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15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一直住在市中心区域的居民,周边水果店、菜市场、麦当劳、品牌餐饮店一应俱全,生活非常便利。
在这些经营单位中,最不可或缺的是本地一家超市的连锁便利店,店面不大,但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用品样样不缺,且商品质量有保证。夏天热了,给孩子买根冰棍,自己外出归家途中买点饮料和矿泉水;冬天冷了,买杯热奶。便利店里有个经营多年的“香盟炸鸡”柜台,每天经过,香飘四溢,即便不买,路过闻到也是一种享受;另有一个煎饼柜台,售卖煎饼。便利店里还售卖应季蔬菜,也能给公交卡充值。早晨不到7点开门,晚上10点多还营业。总之,小而全的连锁超市便利店,深受本地居民欢迎。
与便利店紧邻的还有一家很受追捧的水果店。印象中它是两年前搬来的,跟其他店面相比,它没有豪华的装修,门面简单朴素,但售卖的水果种类丰富,新鲜可口,价格便宜。自从它搬来后,吸引了小区很多居民前来消费。我注意到两位经营水果生意的中年男人极其敬业,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天天不亮就开门营业,晚上11点多还在照顾生意,两年来从未见过他们有过关门歇业的时候。
然而,有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我惊奇地发现,小区旁边的这几家店被夷为平地,一辆大型挖土机正在施工,清理现场的建筑残余垃圾。
几家店的墙壁正面,一周前刚刚看到红色圆圈里各写了个大大的“拆”字,这是城市拆迁的标准做法,也预示了它所标记的建筑物的终极命运,时间一到,土崩瓦解是它们的必然归宿。尽管心里提前有所准备,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看到了结果,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就此失去,仍不免伤感。
飘香的“香盟炸鸡”柜台不再飘香,水果店里忙碌的中年人不知去往何处开店。若干小区居民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必须到数公里外拥挤的大超市购物,加入排队结账的大军,其间不乏颤巍巍的老人、怀抱儿童的妇女。
被拆的几家便利店是两间平房,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相比,外表简陋,与城市的主流不协调。尽管其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由于其功能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最终还是被城市规划所摒弃。人们观察到,与两家店一起消失的还有与它们相邻的奶茶店、彩票销售店。这里将腾出数百平方米的空地,未来的规划大家不得而知,但让便利店里努力工作的普通人失去了就业场所。期待今后的城市规划,能考虑多方利益。(读者 简儿学)
无人收的旧床
老爸年老体弱,要换一张带遥控功能的床,这就要换掉家里的一张旧床腾出地方。我自告奋勇,收拾好床上用品,挪开床垫子,揭掉床板,拆开床体,剩下的就是找收废品的人上门拉走。
老妈很不舍得,唠叨着说好好的一张床说扔就扔,真是败家子不会过日子。我问,买了新床哪里还有空间?老妈终于咬咬牙跺跺脚表示你看着处理吧。
楼下正好有物业保洁员,我本着就近的原则问:我家有张旧床,你们要吗?保洁人员面无表情地接茬儿:“什么床?”见我有些愣,保洁员补充道:“是木头床、板床,还是铁床?”我说板床。保洁员摆摆手表示不要。我指着墙边一张立着的床说:“就这样的。”保洁员说:“对啊,我们有了这张床,就不要了。”
我出了小区去找街面上收废品的人,远远地看到收废品的标配——一辆小三轮,上前一问,对方连连摆手;继续走继续问,得到的又是干脆利落的回复:不收!围着小区转了一圈,东西南北四位收废品的人给的都是同一个答案。
懊恼的我转身回家,上网搜索旧床回收。第一个电话打去,关机;第二个电话,空号;第三个电话,详细问了一遍,还是不收;第四个电话,被告知要自己出车费和人工费,于是我默默地扣下了电话。
下午出门买菜,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小货车,车上有块面板写着:高价回收废品。下面罗列着家电、家具等林林总总。我按写的电话打过去,对方很热情,但还是拒绝了。
买菜回来,看到楼下一辆货车正在运保洁员回收的纸壳,这有车有人,我心里盘算着把菜送上楼,马上下来问问。刚进门菜还没放下,老妈说,刚才看到楼下有辆拉废品的车,下楼问要不要,他竟然不要。有车有人有地方,白送他为什么不要?
看来只好自己动手搬走大床了,想想扔在小区垃圾站似乎不妥,我就去物业办公室询问。工作人员想了想说:“你搬下来放在物业旁边的旮旯地儿吧,等我们和经理说说看怎么处理。”
傍晚,我挥汗如雨地把旧床搬了下来。吃过晚饭,起身才感觉有点扭了腰,再到屋里一看,发现还有两块副板和一些螺丝零件没送走,于是又下了一趟楼,结果发现不到半个小时,我早前送下来的床已经不见了踪影。(读者 姜云霄) 差评追踪
经营炸鸡店的老徐遇到了烦心事。开店两个月来,他的炸鸡店在某外卖平台的评分一直高居4.9分,可最近一段时间,因为三条差评的出现,炸鸡店的评分骤然跌至4.4分。老徐做事认真,而且较真,这三条差评的出现让他寝食难安、心绪难平。其实真正让老徐生气的也不是差评,如果差评说得有理有据,那么老徐也认了。老徐生气的是这三条评论毫无依据,只有诋毁:难吃死了;真垃圾;这也是炸鸡?一看就是冲着搞臭炸鸡店来的。老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针对差评展开调查。
其实根据配送地址,老徐早就知道这是一人所为。前两次差评,老徐忍了,这次,趁着店里空闲的间隙,他遛弯来到了配送的指定目的地。原来这里是一家宠物店,老徐进去溜了一圈,老板不在,只有两个店员正忙着喂宠物狗。宠物店门口贴着店主的电话和微信号,老徐加了店主的微信,对方很快通过了。老徐翻了翻店主的朋友圈,很快有了重大发现:在一众宠物相关的链接和照片中间夹杂着几张炸鸡的照片,配文写着,完美炸鸡,只在此地。后面跟着炸鸡店的地址。这家名为高氏的炸鸡店老徐很熟悉,周边十几家炸鸡相关门店,这家店的口碑和销量是最好的。
老徐心里一亮,他觉得自己遭遇的差评基本可以判定是同行在搞破坏。可仅凭朋友圈的几张照片,无法认定这位宠物店的老板同时就是这家炸鸡店的合伙人。为了进一步搜集证据,老徐决定继续采取行动。
老徐从快递员朋友那里顺利拿到了道具。按照计划,老徐假装快递员,拿着标记着宠物店老板名字和高氏炸鸡店地址的空包裹来到了高氏炸鸡店。朋友装作客人在一旁悄悄录像。老徐把包裹递给店里的前台收银员,前台员工看了看包裹上的名字,说他今天没过来,我给代签吧。
老徐心里又一亮,问,他是这家炸鸡店的老板?店员说,不是,他是老板的侄子。
事情豁然开朗,果然是同行在搞鬼。第二天,老徐再次来到宠物店,当面质问宠物店的老板小高。小高一再坚持这只是个人口味问题,并对老徐拿空包裹到自家店调查一事表示不满。老徐见小高不认账,又找到高氏炸鸡店的负责人老高。老高是个厚道人,他当场把小高喊了过来,一通责备后,小高终于认了错,并马上删掉了差评。为了补偿老徐店面的名誉损失,小高表示自己近期会带动身边的朋友多下几单老徐家的炸鸡,每单都给好评,争取尽快把拉低的评分再拉上去。(读者 蒋霖) 便利店宠物店保洁员炸鸡腿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