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中国海军去亚丁湾设计军舰
作者:宋晓军( 2009 年 11 月 6 日,在亚丁湾海域,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正在进行跟随护航 )
2009年12月31日,在西方媒体狂炒中国可能要在海外建立海军基地的消息时,中国国防部网站出现了这样一条消息:从2010年1月1日零时起,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再次延伸护航航线,将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原护航路线东部汇合点向东延伸50海里。这一具有明确行动指向的消息发布,无疑会让中国的海军迷们感到兴奋,因为前一段时间他们热烈讨论的,就是在没有海外补给的条件下,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远洋“持久战”到底该使用什么样的军舰?
对于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使用什么舰艇的讨论,最初是来自于对第一个抵达亚丁湾的欧盟海军465特混编队舰艇的看法。与中国海军派去的舰艇相比,欧盟海军465编队的舰艇在服役年限上都显得相对陈旧。如2009年10月欧盟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10艘舰艇中,除了旗舰荷兰的“埃佛森号”护卫舰和挪威的“南森号”护卫舰是21世纪服役的外(2005和2006年),其他的8艘舰艇全部是上个世纪服役的,平均服役年限超过了20年。为管理指挥这些舰艇,欧盟海军一年的开支预算就达830万欧元,而舰艇的补给费、人员开支和装备损耗费则由各军舰派出国自行承担。根据欧盟海军的支出情况,中国的海军迷经过测算认为,如果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要持续下去变成“持久战”,中国每次派出装备昂贵的先进作战舰艇是不划算的,因此中国海军应该有自己的远洋巡逻护卫舰。
在欧盟海军派出的舰艇中,最受中国海军迷青睐的是法国派出的1994年服役的“吉米纳尔号”护卫舰。这艘属于法国“花月级”的巡逻护卫舰标准排水量仅2600吨,但续航力在15节航速的情况下可达1万海里,而中国海军的护卫舰吨位比“花月级”高出1000吨,但续航力还不到它的一半。为此,一些中国海军迷根据“花月级”的设计特点,提出了中国海军应该设计自己的远洋巡逻护卫舰。首先,他们根据“海军常数法”算出舰艇所需的主动力装置的装机功率。所谓“海军常数法”,是一个在论证设计阶段根据舰艇设定的航速和设计的排水量推算出主动力装置装机功率的估算经验公式,比如设定航速为20节,设计满载排水量为3000吨,那么主动力装置的装机功率应大约为:3000+0.997×3000吨=5991千瓦(一般还要加上5%~10%的功率储备)。接下来就是舰艇的线型设计。一些海军迷设想,为了适应不同海区海况的巡逻需求,线型设计“要保留较大的方形系数和所需的液舱容量相匹配,采用中低速船线型和撞角形或柱形球鼻艏,以降低经济航速下的总阻力”。这其中,所谓的“方形系数”是船型系数中的体积系统中的一个指标,它反映出船体水下部分体积的丰满程度,一般低速舰船“方形系数”值相对大,而高速舰船相对较小;“液舱容量”中的“液舱”指的是舰船上的燃油舱、滑油舱、淡水舱、压载水舱等,这些液舱通常布置在舰体双层底内和舰的底部部位,也就是说“方形系数”的增大可能牺牲了一些航速,但却增加了续航力和自持力所需的“液舱容量”,比如法国的“花月级”护卫舰最高航速只有20节,但其自持力高达50天;“撞角形或柱形球鼻艏”指舰艏水下部分的凸出体,是一种可以减少舰船兴波阻力的设计,如设计合理,在经济航速的情况下可使航速提升20%,而一般护卫舰要在艏部装载声纳的导流罩,因此在设计球鼻艏时首先考虑的是声纳效果,但对远洋巡逻护卫舰而言,更应考虑经济航速时的兴波阻力。除了以上这些,海军迷们还设想,为了保证长期航行人员的舒适性,舰上应装备减摇鳍和减鳐水舱,要有大容量的生活污水/压舱水/垃圾后处理装置并满足国际排放要求,食品贮藏舱和生活舱室布置要考虑到预备人员的上舰要求;舰上装备应优先考虑侦察、探测和通信系统,武器系统应优先考虑半自动身管武器,导弹、反潜武器可视情况选装;舰上的直升机平台要尽量大以满足中型以上舰载直升机的起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装备无人侦察机……
看到中国海军迷们为中国海军去亚丁湾设想的种种军舰蓝图,我在想,一位中国海军将军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应建立海外舰艇补给站”就会引起西方媒体的狂炒,那如果他们看到了中国海军迷们的种种设想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文 / 宋晓军) 海军设计军舰中国亚丁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