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专业疑问 CBD的安全挑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火灾的专业疑问 CBD的安全挑战0( 2月9日20时27分,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配楼发生大火,滚滚浓烟随风向北部天空蔓延 )

回到火灾现场,当北京最先进的98米高的云梯消防车抵达时,结果令人沮丧——它够不着150多米高的大楼顶部,而这场火却是从大楼顶部开始燃烧。50多米的物理落差是一个现实的北京消防能力的象征吗?

情势没这么简单。目前上海引进的德国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的水枪能够喷射200多米的高度。但是,除了水枪,更关键的是水带铺设……如果楼高达到一两百米,铺设水带最理想的速度也需半小时,除此之外,还需要水的压力,在水的压力不足的前提下,还需增压设备,这时候火势不可能等人。真实的高楼现状,如果超过100米的楼高,专业人士基本的判断是,“如果大楼内自身的消防系统不起作用,靠外部救援扑灭大火几乎不可能”。TVCC大火,扑救现场也曾考虑过动用直升飞机,结果同样是放弃。相关人士解释说:高层建筑群本身对周边空气造成不稳定气流,火灾发生的爆炸等不稳定气流更是影响飞行质量,不仅影响飞行质量,周边密集的高楼与当时的烟尘,还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隐患。直升飞机只能用于人员营救。

失火、消防官兵救火……直线的逻辑对应关系,在日益复杂的都市结构里,就变得不再单纯。

高楼真正的防火体系核心在于自防。一般的消防教程所使用的概念是:300平方米以内依靠内部喷淋系统,300平方米以上则需要消防栓——美国人45年的统计数据是,水喷淋的成功率为98%。但是,这一切经典概念,在现实的这场大火里却变得如同够不着楼顶的消防云梯一样,同样也挑战着我们的消防结构。

酒店、参观中心、公共剧场、展览场所……这一系列不同功能的空间必须集中于TVCC那11.6万平方米的建筑体内,这些功能的叠加才是对设计师最大的考验。那么,对于业主的诸如录音棚、信号传送机房、音控室等种种要求所构成的复杂性,已经远非普通专业人士所能理解,遑论非专业人士。如此格局,其结果自然如曾参与这幢大楼防火设计的建筑师所言,“TVCC大楼的结构和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新颖性,使得消防设计的规定并未被现行的消防规范所包括”。简言之,TVCC的标志性与复杂性对传统消防规范提供了挑战。而这时候,无论是央视自身,还是政府管理能力都变得愈发重要。管理能力及其精细化程度能否匹配大楼的复杂性,才是这场大火所揭示的真正价值点所在,那6个小时的含义在此。

火灾的专业疑问 CBD的安全挑战1( 这辆消防车的云梯升起,却只能升到159米高的北配楼的1/4处 )

回到现实,北京目前已有的8000座高层建筑(楼高超过24米)、60座超高建筑(楼高超过100米),已经构成了现代化北京的象征。北京在此基础上,还在向更体现现代化宏伟的野心迈进,高速发展之下,诸如TVCC大楼以及CBD区域的安全挑战,真正检验的是政府的应对管理能力。

所以说,云梯与大楼顶部50多米的落差,不是物理而是管理能力的象征。

以管理能力为观察点进入分析高楼林立的CBD所在朝阳区,即使在压倒性的奥运会前夕,朝阳区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细致到每一个小区,每一栋居民楼,甚至连郊区农村哪里有一口水井、谁家有一条疯狗都要调查清楚,如此严苛要求之下,此次风险评估的技术总负责人顾林生的感慨却是,这个网上免不了漏洞。漏洞就是,“不要说部委级的中央单位,就连一些市级单位,区里也只能在院墙外转转看看”。清楚知道的是村里有几条疯狗,不清楚的却是一个个高墙大院,如此如何真实评估风险?权力结构肢解了属地管理这一全球通行的管理原则,这是更真实的现实逻辑。

这般权力结构,火灾之后,《北京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直接明确表示:“城市防灾工作不能有‘不服管’的情况,更不能有‘管不了’的环节。”由此判断来对应TVCC火灾现实,权力以及等级所形成的惯性方式,让人扼腕。■(文 / 三联生活周刊) 火灾挑战疑问安全北京cbd专业CBD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