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和苟且的距离

作者:邢海洋

当Facebook更名为Meta(Metaverse,元宇宙的缩写)的时候,网上出现两种声音激烈对抗着。元宇宙是虚拟现实升级版,它似乎是继动画片、游戏和短视频后另一种精神鸦片,帮助人们放弃远大理想,蜷缩进一个虚幻的安乐窝里。而马斯克的星舰面向的是浩瀚的星空,是脚踏实地的奋斗。两家公司两种面对未来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真相真是如此吗?

在太阳系里,如果我们放宽生存条件,地球、火星和金星都处于一个狭小的,但还算幸运的宜居带里,离太阳更近的金星和地球的大小相仿,曾经被寄望为地球的替代星球,人类的第二家乡。可上世纪苏联的火星还没登陆,就被那里极具腐蚀性的气体给破坏了。金星的大气压相当于我们海面下近千米深度的压力,空气中飘浮的是浓稠的硫酸云,它的表面有几十万座火山在喷涌,活脱脱的地狱星球。于是人类退而求其次,把眼光转向更远的火星,那里的大气浓度只有地球的1%,白天和黑夜的温差足有上百摄氏度。火星有两颗非常小的卫星,它们没有办法像月球那样稳定住地球的旋转轴。火星的摆动角度非常大,意味着那里从长期看,即使在同一个地点气候波动也会非常大。为了改造火星的环境,马斯克提出的办法是用上万颗氢弹轰炸其两级,释放土壤里深埋的水分。第一个探访火星的人去了要做好终生生活在那里的准备。

仰望星空,人类在上世纪70年代发射的探测系外文明的飞船“旅行者一号”35年后才飞出太阳系,以光速传回的告别信号17个小时才到达地球,而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的星光要4.2光年才能“飞”到我们这里。要在太阳系外找到宜居的类地星球概率小之又小,茫茫宇宙,我们是何其渺小。马斯克的移民火星计划的一项推动力是地球或许再次遭遇小行星撞击,恐龙就因此灭绝。可那样的大灾难恐怕一亿年也遇不到一次,与其把精力放在把地球上的几十亿人转移到火星上,还不如加强对小天体的监测和改变小天体运行轨迹的实验上。

一个梦想放在面前,如果这个梦想是我们有生之年不可能实现的,并且在实现过程中也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福利,那它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意义或许就在于它衍生出来的中间产物。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费了美国人几百亿美元的财富,在火箭、通信和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顺带还削弱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如今,马斯克开发星舰技术也是立一个远期目标,然后逐步解决技术瓶颈,如先用可回收火箭把成本压下来,然后在近地轨道上铺满通信卫星,铺天盖地的通信网络建好后,下一步马斯克的目标是卖手机,并且永久不收联网费用。可以预想的是,一个通信业一手遮天的巨无霸即将产生。相比特斯拉在智能操控和续航里程上的性价比,马斯克的“天网”甚至没有对手,全球电信消费者将被“一网打尽”。

生意归生意,梦想归梦想。Facebook改名Meta全身心地投入元宇宙,就是因为相比和宇宙文明搭上联系,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更为现实,更为触手可及,甚至是水到渠成。想当年谷歌推出谷歌地球街景,我们可以网游全世界的时候,虚拟世界就搭建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那时候谷歌试水现实增强眼镜,Facebook推出了VR头盔,可惜都遭遇技术瓶颈。十余年过去了,网络带宽和运算能力又有了长足进步,如果一个产品横空出世令我们的虚拟体验和现实世界相近,那将一点也不让公众惊讶。

科技公司不拥抱元宇宙,还能做什么呢? 天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