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圣珠:我拿自己的身世做了赌注
作者:何潇( 金圣珠 )
无论如何,金圣珠(Kim Sung-Joo)的出位有目共睹。她一手创建的时尚零售公司——圣珠集团(Sung-Joo Group),从1990年成立至今,已经占据了韩国90%的市场份额。2004年,《华尔街日报》将她列为“全球最值得关注50位女性”;2008年,《福布斯》杂志“慈善48雄”的榜单上,她榜上有名。
“我做这些是为了经济,不是为了女权主义。”但金圣珠的个人故事之所以显得如此出位,多少是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男权主义盛行的韩国社会。在西方媒体的报道里,其情节堪比一部韩剧,码足了经典桥段,因而显得有点乏善可陈:富家千金在结婚当日与外国人私奔,继而与家族决裂,孤身求学海外,后学成归国,凭借个人实力,再次得到家族认可,末了,建立个人事业,且在其领域内,无人可敌。在关于金圣珠的文章里,《每日电讯报》这样写道:“如有电影大亨意欲为新片寻觅情节,读读这篇文章就可以了,金圣珠的故事就是一部超级大片。”
当我就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向金圣珠求证的时候,她笑:“这可是个很大的问题啊。”她在我对面坐定,开始向我讲述她自己的故事。
1956年,金圣珠出生在韩国的一个大家族,父亲是大成工业集团的总裁金洙康(Kim Soo-keon)。“我家是韩国最大的家族之一。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女人出来工作,会被当成是非常羞耻的事情。所以,我们的路一开始就被限定好了。”“实际上,家长制在韩国和日本的影响比在中国大。中国因为革命,女人被解放了,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科学、医学、商业等专业,但在韩国和日本,女人的限制很多,男女的待遇很不相同。男人可以得到一切他们想要的,而女孩只能顺从地跟在后面,最后嫁入另一个同等大家族,这就是她们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了。”
“小时候,我的书念得很好,但当我把成绩单带回家的时候,家里人并不高兴。他们的反应是:又是一个聪明的女孩?有什么用呢?男人们不喜欢聪明的女孩。我有两个姐姐,她们的成绩也非常好,但最后都顺从地嫁了人。有时候,我与哥哥被父亲问到同一个问题,不论他回答的是什么,总能得到表扬,而我无论怎样,也得不到赞赏。我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大学毕业时,金圣珠提出去美国的大学深造,不出所料,被父亲拒绝了。“父亲说,我应该给你找个丈夫,以阻止你继续读下去。”“此时,父亲正在为我谋一门亲事,对方是另外一个大家庭的。我明白,自己的一生可能就要如此了,我得想办法从这种环境里逃脱。”于是她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就在这桩婚姻快要办成的时候,结婚当天,我跑掉了,与一个外国人一起。在父亲那些人看来,他不仅出身卑微,而且甚至不是个韩国人”。她的逆行让父亲勃然大怒,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现在谈起,她把这看做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我拿自己的身世背景做了赌注,选择了自己的方式和自由。”这一年,她22岁。
与父亲绝交,让金圣珠顷刻间从公主变成了贫儿,也给她的求学生涯带来了麻烦。“我自小在全韩国最大的家族长大,有10个仆人、5辆汽车。忽然间,一无所有了,什么都得自己做。”因为身无分文,她只得从哈佛退学,跑到纽约寻觅工作,处境十分艰难。“在我看来,这就是一次培训,尽管十分艰难,但我度过了,才有了今天的我。如果你受过如此艰难的训练,你几乎无所不能。”
她在向某种程度上的“无所不能”迈进。1980年,因为一次翻译的机会,她促成了父亲的一桩生意。这让父亲对她刮目相看,甚至邀请她进公司,此前,从没有女人进过这个办公室。1990年,依靠从父亲那里借来的30万美元,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很快将这笔借款连本带利还清。之后,圣珠集团在她领导下,一路成长为今天的规模,她也成了西方媒体眼中“天生为商”的女人。“实际上,我代表的不仅是韩国,也代表了亚洲。我参加很多世界重要会议,我代表的是韩国的新一代女人,也代表了亚洲的新一代女人。”
1998年,韩国KBS为金圣珠拍摄了纪录片,讲述她是如何在当时的金融危机中得以生存的。“他们对我感兴趣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我的家世背景,这很容易让人将我的事业与之发生联想;其次,我手里有Gucci这样的国际奢侈品品牌;我还嫁给了外国人,并且经常公开地议论腐败等敏感话题。”因为这个,纪录片拍摄期间,KBS有一点担心,担心片子播出后,会给电视台带来不利影响,但事情的结果却是,“他们获得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他们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在电视上会如此受欢迎,其实这很好理解”。
这的确不难理解,她的经历里有一切好莱坞试图模仿的却经常失之交臂的东西:“我的经历里有挣扎和奋斗,我经手Gucci、YSL等国际奢侈品牌,我懂得全球化经营的技巧,我还谈论政治腐败……不论观众是富人,还是穷人,都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东西,这就是收视率的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每日电讯报》曾说:“正是家长制的限制带出了金圣珠最好的一面。”您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金圣珠:逃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我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得到最好的物质生活,继续像公主一样,人生舒适;另一条是,得到自由,放弃一切优越条件。我当时非常年轻,我想,人生只有一次,而且人生短暂,我应该从男人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我对自己说,为什么不呢?这样做吧。在很多人看来,我来自大家庭,教育背景也很好,有很多优势。实际上,这种复杂的背景,对于我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我的故事变得独一无二了,人人都在谈论这个,非常有趣。
三联生活周刊:您先人一步将国际奢侈品牌引进到了韩国,最初的考量是怎样的?这是否与当时韩国的社会环境有关?
金圣珠:在这个领域,我是一个开路先锋。我创造了一种模式,就像你今天看到的这样。那是1988年,我从纽约回到韩国,刚好是汉城奥运会期间,吸引了许多奢侈品牌来到韩国。此时,不少大品牌,如Gucci、Sonia Rykiel、Prada等,都表示愿意跟我合作。对我而言,将国际奢侈品牌引进韩国是很自然而然的。我有国外经验,熟悉国际贸易,家庭背景也很好,我会从中看到机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这时候,韩国的富人阶层显现了,即使不在国内引进,他们一样会去国外买。这种情况刺激了许多非法市场的产生,他们不支付税率,所以,很多人希望能有一个公开、合法的市场出现。
三联生活周刊:在您把这些国际奢侈品牌引进韩国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金圣珠:因为我的进货、销售以及交税都是合法的,有利于刺激国内品牌改进设计和经营,让他们更国际化。这些高质量商品的引进,改变了很多韩国人的意识,他们更懂得欣赏有品质的东西。后来,我还引进了玛莎百货,这是因为,此时韩国的中产阶级涌现了,这些人希望有品质优良同时价格不那么昂贵的商品。这些聪明消费者的存在,是我引进玛莎百货的原因。
三联生活周刊:1995年,在争夺玛莎百货代理权的时候,您的对手是三星集团。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竞争。
金圣珠:这个故事非常有名。我们当时在与三星竞争,实际上,我们是最大的两家,无人匹敌。我们的一个优势是,我们拥有韩国市场上最良好的信誉,我们非常透明,而三星却有不少负面新闻。此外,我们是专做时尚产业,三星的主要领域却不在此。我们能赢得这场竞争,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玛莎的人去了三星,看到了很漂亮的大楼,之后,再来我的办公室,他们感到非常惊讶。这是因为,在我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上司和下属之分,气氛十分自由。你知道,就是那种很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参观完毕后,他们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企业。”
三联生活周刊: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您是如何做到“转危为机”的?对今天的金融危机有什么启示?
金圣珠:那时我拥有88个分店,其中包括YSL和玛莎百货,但在1998年的经济危机中,我的事业遭受到极大的打击,一夜之间损失超过了3000万美元,公司几近破产。好在当时,我手中的Gucci生意做得很好,在Gucci的帮助下,我建立了合资企业。因为我们是非常透明的公司,所以,在金融危机中,我们会变得十分强大。
三联生活周刊:您怎样看待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以及,在当前奢侈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中国救世论”?
金圣珠:这是一个潜力非常大同时又很不成熟的市场,所以,进入它应该谨慎,要循序渐进,不能激进。我会采用一种看起来步伐很小但很聪明的方式来进入中国市场。当然,我也希望中国可以拯救世界,现在是一个需要互救的时候,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需要的是双赢,而不只是竞争,这个叫蓝海战略。
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您接手了MCM,但据我所知,这正是MCM业绩惨淡、经营濒危的时候。您为什么会选择在此时接手它?
金圣珠:我接手它,是因为品牌本身。MCM过去曾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因为之前掌门人的原因,这个品牌才会迅速下滑。它可以在韩国发展得很好,这跟韩国蓬勃发展的时尚大环境有关,首尔正在努力让自己接近世界上的时尚大都市,如伦敦、纽约、巴黎等,但我们的主要市场依然是亚洲市场。■(文 / 何潇) 金圣自己身世赌注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