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最后的牧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昝爱宗)
我所知的戴云福是杭州市乔司镇和睦村的“小地主”,他流转了该村一片农地作为畜牧农场,使用权为期20年,养了8年,还剩下12年。可镇里突然下发一纸禁养鸡鸭猪牛羊的“红头文件”,和睦村与戴云福多年的和睦关系顿时化为负值。村里说得终止租地合同,戴云福不服:这片土地是合法流转的,当年猪肉紧张的时候你找我,我帮你,现在你又说畜牧业污染环境,全面禁养,为什么都是你们说“不”?
戴云福本是杭州石桥镇的农民,由于石桥镇改为石桥街道,他的农民身份就变成了市民,但依然住在脚下那片祖宗留下的土地。现在,他所在的村已经成为“城中村”,土地也变成了国有土地,是不准养猪放羊的。于是,戴云福找到了隔壁的乔司镇和睦村,这个镇还没被改为街道,所以还是农村。他作为农民奢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事实上只能租地。后来,他用点小智慧暂时保住了土地,可不能用做牧场,要改行。这片牧场他投入巨大,累计有120万元建筑面积的畜牧设置、水电地基等基本设置,又加上种树、绿化,当然最适合办牧场。现在,政府突然禁止养猪养鸭养鱼,可谁赔偿他的经济损失?于是他从村找到镇,从镇到区,再从区到市,层层关系,虚虚实实走了几个来回,如今牧场还是空置着。他想改行转业办一个废品收购和加工站,这样牧场设施改装一下可以派上用场。可是他努力了一圈,仍然不成功,上面说农用土地转为工业用地不行。村里这一关也过不了,村委会拒绝盖章,村里只想把土地收回,把价抬高,再转租给别人。无奈,戴云福只能守着那空空荡荡的牧场,希望让村里镇里区里的官员们感动。为什么“城中村”居民流转了一片土地改行转业那么难。 三农农民最后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