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尔不想第三次“壮志未酬”

作者:宋晓军

肯德尔不想第三次“壮志未酬”09月25日,我在CCTV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就即将举行的“珠海航展”做了一次简短的访谈。事后一位关心军事的朋友问我:“你为什么把这次航展将展示的国防新武器与解放军的‘军改’联系在一起谈呢?”我先半开玩笑地回答说,几天前那个“在30分钟讲演中27次提到中国”的美空军部长肯德尔(Frank Kendall)不想第三次“壮志未酬”。随后,我谈了对肯德尔讲话的看法。

简单说,当地时间9月20日,肯德尔在美空军协会年会上发表了一次讲话。第二天国内知名媒体就截取了美空军官网的报道,将肯德尔在讲话中“27次提到中国”作为噱头进行了报道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大致看了肯德尔的讲话内容后,我认为其中有两点更值得注意:一是他支持去年8月任职的空军参谋长布朗(Charles Q.Brown)在上任当天向全体空军官兵发布的“加速变革、否则败北”的备忘录;二是他对空军正在发展、曾被国内媒体认为是针对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AGM-183)提出了质疑。结合这两点,即“一定要对空军进行改革”和“不盲目采办针对中国的所谓高科技武器”,我认为肯德尔那30分钟讲话的重点不是“27次提到中国”,而是他试图通过对空军进行改革并确立了“新作战概念”后,再更“精准”地对付中国。

以他在讲话中质疑空军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为例,他在讲话中说:“我还没有看到所有为证明当前计划合理性所做的分析。”对此美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凯利(Mark Kelley)解释说,肯德尔需要一个“新作战概念”以确保空军装备的采办战略行之有效。看了凯利的解释,我就想到了2014年9月24日美“第一防务”网站上一篇题为《哈格尔(Chuck Hagel)在国防采办改革上的得力助手》的报道。据该报道描述,当时作为负责工程和采购的副防长肯德尔常说两件事——一是国防采办改革,二是“中国威胁”。同时他还是防长哈格尔要推动的国防采办改革的真正“操盘手”。随后,当防长哈格尔2014年11月15日正式公布了与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相配套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后,很多媒体认为这是由肯德尔操盘、确保美军事优势以对付中国的战略。当然,最终随着特朗普的当选,肯德尔可以说是“壮志未酬”。

说到“壮志未酬”,其实这是肯德尔的第二次。他的第一次“壮志未酬”,是在他1989年1月至1994年9月作为国防部负责战术作战计划的国防与工程项目副主任期间。简单说,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方向苏军和华约地面力量对北约有明显的数量和速度优势,为此美陆军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的构想。而把这一构想变成“抵消”苏军优势的作战概念,就是被称为“后续部队打击”(FOFA)的概念。FOFA的大意是,将北约近百个作战系统集成后对苏军和华约的推进部队进行分时段精确打击。而肯德尔参与的,就是用系统分析方法对FOFA进行架构设计并找到技术缺口实施“补偿”。可是让他第一次“壮志未酬”的是当FOFA可实战应用时苏联解体了。最终,FOFA只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小试了一下牛刀。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肯德尔“27次提到中国”的背后,是其不想再有第三次“壮志未酬”的愿景。在这其中有“军改”和“新作战概念”两个关键词。而据我对中国在“十四五”开局首次举办的“珠海航展”的观察,在航展上亮相的一些新型武器装备的背后,同样也有“军改”和“新作战概念”这两个关键词。 肯德尔空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