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身体互动的“视错觉”

作者:杨聃

与身体互动的“视错觉”0图片提供  (c)艾里斯·范·荷本3D打印出来的高级定制

每年的巴黎高定时装周,荷兰设计师艾里斯·范·荷本(Iris Van Herpen)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形态。她不用传统的丝毛棉麻面料,也不像其他设计师那样感性地对某一种情绪或者历史风格大做文章,她所关注的是构筑自然与生态的物质和现象——植物膜、微生物、声波,或者是外骨骼、晶体结构、震荡粒子……前不久,荷本在线上发布的2021春夏系列“新生根脉”(Roots of Rebirth)又让我们体验了一把概念晦涩的视觉浪漫。

与身体互动的“视错觉”1面料与轮廓延展出像是新生根茎般的肌理纹路,覆盖之下的模特身体是一切生长变幻的源头,催化着菌根花边和曼陀罗花枝扩散、蔓延,伴随着身体摇摆发出翕动。这些由海洋废弃塑料制成的半透明面料被激光镭射切割成无数小三角形,通过无缝渐变的处理方式和皮肤形成一种看似脆弱的互联感。

模特头上佩戴着的头饰由18根透明的丝线蜿蜒穿过一系列黄铜线圈,被串联在上面的仿羽毛是荷本与艺术家凯西·柯伦合作研究的动态织物,随机飘舞,轮廓变化不定。用新方式重现传统是她的兴趣所在,据荷本透露,她还与另一位艺术家合作,把植物根茎与真菌菌丝组织变成面料,不需要其他材质,仅通过模具控制根系的生长方向,“长成”几何图案。以上一系列的灵感来自生物学家梅林·谢尔德雷克(Merlin Sheldrake)的著作《纠缠的生命——真菌如何造就我们的世界》。

与身体互动的“视错觉”22008年,荷本以伞骨形式演绎的“化学乌鸦”系列为她之后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基础。三年后,她被邀请加入法国高级定制工会成为客邀会员,不同于巴黎那些百年高定时装屋,她用3D打印技术颠覆了人们固有认知里对时装的定义,也拓宽了高级时装的边界。比如,一条连衣裙看起来像被一圈溅出去的水包围着,凝固在半空的水雕塑采用了特制的丙烯酸材质,硬质而透明。可它不像布料那样任由摆布,连荷本也没法精准控制水花飞溅的形态,这让她更开心了。

《时代》周刊将她的3D打印时装列为2011年50大发明之一,吸引了像Bjork、Lady GaGa等众多明星客户。“手工刺绣和缝纫机为设计师提供很多可能性,但也有诸多限制。3D打印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语言。”

荷本对3D打印的青睐起源于2009年跟建筑师Benthem和Crouwe的跨界合作。他们使用3D打印的建筑模型精细并富有层次感,她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当时的合作还是手工完成的,她并没有将3D打印技术在服装上直接实现,但她确信尖端技术能够更好地协助设计。起初,将不同学科融入时装让人感到些许不适,荷本一方面希望让高级定制时装的做工看上去更传统、更细腻,另一方面开始尝试3D打印材质,设计团队和技术团队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当她把自己放入非舒适区域的时候,开启了充满趣味的过程。

本以为用科技进行设计不过是一种与手工制作或在人台上进行立体剪裁不同的方法,但后来,荷本发现一件裙子可以先打印一部分,再由手工完成另一部分。如此一来,手工的随机性和不规律性才能够凌驾于电脑系统之上。只用电脑来定义设计,作品会显得过分平凡。第一场3D打印作品秀在巴黎举行,秀场的后台小到将所有脆弱的3D打印成品插空挤在一起,就像玩《俄罗斯方块》。整个过程她的心都悬着,大秀结束长舒的那一口气,有种跳伞双脚终于重新触碰到地面的感觉。

时尚界对荷本和她的3D打印不是从一开始就全然接受。2014年巴黎秋冬时装周上,荷本推出了第二个成衣系列“生物剽窃”(Biopiracy)。穿着科技材料时装的模特们如同女祭司一般鱼贯而入,脚踩一体成型的United Nude 战靴。一套光芒四射的镶嵌猫眼石的华丽造像同时结合了科技和手工艺,以及3D打印。人们讨论这种设计的可穿性,对此褒贬不一。针对她2015年的系列,有评论说:虽然技术复杂又创新,就廓形而言,设计师产出的结果全然达不到同等的创新高度。如果荷本能拓展疆界去尝试更为丰富多元的衣装形状会更有意思,哪怕采用相对温和的审美语言也好。

与身体互动的“视错觉”3无论多么阴阳怪气的评论都不可否认,荷本融合科学、建筑、艺术的新语言为时尚界带来了新的风格。2016年,时尚圈开始讨论高科技到底是否能够决定未来的时装走向。这一厢,人们固执认为美是一种不被时间左右的经典,传统的手作和精细无虞的人工无法被替代;另一厢,从20世纪30年代艾尔莎·夏帕瑞丽将塑料拉链第一次运用在时装,到60年代未来主义大师皮尔·卡丹将塑料引入时装混搭真丝,再到21世纪初拉夫·西蒙斯为老牌时装屋迪奥研制的新面料艳惊巴黎,无论何时都不乏先锋设计师;大都会博物馆“手工×机器:科技时代下的时尚潮流”展示着科技无可阻拦地影响着时装,甚至审美。讨论的结果当然是,传统手工艺和新技术同等重要。如今在荷本的工坊中,仍有70%的工作依赖于手工,她制作一条裙子的最长周期需要6个月时间。

与此同时,科技也在进化着。3D打印的服装从像石膏模型一样固定,迭代为柔性橡胶材质,不同性能和形制的纳米材质让她的设计看起来像罗夏墨迹测验一样抽象眩晕。她认为,合成生物学对于时尚发展来说或许是最重要的领域。“生长性”面料展示了生物科技的一大优势,将健康、时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全新的层面。当一件如此材质的裙子被丢弃,它在土壤中可以变成新生命的养料。

与身体互动的“视错觉”4在日前最大规模荷兰文化线上展演“荷兰艺线”中,有一条舞蹈短片《仿生》,荷兰国家芭蕾团的舞蹈演员毛晶晶身穿荷本如羽翼般轻盈的设计,用身体韵律探索了时装与舞蹈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两者交织在一起的变幻力量。用舞蹈来展现荷本的设计再恰当不过了。她1984年出生于荷兰瓦默尔(Wamel),16岁前刻苦练习芭蕾。“我曾梦想成为一名舞者。舞蹈背后的哲学是你得不断付出体力和情感,克服软弱,才有可能形成风格,这让我受益良多。”

荷本对时尚的兴趣也来自学习舞蹈的经历。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她开始关注身体、运动以及空间的关系。服装在变化与力量的层面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身体就像雕塑,舞蹈启发了我用流动的眼光看待时尚,我的设计过程是把一小段身体的律动经过3D打印的‘编舞’,变成一件可以穿的衣服。”

荷本的工作室位于阿姆斯特丹河边的一个纪念性仓库,每当望向水面就能陷入沉思。当她给人体模型披上面料时,会从腰部开始着手,那绝对是她关注的焦点。“女性身体的中心是我们所有人生的中心和起点,这个神奇的部位掌握了成长和转变的力量。我在设计中注重转变的力量,女性身体的中心是成长和转变的终极起源。”她经常会在不清楚最终结果和目的的情况下开始一件衣服的设计,“很多作品最终都是由错误造成的”。她偶尔尝试在没有画设计图的准备下剪裁,看看它与身体间的关系如何。“手工工作本身就像是一种冥想,时间会慢下来,新的灵感也会翩然而至。”

她喜欢衣服与身体互动,而不是跟着身体动。2019年秋季Hypnosis系列由数万块波纹状织物制成,每一块都被切割成0.8毫米宽。人们看不出哪儿是衣服,哪儿是皮肤。一方面,图案裁剪得精细无比,肉眼无法跟上它的移动速度;另一方面,它与身体的微小动作有着微妙的链接,当你走近时,会产生一种视错觉。荷本将她的时装设计描述为“视错觉”,借此来夸大或增强人体的自然运动。

这些创意都是通过和建筑师、艺术家、生物学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等圈外人合作,汲取而来的。2013春夏系列Voltage是她第一次和建筑师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合作。比斯利看到荷本曾以他的作品为灵感设计了上一季的Hybrid Holism系列,便主动联系荷本。Voltage中的网状结构似乎直接出自比斯利的建筑语汇,他那些以自然母题与合成材料营造出的浸入环境的共生体,就像活的、呼吸的东西。

对此,荷本解释道,比斯利在作品中创造了很多叶子状的结构,不过裙子上的形状是她受到电压美学的启发,专门为Voltage系列设计的。材质的尖端摸起来有刺刺的触感,再一摸有像羽毛一般的细腻柔软,她试图以此形象化电、运动和能量的抽象概念。

对于一位爱德华时代的女士来说,Voltage连衣裙一点也不陌生,它只不过用聚酯激光切割形式取代了羽毛装饰。《纽约时报》时装评论人凡妮莎·弗里德曼曾评价荷本并不是拒绝时装的传统,她只是用现代的工具重新定义了它。荷本的设计中有未来主义色彩,她对一切不太可能的事情都非常好奇,这就是为什么会与科学家和建筑师合作的原因。她说:“我真的很喜欢古老的、被遗忘的工艺技术,然后把它与新的材料和技术结合起来。我设计中的历史元素可能比未来的东西还多。不了解历史,无法创造未来。”

与身体互动的“视错觉”5范·荷本做过的最困难的裙子是和动态艺术家安东尼·豪(Anthony Howe)合作的“无限”(Infinity)裙子。这条裙子是由铝、不锈钢和轴承组成的极其精细的结构设计而成的,手工完成的羽毛层围绕中心循环飞舞。视错觉让这件衣服具有多重视角。她花了4个月的时间在不同软件中进行设计和渲染,然后诉诸激光切割工艺成型。

如此繁琐的非传统制作方式,让人好奇,人们是否还需要所谓的“高级定制”?在荷本看来,时尚不仅仅是美学的问题,它还有能力“挑战我们的思考和制作东西的方式”;艺术加深了我们对我们所创造的世界的投射。“艺术和时尚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情绪和最私人的表达息息相关。对我来说,每一个系列都是一种探索,超越我对女性形态和当今服装定义的理解,探索女性气质的新形式,庆祝女性权力,并为未来创造一种更有意识的时尚。高级定制为此创造了一个做梦的空间,用以探索和珍视艺术、工艺和创新的可能性。” 高级定制视错觉时装时尚

上一篇: 爱上“纸片人”
下一篇: 现代前夜的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