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红自由难敌眼睛禁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亿明
疫情期间,女士们有了口红自由,“keep your beauty on duty”的战斗口号悄悄偃旗息鼓,精致的妆容终于被百年难遇的隔离时光给团灭了,再也不用担心电梯间里见到领导要尴尬打招呼,去公园散步也不用顾虑遇到熟人需要立刻微笑致意。戴上口罩,反正大家都是如出一辙的“模具”。
真的是这样吗?慢慢地,人们发现,就算戴着不同颜色的口罩出门,认识你的人照样第一时间通过你的眼睛秒认正确身份,丝毫不差地喊出你的尊姓大名。眼睛真的是直击心底最灵敏的“肌肉感官”,自带强大脑补功能,一刻不停地修复每一个进入视线的人的全貌。带着这两扇窗户开门见人,便意味着你向世界无条件敞开了自己。
人的身体最精彩之处在“眼”。“失去眼神,就等于泥塑木雕。”宗白华说。《诗经·硕人》里,从“手如柔夷”到“美目盼兮”,前五句堆满了形象,只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白描,是空灵,是不可捉摸的笑。这世间纵然是大画家再如何调脂弄粉,也画不好这难以捉摸的意态,几百年来也就出了个达·芬奇,花了四年工夫才画出《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众人每每望见那汪深潭便顿觉明媚阳光照拂生命,人生的深邃、广大、美好与千言万语难以描摹的故事,就写进那双美丽的眸子里。
眼睛却不是绝对忠实于我们的挚友。世间早已有了虹膜识别技术,你的眼睛提供并泄露了身份证明,如同一位哲学家说的,独特的世界通过视觉向共同的世界开放。
目光提供了内部视觉和各种印记,还提供了实在物的想象结构。当我们目光接触,这双眼睛便开始自由“作画”。梅洛·庞蒂说:“作为世界的计算器,眼睛拥有针对可见者的天赋。当然啦,这种天赋只有训练才能获得,而且这不是几个月的事情,一个画家也不能在孤独中开始拥有其视觉。”可是当一年打不了几次照面的楼下邻居(我坚信她从未接受过任何画家训练)从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一眼就认出了把口罩戴得严严实实的我时,我的惊讶程度不亚于官方突然宣布这场疫情的拐点在下一秒出现。
“性质、光线、颜色、深度,它们都当着我们的面在那儿,它们之所以在那儿,只是因为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引起了共鸣,只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欢迎它们。”口罩之上的双眼精准完成了自我对于想象的所有构筑,揭示了那些相似的记忆碎片所描绘的外部世界,就好像自动描摹了一幅充满谜底的绘画。
“视觉所予”意味着世界在向我们打开,再愚钝平凡的人,也能通过一双慧眼完成每一次非同寻常的拷问。《中国式离婚》的片尾,林小枫双眼空洞,心静如水地问丈夫宋建平:“我们有多久没有拥抱?”我想在一切没有碎裂之前,她更想说:“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对方的眼睛?”
斑斓的世界只眷顾多情的眼睛。那些不引人注目的感官信息只不过是这双眼睛的标点或顿挫。“眼睛寓居其中,就像人寓居自己的家中一样。”虽然世界对我们关上了无数扇窗,幸运的是我们自己打开了眼睛的窗口,在长久失序的时光里用双眼去观众生,就像我们已经适应了不安和躁动,就像彼此之间已无秘密。
————
本篇文章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进阶营学员 黎明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黎明是我进阶营的学员,第一次看到她的视频作业时,就被她生动的讲述吸引了。在本次录制中,她展现了不错的嗓音条件、较好的吐字基础,但是在气息方面还有待通过规律练习获得进一步提升。在播读中,讲述上的优势帮助她更好地处理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听起来不费劲,能很快听清句子的意思。不过,由于外部技巧还不扎实,因此在节奏、语气的细节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