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一个6岁男孩的智商和困惑

作者:薛巍

《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一个6岁男孩的智商和困惑0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一个是6岁的男孩,一个是他的布偶老虎,他们一高一矮,一个调皮捣蛋,一个温柔敦厚。卡尔文经常吐舌头做鬼脸、瞪大眼睛生气,霍布斯总是一脸笑容;卡尔文有一头翘起的金色头发,霍布斯自然也是金黄色的,它曾这样描述自己:“斑马的条纹单一,没有你的色彩斑斓,橙、黑、白才是流行的风范!先锋的时尚只为勇敢的你!天然的保护色,高雅的格调剪裁!”

卡尔文经常动歪脑筋,他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妈妈是发明的需要。”因为他要编造东西,替自己的行为辩解。他的玩伴霍布斯虎“耐心庄重、博学优雅”。卡尔文的爸爸是个律师,热爱出游、度假、锻炼身体,卡尔文的妈妈是一位家庭主妇。爸爸经常被卡尔文坏了兴致,妈妈则总是要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

《卡尔文与霍布斯虎》系列漫画广受读者喜爱,据说作家斯蒂芬·金曾经以粉丝的身份给作者比尔·沃特森(Bill Watterson)写了一封信。有人把卡尔文文在自己的身上,因为他认为卡尔文代表着对一个压迫你的世界的反抗精神。“你进入成年人世界后会受到各种责任的压迫,卡尔文做出了反抗,所以他一直是一位英雄。”

《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一个6岁男孩的智商和困惑1比尔·沃特森1958年出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父亲是克利夫兰的一名律师,母亲是一位议员。他的《卡尔文与霍布斯虎》问世于1985年,一直持续到1995年,在全球50多个国家、2400种报纸上连载。火星上最小的那些陨石坑,是用卡通形象命名的,除了小熊维尼、飞鼠洛基、驯鹿布鲁,还有卡尔文和霍布斯。

1995年,在作品最流行的时候,才30多岁的沃特森却退休了,他几乎从不授权商家使用他创作的漫画形象制作服装、杯子。2015年,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办了一个“探索卡尔文与霍布斯虎”展览。《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说:“《卡尔文与霍布斯虎》系列不仅是美国最奇怪的连载漫画,也是最有趣、最动人、最深刻的。”它有两个特点:首先是艺术性,描绘了卡尔文和霍布斯虎的很多动作,他们从雪丘上乘着雪橇往下冲、伸着手臂走过河上摇摇晃晃的独木桥、踩高跷。卡尔文的各种幻想都被画得比现实更生动、更逼真。其次是书中的社会和哲学观,解释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社会秩序的基础是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而这两点卡尔文都做不到。他说他不想学什么东西,也不想培养什么技能,怎么生存呢?可以去上谈话节目,拼命炒作自己。他会感叹:“有趣的是,每天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往回看又发现,一切都不同了。”

在卡尔文以及作者眼里,霍布斯虎到底是一只老虎,还是一个布偶?沃特森故意让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卡尔文是怎么得到霍布斯的呢?他说他做了一个捕虎陷阱,用金枪鱼三明治当诱饵,果然捉到了一只老虎。他把老虎带回家,问爸爸拿它怎么办,爸爸说做成标本,但卡尔文却拿冰箱里的东西给它吃,直到它实在吃不下去了。霍布斯并不博学,卡尔文带着它去上学,遇到数学题不会做,问它七加三等于几,霍布斯说等于七十三。

霍布斯让卡尔文爱上了动物。他说:“动物不会试着改变你或让你融入什么,他们只是享受着你的陪伴。它们倾听你的烦恼,安慰你的悲伤,而它们所需要的只是些许的友好……我们好像懂得石油、矿物质、房子的价值,但是不懂得没被败坏的美、树木、野生动物、孤独、精神再生的价值。”卡尔文捉了一只蝴蝶,装进了罐子里。霍布斯说,如果人类能把彩虹放进动物园,他们也会那么干的。卡尔文想了一会儿,就把蝴蝶放掉了。

卡尔文成天看电视,特别想看比较惊悚的节目。他看到电视里说,到6岁的时候,大部分小孩在电视上就已经看到过100万起谋杀案。他想到的却是:“看来我一直在收看的电视频道压根就不对。”但他也有些反思能力。“书上说,宗教是大众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肯定没看过电视,不知道电视的魔力。”他知道电视节目大多比较浅显,低估了6岁孩子的智商。

6岁的他经常想办法让爸妈答应自己的要求,虽然最终还是会失败。他说:“妈妈,我可以把我的床垫点着吗?”“不可以,卡尔文。”“我能在屋顶上骑我的三轮车吗?”“不可以,卡尔文。”“那我可以吃一块饼干吗?”“不可以,卡尔文。”“被她识破了。”卡尔文提出一些荒谬的要求,以便让自己真正的要求显得不那么糟糕,但这个计划不管用。

他爸爸总是跟他讲一些大道理,说期待拥有一件东西的过程远比真正拥有更让人陶醉。下雪后,爸爸让卡尔文铲雪,说劳动能塑造人的品格。父亲节那天,卡尔文早上5点就去跟爸爸说父亲节快乐,爸爸很不高兴,他就对爸爸说,是你说的,“早睡早起身体好”。他也没给爸爸买礼物,因为爸爸说过,省一分钱就等于赚了一分钱。卡尔文戴上了爸爸的眼镜,然后用爸爸的口吻说:“卡尔文,去做一些你不喜欢做的事情!苦难能培养品格。”卡尔文的妈妈大笑,说自己的儿子很会讽刺人。爸爸就像苏格拉底,在街头拦着别人问问题,最后自作自受,被雅典人判处死刑。

美国学者杰米·西富恩特斯说,让孩子看《卡尔文与霍布斯虎》系列有四个好处:第一,卡尔文的词汇量很大,他会对欺负他的同学说:“你的反社会倾向是不是因为你的脑垂体发狂了?”第二,卡尔文有很多疯狂的想法,他经常制订一些离谱的计划,或者沉思终极问题。一天早晨,卡尔文发现自己变成二维的了,有宽度但没厚度,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起来,为了躲开风,他把自己卷成了管状,在地板上滚动起来。他要是斜站着,几乎就是一条看不见的垂线。他玩的东西有些危险,比如他想购买火焰喷射器、学开车,这些描写不是糟糕的示范,这是他在测试极限,研究周围的世界。他在想象,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总是好事。第三,让孩子更加懂得友情。卡尔文和霍布斯有时会打架,因为小事而争吵,但一天过去之后,他们又像兄弟一样相亲相爱。霍布斯可以说是卡尔文的另一个自我,而儿童最好的朋友首先应该是他们自己。第四,关于卡尔文的世界观,他会跟老师辩论教育体系,他欣赏周围的世界,他经常思考人生,人有没有命运?上帝存在吗?

《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一个6岁男孩的智商和困惑2在沃特森的漫画中,卡尔文贪玩、不爱学习、爱幻想、不爱洗澡、经常给爸妈添麻烦,这会让很多家长感到欣慰,原来不只自家的孩子这样。它也能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美国作家查克·温迪格说:“卡尔文的想象力很强是因为他在想办法逃脱。他不喜欢上学,所以他化身为太空人斯皮夫逃走。他不喜欢洗澡,就变成鲨鱼,想象自己受到肥皂泡的袭击。他借助变形器逃离他作为小孩的身体,最重要的是,他通过跟霍布斯虎的友谊逃离孤独。这只玩偶老虎听从他、挑战他、爱他。卡尔文每天上学,有爱他的爸妈,但他仍然会感到孤独。他的想象力使他不再感到孤独。像卡尔文那样,只要你做白日梦,你就不会感到无聊。”有些小朋友不想做作业又没有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会找出一些玩具枪、道具服,自己玩角色扮演,在学校跟小伙伴一起编故事。

卡尔文受到父母、老师和年龄的约束,每天被逼着起床、洗澡、做作业、吃饭、上游泳课、坐在车里。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像卡尔文一样,没有行动自由,整天待在家里,开视频会议。我们都想出去玩,都需要逃离。这时只能依靠想象力。有人按照自己的性格定制口罩,口罩成了我们的延伸,用一个虚拟的自我、让想象力代替我们出门。有一回,卡尔文说他变得对重力免疫了,不再停留在地球上,飘入了天空中,直到他抓住了一架飞机的尾巴才停下来。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卡尔文想象它是真的。它是一个比喻,每个人都能明白它的含义,我们都想乱飞。

在创作《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之前,沃特森是画政治漫画和广告的。政治漫画家要有政治学知识,所以他读了柏拉图、马基雅维利、洛克、霍布斯等人的著作。霍布斯虎的名字源自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他相信权威与秩序是必要的,一开始人类社会处于“人对人是狼”的战争状态。但是,战争状态威胁到人的生命,因此人们必然要求和平,理性地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拥有绝对权力的国家。霍布斯虎跟哲学家霍布斯还是不一样的,霍布斯虎经常跟卡尔文理性地辩论,但它仍然是一个喜欢混乱的动物,喜欢在床上乱蹦乱跳,总是想吃金枪鱼。

卡尔文规定,打卡尔文球时只有一个规则,就是同样的玩法不能玩两次。第二次你要想出别的规则。你觉得合适你就改变规则,你要在没有游戏的地方找到游戏。这种游戏就像一条很滑的鳝鱼,要在其中寻找那些会迅速瓦解为混乱的秩序。

在卡尔文球游戏中,霍布斯也经常是规则的提供者,但它只是做做样子。规则经常变换。这跟我们的处境很像,我们都在玩卡尔文球游戏,知道有规则,但它们跟老的规则不一样,甚至跟昨天的规则都不一样,这导致我们每天都觉得现实一成不变(因为游戏还是那个游戏),但又面目全非(因为规则变了)。卡尔文的想象是寻找叙事的结果。编故事是限制混乱、把混乱变成情境的方法,我们用故事来理解世界,给世界分类,透过叙事来吸收它。

《卡尔文与霍布斯虎》:一个6岁男孩的智商和困惑3作者:[美]比尔·沃特森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10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