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目标的变与不变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2013年的GDP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这应该是所有指标中最没有悬念的一个。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政府告别多年的“保八”目标,首次将GDP增速下调至7.5%,这基本上为未来数年内的GDP增速定下了新的基调,所以,今年的GDP目标延续去年的7.5%在大多数人的预期之内。由于欧债危机的冲击,以及我国主动为经济降温,去年我国全年的GDP增速为7.8%,如果不出太大意外,今年的经济增速应该会好于去年,实现7.5%的预定目标基本上没有太大难度。
除了GDP之外,就业目标也基本上在预期内,和最近几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今年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延续了过去几年的目标。考虑到最近几年的实际新增就业人数都在1100万至1300万人的区间,900万人的新增就业目标应该也不难实现。
与GDP增速、新增就业目标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通胀目标定为3.5%,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如果和我国3%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3.5%的通胀目标意味着居民的存款仍将被负利率侵蚀,不过如果和过去两年的通胀目标相比,3.5%还是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控制通胀的努力,2011和2012年,我国的通胀目标都定为4%,今年的通胀目标相比过去两年有所下调。
2011年,我国的实际CPI高达5.4%,大大超出预定目标,不过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CPI指数上涨2.6%,难得一见地低于年初的预定目标。不过,低通胀的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从去年底开始,国内物价已经开始明显反弹,最新公布的今年2月份的CPI已经大幅反弹至3.2%,创下10个月来的新高,显示出今年的物价形势并不乐观。今年我国稳定物价的有利因素在于粮食等食品供应充足,但在人力、房租以及外来输入型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今年的通胀形势也始终面临较大压力,3.5%的通胀目标并非可以轻易实现。
对于政府调控者而言,在形成通胀的诸多复杂因素中,唯有货币是最可以掌控的因素,今年的通胀目标下调,对应的必然是货币供应量随之下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和去年14%的预期目标相比下调了一个百分点。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货币超发的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中国经济的房价和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超发被视为重要推手。目前我国的广义货币M2已经逼近100万亿元,而在10年前,我国的M2还只有22万亿元,10年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了3.5倍。从M2/GDP这个指标来看,去年我国这一指标上升到188%,即使在连续推行量化宽松的美国,M2/GDP的指标也始终控制在100%之下。虽然中美两国关于M2存在统计口径的差异,不过也能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货币超发现象。
由于政府今年主动下调通胀目标,加之外界对货币超发的质疑不断上升,今年的货币政策预计会有所收缩。出于对去年底稳增长政策的延续,加之年初历来是放贷高峰,今年1月份,我国的信贷投放规模超过1万亿元,创下最近3年来的新高,加之各种影子银行的兴起,1月份的流动性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在经历了1月份的放贷高峰后,预计央行将会逐渐收缩流动性,否则,今年3.5%的通胀目标将成为空中楼阁。春节后,央行连续多次重启正回购操作,已经开始向市场释放出紧缩的信号。
与货币政策有所偏紧相比,《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位比市场预期的略有宽松。报告指出要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1.2万亿元的财政赤字创下了2009年来的新高,和去年预期目标相比大幅增加了50%。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预计保持在2%左右,相比去年1.5%的赤字率也有所上升。
对于今年增加财政赤字的原因,《政府工作报告》的解释是:“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大幅增加财政支出,如果不能控制好财政支出的方向,很有可能使得中国经济重返投资增长的老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如果财政开支重点投向民生领域,无疑将会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
按照发改委披露的规划,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这一数字比去年的预定目标增长了两个百分点,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目标是16%,最终实际增长20.3%。在今年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如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可能会大大超出预期。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来自房地产,由于房地产调控持续加码,房地产投资规模可能会有所萎缩,民生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对冲。
对于今年的进出口贸易,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过多谈及,发改委在“两会”期间发布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披露了今年的进出口目标,2013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目标是力争增长8%左右。去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速目标是10%,但是实际上只增长了6.2%,是去年少数没有实现预定目标的经济指标之一。今年将进出口总额调低至8%,虽然相比去年的预定目标有所下降,但仍然还是高于去年6.2%的实际增速,也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任务。
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中,欧洲经济依然是最大的拖累,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和欧盟去年的双边贸易下降幅度接近4%,由于欧洲经济依然没有明显起色,今年的中欧贸易依然难言乐观。和中欧贸易相比,中美贸易相对乐观,去年中美双边贸易增长了8.5%,今年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道琼斯指数近期更是创出14413点的历史新高,对近期美国经济的利好数据做出了充分反应,不过由于美国自动减赤方案的启动等因素,美国经济的乐观程度也较为有限。
去年的进出口总额虽然远远低于预期目标,但全年的贸易顺差却大幅上升,2311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创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大顺差纪录,仅次于2008年的2981亿美元。在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之际,贸易顺差反而出现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内需放缓,从而影响到进口规模。在这样背景下取得大幅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并非好事,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国际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恶劣的出口环境。
刚刚公布的2月份进出口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实现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其中让人意外的是2月份实现了150多亿美元的顺差,而在去年2月份还是3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今年如果贸易顺差增长过快,除了继续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外,还将给今年的通货膨胀带来压力。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历来是我国基础货币发行的源头所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6836.59亿元,已超过2012年全年的新增外汇占款4946.47亿元的规模。在今年通胀目标下调的背景下,外汇占款的大幅攀升,显然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经济宏观经济贸易顺差财政赤字国内宏观不变外汇占款政府工作报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