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代人和毕加索的一幅画
作者:曾焱( 毕加索(摄于1957年) )
《罗森伯格夫人和她的女儿肖像》其实是一次心照不宣的“合谋”的见证。1918年夏天,富有的智利女友尤亨妮亚·艾拉苏莉丝邀请新婚的毕加索和欧嘉去她比亚里茨海边的别墅度假,巴黎画商罗森伯格夫妇带着他们的小女儿正好也在当地小住。就是这次相遇,罗森伯格说服毕加索,两人正式签了一份合约。罗森伯格还找了一个合伙人——乔治·维尔登施坦因,理由是要得到雄厚资金保证并帮助毕加索拓展北美市场。
罗森伯格许诺的北美市场居然就对毕加索产生了极大诱惑,大到他为了合作有个好的开局,甚至可以放弃自己从不接受订画的原则,应允为这两位画商的家人画了肖像——《罗森伯格太太和她的女儿肖像》以及《维尔登施坦因夫人》。这是毕加索一生中唯一的两张订制画,之后再未有过。这样一个礼尚往来之举,在有着天生商业嗅觉的毕加索那里做得慷慨得体,并没有刻意示好的痕迹:他把《罗森伯格太太和她的女儿肖像》作为礼物送给了罗森伯格,看起来像是朋友一起度假后愉悦的纪念。
毕加索是这年7月在巴黎一家天主教堂和欧嘉结的婚,证婚人是他的三个诗人朋友——科克托、雅各布和阿波利奈尔。因为欧嘉和她身边那些俄罗斯流亡贵族的缘故,毕加索踏进了他在写给阿波利奈尔信中所说的“上流世界”,陪欧嘉出入巴黎每一场高雅晚会。除了在精英沙龙上对他画作总是倾心称赞的作家普鲁斯特,向他发出邀约的画商保罗·罗森伯格当时在毕加索看来也是这个“上流世界”的组成。罗森伯格兄弟两人都是画商,哥哥莱昂斯是为数不多几个在20世纪初就开始收购毕加索作品的人,但他喜欢压低价格,毕加索因此不再和他合作。毕加索的另一个画商卡恩维莱是德国人,1914年战争爆发后就跑到瑞士去了。空出的位置于是留给了保罗·罗森伯格。此人比他的哥哥更有气度,尤其在上流社会交游广阔,通过尤亨妮亚这层关系,他和画家在生意之外还维持了一种情谊,成为毕加索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主要画商,而这段时间正是毕加索创作的喷涌期。
与1917年他为欧嘉画的几幅新古典主义肖像一样,这两幅订制肖像画后来也被认为是毕加索在刻意“抄袭”安格尔的温柔和高贵,他有野心要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对接者,并懂得如何用天才的想象力和胆量来超越大师。1918年是毕加索在绘画上宣告回归秩序的一年,立体派的伙伴布拉克不满他“背叛”了自己的艺术和生活。其实对于毕加索,这是他经过审度后做出的选择:在没有看清下一步如何继续领先时代的时候,他用回归秩序来试探。事实再一次证明这个西班牙“野蛮人”的直觉有多么适合巴黎这个艺术名利场。正如毕加索传记作者皮埃尔·戴的观点,毕加索在1914到1927年这个时期的成功,正是来自以画商保罗·罗森伯格这些人所代表的上流社会。罗森伯格帮助毕加索变得富有了。30岁的时候毕加索只是不愁钱,40岁他成了富翁,从此进入一个神话:他这一生比其他所有艺术家都更有名、更有钱。
1918年秋天,罗森伯格为毕加索和欧嘉在巴黎最高级的居住区博埃提街上找了一处两层的豪华公寓,让他们从早先栖身的一家高级旅馆搬了过去,整个二楼都是毕加索的画室。对于签约之后的毕加索的所有作品,罗森伯格有否决的权力,他可以决定买或者不买它们,不过从各种版本的毕加索传记对这段时期的描述来看,罗森伯格并未对他指手画脚过,只是精明地用利益来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1919年10月20日,保罗·罗森伯格画廊为毕加索举办了1905年以后他在巴黎的第一次个展。罗森伯格经手的作品倾向于写实风格,更合上流社会的口味,这次展览的目录安排,似乎有意要让人看到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的进退踟躇。到1921年冬天,保罗·罗森伯格画廊新收的毕加索1914年后的画作,最高标价已经接近了10万法郎,而德鲁奥在拍卖被法国作为敌产没收的德国画商卡恩维莱收集的1914年前立体主义绘画时,毕加索旧作只能卖到2000法郎。1926年夏天,保罗·罗森伯格画廊又举办了一次毕加索的20年作品回顾展,仍然都是经过挑选的成功作品。这次画展的重要性后来在关于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文字中经常被提起,因为正是罗森伯格画廊的这次展览,让正在巴黎游历的培根被毕加索画中的想象力所打动,他看完画展后便决心放弃室内设计,开始画画了。在培根成名之后,罗森伯格举办的这次展览才留下这么一个传世的小细节,当年自然没有人会注意到观众里这个激情迸发的英国艺术青年。
( 1918年的毕加索画作《罗森伯格太太和她的女儿肖像》 )
2008年9月,当年画上那个一岁半的“女儿”米歇琳·辛克莱尔-罗森伯格将《罗森伯格夫人和她的女儿肖像》赠与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没有花一分钱就能够收藏这幅毕加索的重要作品,博物馆深感庆幸,专门腾出两个展厅用于展出这幅画,陪衬它的是一批风格近似的毕加索新古典主义画作。如果以拍卖市场的估价体系来估算,这幅画价值应该在2000万~2500万欧元。这是毕加索唯一的两幅订制画作之一,加上画商罗森伯格和毕加索的亲密关系,这些都使得它在毕加索的同类作品中显得格外重要。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捐赠人米歇琳·辛克莱尔-罗森伯格有个女儿安娜·辛克莱尔,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的夫人。既是毕加索名画,又出自名门,这样的藏品如果送到拍卖会上,自然会是明星拍品。现在这幅画能被毕加索博物馆免费纳入公共馆藏,法国人应该感谢他们的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1968年,在他的力主之下法国政府通过了一条法律,任何遗产继承人、受赠人无偿向国家捐赠艺术品,包括绘画、古籍、文献、古董,都可以抵偿他们应该缴付的遗产税。从1968年到现在,法国国家博物馆接受的艺术品捐赠总价值已经超过7亿欧元,仅从1982到2006年这25年,平均每年接受的捐赠总价值都在2500万欧元以上。捐赠也有大年和小年的分别,比如2007年运气就不错,捐赠数额达到了3240万欧元,因为这一年先后有人捐赠了4幅名画:1906年的博纳尔、1953年的米罗、1964年的罗斯科和1972年的培根。
在法国捐赠委员会2008年开出的清单上,除了这幅毕加索画作,还有总价值大约1716万欧元的其他艺术品。捐送卢浮宫的是8件名家素描和1件青铜雕像,6件由皮埃尔·夏罗设计的家具由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另外还有一件20世纪60年代法国新现实主义画家马夏尔·雷斯(Matial Raysse)的混合材料作品——《法国风格的画Ⅱ》,同样出自名门,是法国前总统蓬皮杜和夫人克劳德·蓬皮杜的旧藏。法国几任总统都有收藏艺术品的爱好,密特朗和希拉克都偏好古典绘画和东方艺术品,唯有蓬皮杜夫妇是激进的现当代艺术拥趸,他们是法国新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资助者,私人收藏了大量现当代绘画,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也是在蓬皮杜任内由总统亲自提议建造。2007年3月克劳德·蓬皮杜去世,作为遗产税抵偿,她在遗嘱中指定将这幅马夏尔·雷斯的代表作品捐给法国现代艺术国家博物馆。■
( 2008年法国国家捐赠委员会清单上列出的另一件重要捐赠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新现实主义画家马夏尔·雷斯的作品。图为1964年的雷斯 )
(文 / 曾焱) 毕加索博物馆巴黎艺术美术毕加索两代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