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剧本
作者:谢志豪我家隔壁住着一对兄弟。他们不是本地人,哥哥在这儿工作,弟弟在这儿上学,两兄弟一起租下了这间房子,作为社会大潮中的一处栖身之所。之所以说“一起租下”,是因为弟弟执意要支付一部分租金,为的是减轻自己“啃兄”的“罪行”。哥哥也常给弟弟买些他可能喜欢或者用得上的东西,以履行自己“照顾好弟弟”的“责任”。亲兄弟明算账,他们算是把对方付出的每一厘人民币都算清了。弟弟以前在这儿治过病,哥哥在这儿上过学。这座城市似乎成为了兄弟二人的某种试炼之地,他们相互扶持,在这座城里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好到令人发指,属当代“兄友弟恭”之典范,强烈建议载入史书,弄个新典故。有小道消息称这两兄弟是“天生如此”,算命家亦奇之,是段“前世孽缘”。两兄弟哪怕是进家门都要先敲门再开锁后道一声“我回来了”。街坊邻居听了,那是三分惊奇,三分羡慕,四分面红耳赤相形见绌。
哎,说到敲门我就来气!工作室里那帮家伙好像就没读过门的说明书似的:Alan从来不敲门;Jeazy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把智能门锁玩坏了;Abi每一次使用门都会导致一大笔空调暖气费的浪费;Sherman连跟两个工位外远的人讲话都要发内网短信却天天往我办公室跑,开门还没声……
论凶残的企业文化,没人比我们工作室更懂。普通企业一天吵8个小时,而我们能让整个大厦一天24个小时沉浸在我们“核善”的“争吵中”:“我绝对不会同意你的方案!”“求你了嘛!”“我绝对不会同意你的方案!”“我请你吃海鲜自助!”“立刻执行你的方案!”
每一次有新住户来我们办公室宣传噪声的坏处时,都能马上意识到这里其实在拍情景喜剧,并感叹中国演员后继有人了。
与我们工作室动辄大打出手形成丰满与骨感对比的是,隔壁两兄弟过于和谐的小日子。弟弟为长发的哥哥梳头的照片曾在全小区的初、高、大学女生的社交网络上疯传:“姐妹们!这部新剧好甜啊!有渠道的多分享点啊!”另外,照片的另一侧,刚好拍到了隔壁阳台上我被水龙头狠狠地滋了一脸水。
下了班,原本两人的觅食小队瞬间变大了几倍,成了逛吃团伙兼刷街天团。正值假日,公交车上满是我们这样的欢喜角色,沿路热闹与快活洒得满街都是。飞快发展的社会总是带给人割裂感,随时冲突、对抗,但我们团队这些人却可以一起共事或者吃自助餐,上演着我们的喜剧。大家总是羡慕剧里、文中主角们充满波澜的生活,却忘了自己的生活冲突性可能更强。人们不满、抱怨,但其实他们每一次打伞都可以是一首《雨巷》,每一次坐公交车都可以是一支MV。
吃完自助餐,我们就没再逛下去了。离开的时候,我看见了那对邻家兄弟,今天的他们依旧在努力把廉价的生活过出属于自己的附加值。弟弟怀里抱着哥哥出钱买的游戏机,哥哥手里的乐高和泡泡玛特应是弟弟送的,还有一束本地人不太喜欢却很有品位的花,上面放着两张贺卡……
我们从商场走到公交站,一辆车刚开走,后排靠窗座位,弟弟倚着哥哥的肩膀,睡得很幸福。 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