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字的T恤
作者:谈云村上春树出了一本书,讲他喜欢的T恤,《纽约客》节选了其中一篇。他说他对收藏不感兴趣,但他一生中却有一个持续的主题,即物品在他身边不断堆积起来:从没听过的唱片、读过但可能不会再去翻阅的书、铅笔头,还有T恤。T恤多是因为它们很便宜,所以一旦看到感兴趣的就买。他还会收到世界各地赠送的T恤,以及跑马拉松领到的纪念T恤,多到抽屉里已经放不下了,就开始放在纸箱里。
村上春树有一件T恤上印着“我往番茄酱上抹番茄酱”。“这是一个真正喜欢番茄酱的人的宣言,也是笑话那些吃什么都要涂番茄酱的人。分发这种T恤的正是亨氏公司,这是一种自嘲,也透露着乐观、开朗的不加反省的精神,不关心是否高深,只想为所欲为。走在街上,美国人看到之后都说喜欢这件T恤,带着喜欢番茄酱的表情,有时我想对他们说,不要以为我跟你们是一类人,但经常说的是:‘确实好看,是吧?’这种T恤交流能让气氛活跃起来。在欧洲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欧洲人也很少吃番茄酱。”
在夏天,村上春树经常都是穿T恤、短裤配拖鞋。他拿出来展示的T恤都跟一些商品或地方有关,比如喜力啤酒,因为酒吧里比较吵,他一般只点喜力啤酒,因为他只有喊这个牌子的时候,服务员才听得明白、听得清楚。
2019年,BBC一篇文章说,T恤上印着的标语一般表示的是一种身份认同,比如某家大学、某个城市。标语告诉人们他们是谁,或者他们想变成谁,同时揭示出他们的期望、梦想和政治立场。
很多标语T恤都是对主流文化的抗议,是边缘群体获得注意的一种方式,比如,要求对富人多征税,说“女性不只是缪斯”,不同意wife(妻子)一词中的w代表洗衣服(washing)、i代表熨衣服(ironing)。
如今T恤标语文化在抬头,因为“人们越来越变得非常小团体化,急于表明自己站在哪一边。一件有乐队或者音乐节名字的T恤,显示了一种忠诚度:你是某个团体或者运动的一员”。但很多印的只是玩笑话,“我本想来一场智力挑战,但看来你没带脑子”,或者“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翻白眼的女人”。
许多年前流行一种文化衫,上面印着“别理我,烦着呢”。今天,估计会有人把“躺平”“社交恐惧症”印上去。
设计师喜欢用一些英文,有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他们要的只是图案和符号,所以购买的时候要谨慎。配图也要小心。有一年一家出版公司做了一件T恤,上面写着“我爱阅读”,旁边配的却是荷马的头像,而荷马是个盲人,他怎么阅读?他是给别人讲史诗的。要么设计师想表达的是,喜欢阅读的人都会看《荷马史诗》。可爱看书的标志为什么不能是读奥斯丁的小说、尼采的诗化哲学呢,或者古希腊柏拉图,以及柏拉图之前的各种哲学残篇?
——————
本篇文章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进阶营学员 飞鱼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
飞鱼是进阶营的新学员,在前几次的单元作业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音色条件很好,充满知性气质,颇有“小青衣”的潜质。在本次录音中,由于受到录制条件和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听感上稍有欠缺,不过依然能听到她在播读中对情绪的恰当运用,以及对句子里停连和语气的把握。稍显不足的是,听完全篇会有点“疲劳”,我判断是处理技巧稍有雷同,导致整体略平。其次,由于过分在意短句间的逻辑关系,导致短句与短句之间的逻辑连接稍弱,也致使了一些语意上的断裂。 t恤生活圆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