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里的风

作者:欧阳宇诺

地铁里的风0因为最近股票和基金损失惨重,我打算节流,通勤方式由开车变为乘坐地铁。其实比起乘坐地铁,更省钱的通勤方式应是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汽车,但是我家距单位约7.5公里,单程步行时间将近1.5小时,这一方式当然首先排除。在无风无雨无烈日的日子里,使用自行车通勤真是唯美又健康,但我自打幼时因学习骑行而受伤后,就对这一交通工具存在心理阴影,而且至今也未学会。乘坐公共汽车也很环保,但导航显示没有直达,都需转车,耗时将近1小时。综合考虑,步行15分钟到达地铁10号线,乘坐4站后,再步行2分钟到达单位,是完胜其他方式的最优选择。

我认为地铁不仅是安全的交通工具,还能规避其他风险。有人曾问科学家,如果地球和地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一瞬间停止转动,但大气层还是保持原来的速度,会发生什么事?科学家回答:如果地球一瞬间停止转动而空气不受影响,那么会突然刮起一阵时速1700公里的大风,所有的建筑都会被连根拔起,待在地面上的人没几个能活下来,而待在地面之下——尤其是地铁隧道里的人,存活下来的概率会非常大。每每想到这一点,我走向地铁时的步伐都会格外轻快,因投资失利而导致的沮丧情绪也在慢慢淡化,毕竟,我正要进入一个安全系数很高的世界啊。

但在这个世界里,人和人之间的联结非常微弱,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低头和他们的手机谈恋爱。我偷偷观察他们的手机界面,发现有的人在看影视作品,有的人在看文字。他们单手将手机举在眼睛前方,聚精会神地盯牢屏幕,沉浸在手机投喂给他们的食粮中,仿佛将自己固化在了一层看不见的透明保护膜里,与周围的世界切断了联系。此时此刻,我总是感觉惭愧,因为我的专注力与身体素质显然与他们不在一个层次。我完全不看手机,反而东张西望,尤其喜欢观察凝视手机的他们以及地铁车厢里的一切。而我不看手机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内耳平衡感觉系统不如他们,在移动的地铁车厢里,但凡盯着手机,我就会觉得恶心想吐。

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说他喜欢坐地铁,一头钻进地球的肠子,去赶一班车,诡异的风、奇特的气候体系、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和油腻腻的气味都自成一格。我觉得,他所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完美地解决。风和气候体系能够通过适当增减衣物来应对;轰隆隆的声响虽然恼人,但戴上降噪耳机,用适度音量开启歌单,噪声就消失了,站名报送声仍能清晰听到;每日佩戴的口罩适当阻隔了其余的气息,使你只能回顾早餐后使用的漱口水香味。

夏日的某个清晨,我没有吹干头发就走出了家门。站在车厢风口下的我感受着凉飕飕的风,得意地想着,吹风机的电费省下了。万万没有想到,随后我就开始发烧了。

本期“生活圆桌”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二期学员 萱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

听到萱萱声音的第一耳朵,你一定会有一股清新的听感,她的音色明亮、节奏轻快,很像夏日早上的阳光,很有“听众缘”。作为最勤奋的学员之一,即使训练营结营,她仍然坚持练声和朗读,因此她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播读时的逻辑重音不错、气息也比较稳定,但例如dan/dang等前后鼻音混淆的问题还偶尔出现,另外,朗读时稍有拖沓,因此会有点“唱”的感觉,只要再继续坚持练习,放松心情,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

上一篇: 一个人的清欢
下一篇: 声音(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