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史为鉴”的建军节

作者:宋晓军

一个“以史为鉴”的建军节02021年的8月1日,人民军队迎来了建军94周年的节日。其间有媒体朋友问我对“十四五”开局的第一个建军节有何感想,我回答说:这是一个“以史为鉴”的建军节。当媒体朋友问我为什么这样回答时,我说这缘自7月29日国防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的两句话:一是针对英国海军派军舰来太平洋所说的“不远万里刷存在感”;二是针对美国国会报告炒作“中国海军威胁论”所说的“中方不吃这一套”。

首先我简单捋一下“以史”的脉络。

1921年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和最大受益国,美国在华盛顿召开了太平洋会议。同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在太平洋会议上,美国为扩展其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拉着英、日、法、意四国于次年签署了“五国海军裁军条约”。该“条约”的签署使美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与英国持平,不仅加强了其与英国在太平洋争霸的实力,同时还超过了以图在太平洋地区扩张的日本。但鉴于“条约”并未限制在海上越来越重要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的吨位,1927年在美国的倡导下,美、英、日再次于日内瓦召开三国海军裁军会议,但会议最终不欢而散。而在这一年的8月1日,中国的人民军队正式建军。1929年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使美、英的海军裁军意愿再起,并于1930年在伦敦由英、美、日、法、意五国签署了裁军范围更大的“伦敦海军裁军条约”。1935年,按此“条约”规定在海军实力上低于英、美且与两国在华利益冲突加剧的日本,退出了在伦敦召开的第二次海军裁军会议。此后,就有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及日海军在太平洋上对英、美海军的大打出手。

接着我再简单捋一下“为鉴”的脉络。

美、英、日等国早在就海军裁军问题明争暗斗之前,已通过中国的各派军阀势力深度介入了中国事务。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美总统在与英首相会晤后于当年12月3日将裁减海军的请求送达国会,其理由是可部分减少未来6年海军造舰计划所要支出的12亿美元。而刚上台的英工党内阁更是求之不得。对此,在当年12月中旬出版的《东方杂志》评论称:吾人之利益在促进英美亲交,维持远东和平,俾吾乘此时机以徐图我国内部之统一发展。紧接着在12月28日,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为人民军队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1930年“伦敦海军裁军条约”成功签署,同年10月,国民党调集大军开始对建军还不到4年的红军展开了第一次围剿。结果是国民党这支带着浓重旧军阀色彩的10万大军被红军彻底击溃。这也为人民军队“党指挥枪”建军原则的确立做了最快的注脚。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时间进入2021年,日本共同社在1月5日发表的一篇新闻稿开头写道:日本和美国对欧洲主要国家今年计划在“印-太”海域部署海军表示欢迎,中国快速的军事现代化及其在海上和领土方面的“野心”促使了多国采取行动加强威慑。随后,英、美、日三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会聚在一起。当然,这次它们不是像百年前那样为对旧中国敲骨吸髓进行博弈,而是看不得百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逐渐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这样的场景真可谓是一部“以史为鉴”的鲜活教材。因此,国防部发言人在建军节前夕所说的“不远万里刷存在感”和“中方不吃这一套”在网上被刷屏也就不奇怪了。 海军人民军队军事建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