鞋店有故事性。还有谁能像卡夫卡那样在保险公司做着理赔,利用闲暇发明个安全帽,还抽空写了《变形记》呢?

为了给写作积累素材,我尝试过扩展职业路线。做过两个月顺风车司机,但乘客不守时、爱抱怨、总是赶时间,我做不下去。后来我还在朋友圈点评米其林餐厅、给自己和邻居的孩子补习英文,老实说,这些第二职业并没有给码字带来灵感。

真能算是有所突破的兼职,是一次“准黄牛”的经历。我和朋友约好,驱车500公里,前往外省大剧院看一位歌手的20年经典巡演。那天我们一路飞驰,回忆起我们听他歌曲时的青葱岁月,谈着过往的物是人非,感慨着彼此体形的恣意发展,畅想着现场观众都是跟我们一样的大叔和阿姨。结果到了剧院,发现现场格外冷清,门口一张小小的告示,上书老艺术家本人有恙,演出无限延期,看来青春就是无处缅怀。那告示还写着,票可以在售票处退,或者等到演出择日恢复。我和朋友都不想再驱车千里来一次,那天周末窗口又不开,最后我和他决定站在票务中心碰碰运气。我们避开了警察、保安和一切穿制服的人员,羞涩地嘟囔着:门票、门票!几个小时后,等到两个当地人,了解清楚了我们的尴尬,热心掏了钱结束了我们的“黄牛”时光。那天在寒风中我一边用纸巾擦鼻涕,一边想起《巴黎伦敦落魄记》,那可是奥威尔出入救济所“体验生活”的成果,如果流浪汉也算一种职业的话。 写作文学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