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壁上的攀登者
作者:孙小野作为世界上最顶尖的攀登者之一,亚当·昂德拉(Adam Ondra)手握多枚世界杯系列分站赛事金牌,拥有多个世界冠军头衔,并且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难度最高的5.15d攀登线路。
他1993年出生于捷克,在父母对于攀登运动的热情感染下,6岁就开始了攀登线路尝试,并以极高的天赋迅速引来了众多关注。从儿时起,亚当·昂德拉的世界就是由攀岩为中心构成的,在接受采访时他曾说:“直到我12岁,我才知道岩石之外还有其他世界。”
在8岁时,他就首攀了一条难度为5.12c的线路。根据YDS攀登评级系统,5级表示“攀爬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岩石,需要技巧和绳索才能安全前进,无绳坠落会导致重伤或死亡”,这是多数接受过训练的成年人才能够达到的能力程度。在随后的训练中,他达到的难度等级越来越高,在13岁时就首次尝试了5.14d线路,被誉为“攀登界的神童”,也跻身为“同时代登山者的佼佼者”。2009年,16岁的亚当·昂德拉首次参加攀岩世界杯,一举夺得了冠军。在完成学业后,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攀岩事业中,一步步挑战人类的极限。
身高接近一米九的亚当·昂德拉在攀登者中十分引人注目,而他的肩高与多数人齐平,脖颈格外长。研究者曾以此分析了他的运动特点:在运动中,他会将头向后倾斜,以头部的重量形成杠杆,他的长脖子可以有效保持他在运动中的平衡。在其他力量测试中,他悬挂在2厘米的边缘上,可以用一只手的手指支撑住1.1倍体重的重量。
在攀岩过程中,不仅需要极强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对线路有快速的研判能力。很多人都好奇,他为何在此领域中拥有如此突出的优势。他反复地提到“直觉”这个词,“很多决定都是由我在岩石上的直觉做出的,那些选择对我来说显而易见”。除此之外,他还具有出色的肌肉记忆力,在熟悉线路时能够迅速记住所有步骤,在攀爬时,不会被思考所阻碍,仿佛“凭借直觉自动攀爬”。因此,在攀登同一条路线时,他往往用时更短。
“我要么在攀登,要么在放松”,攀岩对于他而言是一种享受,他对那种身体悬置在空中的状态非常着迷。在离地几十米到上百米的攀岩过程里,面对随时坠落的紧张,亚当·昂德拉可以一直保持着心态的平静和稳定。一次攀登测试中,他的脉搏从每分钟110次开始降低,在有些时刻甚至降到了每分钟70次,比普通人静坐时还要低。
这位天生的攀登者,在尝试了众多高难度线路后,前往挪威的海舍拉伦(Hanshelleren)洞穴,进行新线路的开辟。在四年中,他往返当地七次,攻克线路难点,进行了全面的准备,“这是我见过对精度要求最高的攀爬线路,在一些动作中,我感觉我的膝盖和背部要被撕裂了”。
2017年9月3日,亚当·昂德拉首次成功登顶。因线路难度系数高,他起先将这条线路命名为“艰难任务”(Project Hard)。但最终,他选择将这一条史上难度最高的线路命名为“寂静”(Silence),因为在完成的那一刻,他没有因激动而尖叫,“所有这些情绪都被卡住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挂在绳子上,感受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
当然,由于线路难度评定具有攀登者的主观性,这一目前世界上最高难度的线路,还在静静等待其他攀登者的挑战与检验。
“极限运动界的传奇”,迪恩·波特(Dean Potter)被认为是同时代攀岩界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2001年,他与同伴成为历史上首次连冠美国约塞米蒂(Yosemite)国家公园三大岩壁的攀登者,仅用了一天时间。他还在多处攀岩名地完成了多次单人自由攀登,并在著名的酋长岩区域开创了一条名为“Easy Rider”的新线路。
酋长岩位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南部,整块岩石高约900米,顶处海拔约230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花岗岩,也成为攀岩爱好者的圣地。攀登者需要在裸露的岩石表面寻求登顶的路线,目前已知的每一条经典路线都非常艰巨,对攀登者的要求非常之高。2010年,迪恩·波特曾与同伴创下了在酋长鼻(El Capitan Nose)的速攀纪录,用时2小时36分45秒,比上一纪录快了20秒。
迪恩·波特在儿时并没有受过系统性训练,他于1972年出生,在青少年时期自学了攀岩,随后逐步开始了追求极限运动的道路,并以此作为终生的目标。在20多年的攀登生涯中,他几乎成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的一名常驻居民,不断尝试着那些花岗岩巨石的攀登极限,也开创着攀登的新方法,打破了速攀和单人攀登之间的边界,被誉为极限运动的“先驱者”。
“攀登对我而言是一种艺术”,在他的浪漫观念中,将反复的训练与挑战视为将“艺术达到完美”的练习。
除了攀岩外,他还是一名翼装飞行爱好者。2015年5月17日,迪恩·波特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山顶跳下,与同伴撞到岩壁身亡,没来得及打开背上的降落伞。在过去近20年中,他一直是美国最知名、最具创造力的攀岩者之一,他的去世引发了攀岩界的集体哀悼,以及对于极限运动安全的追问。
被誉为历史上最强的自由攀登者的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在进行徒手攀登时,没有绳索等任何类型的保护设备,也无任何辅助设施。在攀上崖壁的那一刻起,他就将命运完全交给了未知。
亚历克斯·霍诺德拥有着多项攀登的世界纪录,曾因独自攀登国家公园的大岩壁而闻名。在2017年6月3日,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中,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徒手攀登酋长岩的人,用时3小时56分钟。他所攀登的酋长岩Freerider线路,从底部到终点全长近900米,难度为5.13a。他需要在无保护的情况下,在一段段光滑、几乎没有抓握点的石壁上爬升,并需要经历多次空中横越。
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被导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与金国威拍摄下来,形成了纪录片《徒手攀岩》,该片于2019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即使知道结局,观众们在观看过程中还是免不了手心冒汗,当看到他需要在几乎大于90度的岩壁上攀升时,许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简直违背了地球引力”。
亚历克斯·霍诺德于1985年出生在美国,从儿时就开始在体育馆中练习攀岩,在他的自我认知中,他不算一个伟大的攀登者,“很多人的身体资质都在我之上,他们都比我强。我没有天赋,只是热爱,并且一直坚持练习。自然而然地,我就非常擅长这项运动”。而之所以选择独自攀登这样的方式,是因为这位勇敢冒险者的内心“太害羞了”,他始终不敢走到悬崖边上的陌生人面前,问他们是否愿意和他一起攀登。
他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土木工程专业,但他无法在校园中安下心来,最终决定离开学校,专注于自己的攀岩职业。在2006年之前,攀岩界还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而2007年,他在一天内就完成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两条线路的无保护攀登,这一壮举使他声名鹊起。从此,他一直坚持着高强度的训练,刷新着诸多线路的世界纪录,也不断突破着自己的极限。
但对于他而言,重复的练习只意味着对线路的掌握与熟悉,不意味着安全保障,每一次无保护攀登都是孤注一掷的冒险。在攀登最难处,他手指、脚趾往往压在崖壁极微小的凸起上,接触点往往仅有几毫米,任何一点技术误差,甚至内心的情绪波动,都会导致无可逆转的伤害。在徒手攀登中,失误往往直接意味着死亡。
他曾接受了脑部的功能性磁共振扫描研究,以测试他的“杏仁核”,即大脑中的恐惧中心。研究人员最终发现,他的杏仁核一直在他脑中沉睡,在受到刺激时几乎不会被激活。有人将他的成就,归结于他感受不到常人的恐惧,而在接受采访时,他对此感到恼火,“我是花了很长时间训练,才让自己的大脑适应极端条件”。 攀岩极限运动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