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自备“120”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培)

常有外地朋友来南京前,先电话问我:“喂,到你们南京要注意点什么?”我答,带足钱就成。对方一般跟着问:“治安好吗?”我说放宽心,南京是平安城,几乎路不拾遗。“那什么都不预备了?”如果对方是老朋友,此时,我会故意逗他:“不过,有样东西最好自备。”“什么?!”当对方提高嗓门急不可耐时,我方慢笃笃地吐出6个字:“120急救车。”

这可不是相声“包袱”,而是现实。按卫生部规定,每5万城市常住人口,应配备一辆急救车。南京现有750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超600万,至少应配备120辆急救车。可目前,南京市急救中心及分站在市区的急救车,仅50辆,还不到应配备数的一半。据调查,2008年市急救中心出车救护6.21万人次,同比增长20%多。也就是说,南京人抓起电话,一拨“120”就能来车的,属“意外”和“不正常”,而拨号持续占线或被告知“暂时无车”或车迟迟不到而贻误最佳救治时机的,反倒“正常”,司空见惯。事实上,南京既缺120“硬件”,也缺急救“软件”。按规定,一部急救车应配备5人,即执业医师、护士、担架员、驾驶员和车辆维护员,可现在是,包括司机每车只配备3人,且身兼多职,满负荷工作。为何招不到人?活累钱少呗。车辆和人员严重短缺,客观上只能保城丢乡,缩小急救半径,牺牲急救质量和效率。

都说人命关天,都说120是救命车,可区区50辆急救车,怎能承载750万南京常住人口生命危急之重?若再加上在宁外地游客和商务等暂住人口,突发意外时,谁能保证“120”随叫随到、优先待客?因此,让外地游客尤其有疾患者自备120急救车来南京,当属严峻现实催生的“黑色幽默”。事实上,南京已是奔国际大都市去的大城市,综合实力领先全国,再配70辆120急救车及相应人员“不差钱”。可不知咋的,尽管百姓对打“120”比打出租车还难的呼声冲破耳膜,为政者对命悬一线的急救系统也不及时“抢救”? 120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