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美学趣味 ——专访春晚舞美总设计陈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春晚的美学趣味 ——专访春晚舞美总设计陈岩0

三联生活周刊:他们说有个“山寨春晚”,你会看吗?

陈岩:那时候艺谋问我,说有个山寨春晚,我说不可能。列一个提纲可以,怎么操作?都等着看热闹。窦文涛认识一个艺术总监,艺术总监原话说,实在是太难了,他得有个底线,他说这个我承受不了。再一个,谁来演?他想开玩笑,可是玩笑都是大师开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耍的。大伙儿喜欢赵本山,就因为他是大师开的一个大玩笑。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的赵本山好像有点?

陈岩:大雅来自大俗,我们正在经历这个选择。中国老说大俗大雅,本山俗吗?俗到家了,没念过书。雅吗?雅!所有玩笑开的都超出人们想象,你一琢磨就受不了。什么东西不要违背这些,审美也一样。中国美学这么多年压抑,把我们封闭在一个口上,我们开放了,我们乱了,但是乱的时候,我们自以为就经历了这个过程。外国也只不过如此,你去仔细看看,没什么。我在瑞典住了几年,我在欧洲踢过足球,我现在剪了头发,我过去都是长发。很多年以前,我是个摩托车赛手,我经历得太多了。

三联生活周刊:回来就“回归主流”了?

春晚的美学趣味 ——专访春晚舞美总设计陈岩1( 2009年春节晚会上,宋祖英、周杰伦联手演唱《本草纲目MIX辣妹子》 )

陈岩:不是回归主流,因为当你做到一定的时候,就要承载压力。你做了一个国家的项目,你没有选择。现在要准备国庆了,我和张艺谋导演一起做60周年的晚会,要做国家的事。你不能蔑视规律,你要认清自己不是一个独立艺术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60年,你不可能出大格。我们只能在大局当中,找到一个观念,把它变成雅。

三联生活周刊:既然你做过奥运会,为什么春晚不可以做得更雅一些呢?

陈岩:在奥运会期间,你会发现没有华丽的服装,这支撑的是一个理念,因为中国绘画就是黑白的,我们视黑白为宇宙。但春晚,你不可能把它弄一黑白的。春晚只是那天晚上把信息给大家,是属于一个跟时代紧扣的节目。它不是总结中国美学的一幕,也不是总结中国哲学的一幕,它是让所有人看懂。春晚是一个民俗的盛事,但是奥运会,它只是有一些民俗的东西在里面,奥运会是用一个世界的语言说一个中国故事;而春晚是用中国的语言,再述一个中国故事。一年一年太快了,事太多了,来不及。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就视频转换频繁,几乎成了视觉暴力?

陈岩;视频是视频部做的,我们只管播放时不要出错。春晚所要承载的不是一个艺术家所能承载的。它所承载的,更重要的是,那天晚上要传达各种信息,要把一年来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喜怒哀乐,老百姓关心的一些纵向的方向性的东西,通过一个艺术形式在几分钟内表达完。对我来讲,那天晚上,就是制作千万张贺卡,你在某个瞬间,寻找到你自己喜欢的那一个,就不错了。别的样子的有别人喜欢,因为众口难调,很难选择一个绝对性的方向。人们对它的期待是在家里三代人,来完成观看的这样一个事情。任何东西只要能成立,它都是经过摸索和有一套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言难尽的,不是说我要改变它。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感觉春晚这几年越来越华丽,但颜色也越来越杂乱。

陈岩:我相信你一定看到过我们的歌剧或者奥运会布景,我们不是没有能力驾驭,但春晚有它自己的规律,这规律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春晚是个航空母舰,它没有舵手,全是GPS定位,完全是各部门各忙各的。我个人觉得,很多有晚会经验的导演都是架上去后悔,那导演说,这根本不是一个他想象的需要舵手的船。它是举全国各地,包括央视各路工种配合的,有些想法经过严格的审查制度是推动不下去的。它不存在市场,春晚不是试验场。过节需要祥和,红红火火这是没错的,但是我们各种门类太杂了。如果你刚搭了一个适合歌曲演唱的舞台,你觉得还不错,下一个,突然变成小品怎么办?意境是会断的。我做过美国纽约的MTV音乐盛典,我也做过新加坡的颁奖盛典,它们的要求相对纯粹一些。春晚是67个节目,20多个艺术品门类,我不能用做颁奖盛典的方式,用一种意境、一种色调完成一晚上的事情。春晚一定是要热闹。还有那么多的老百姓,他们期待的跟你们杂志读者期待的不一样。他们更期待的是过年热闹、新鲜,瞬间能看明白,完了。电视就不适合红颜色的光,不适合红颜色的景,但是你能拿蓝的吗?如果要用奥斯卡的方式,或者用MTV的光,这麻烦就大了,这年就过不下去了。你看看返乡的火车上的那些人,他们要的是过年,他们要的是感动,要的是知道很多信息。平时他们没有工夫看电视,他们看不到那样的变化。他们要摇滚吗?要钢琴吗?不要。春节晚会是个很严谨的步骤,它有很多因素,逐渐成为一个稳定性的规律。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规律是什么?

陈岩:春晚就是很多张贺年卡,但是春晚不是设计,绝对不可以做设计。它是受了很多技术制约、受了当晚直播的一些应变处理的影响。春晚舞台有几个特点,第一,它是科学,它里面融入了创新,但创新很危险。因为里面的结构是稳定的,有一个规律。第二是直播,直播期间,会有无数个障碍发生,要排解可能产生障碍的设计,你要顾大局,必须要避免。这些技术操作起来,对每个人来讲,都要衡量它的准确度能实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谁聪明谁就能做,而是经验胜过理解。我觉得首先是自己,我自己要有喜欢的度,就是不是绝对性的,不是极端的。第三个还要面向多年来的每次春晚都有收视调查的比例群,我只能选择大的比例群,他们一般都是家庭,农村的比较多,还有城市的普通家庭。

三联生活周刊:春晚不能扮演一个大众审美的引导者角色么?

陈岩:过不去,肯定过不去。它承载的媒体功能不一样,要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对这个媒体承载的责任有一个判断。难道中央电视台真的就养两万个窝囊废?我不相信。有人说我多亏做过奥运会的舞美总设计,别人没说我的话了。我有准确度,在于我能准确地扣到这个理念和这个视线。设计师不是天马行空,中央电视台不是中央美院,它承载的是一个社会的承载量,不是艺术家所承载的。我自己对我自己说,我太知道什么叫做国家。我不抵触某些所谓的政治,政治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必须存在。我要知道我今天在这个位置上,该怎样去完成这个位置的任务。只是我跟别人做的不一样的是,我有政治素养,没有政治目的。只要是中国艺术家,必须要有政治素养,没有什么商量,你得衡量一个集团的标准。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必须按规律,就活下来了,不按规律就是劣势了。人的自然规律,就是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的人基本上就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命的就朝着别地儿去了,所以我说人一定要有一个判断。

三联生活周刊:春晚舞美最大难度是什么?

陈岩:保证不出错,特别担心哪根线断掉。没有万一,绝对不允许。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障碍需要当即应变,这也是需要我在场的原因。对我们来讲,必须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你必须要坚守万无一失。

三联生活周刊:你今年准备了多久?

陈岩:设计图纸只花了3天。但是这件事困扰很久,就是说,导演没有找我的时候,在奥运会期间我已经知道了,可能还是我,我必须要承认这件事是困扰,我不知所措,困扰不是最怕的,有两个方面让我尽量接近。第一步,必须要结束工业时代的符号,就是舞台的故意机械化。我们在1998年春晚开始用那种工业升降台来分割空间,但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要承认工业时代结束,迎来的是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如果说有奥运元素在里面,就是它在理念上更中国化。奥运会对我的影响就是,我要更坚持二维,而不是三维的一个美学。这个点导致第二步,我们要选择一个高密度的信息和艺术结合,就是多媒体。这种点很多人会想到,但是不知道怎么用,央视春晚完全把虚拟和现实的美都提出来了。但是必须要承认,春晚4个小时,从欣赏的角度,很难完全接受。如果按照正常的心理,我相信春晚如果压缩到1.5个小时,会非常精彩。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春晚的评论呢?

陈岩:我特别理解这个,大家都是瞬间思想,瞬间就下判断,不这样不行么。有不同的省都在认真办春晚,但是你如果去比,发现我们还是最好的。因为大家期待着我们,我们已经尽力了,有很多的内容不是取决于你我,我们选择了节目就必须为它服务,所以你要承载的不是设计与想象。■(文 / 苌苌) 春晚设计舞美陈岩趣味艺术美学专访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