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 元年 :内需引擎、国家利益与手机升级悬念

作者:黄燕

3G 元年 :内需引擎、国家利益与手机升级悬念0如果我们截取中国3G发展的几个时间点,不难发现中间经历了漫长的空白期。

2001年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正式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接纳成为三大3G标准之一,也就是在那一年,日本和欧洲相继商用WCDMA,一年后美国推出了基于CDMA2000的3G网络。到2008年6月底全球商用3G网络已达293个,用户数量超过4亿人,其中WCDMA用户占到了70%左右,我们的邻国朝鲜也在2008年底启动了3G运营。中国3G标准TD-SCDMA试商用于2008年4月正式启动并在奥运会期间首次在全世界面前亮相,直到2009年1月7日牌照发放,中国3G与全球市场的时间差仍然有8年时间。

中国3G已经太晚了吗?爱立信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兼市场与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冯映夺给出的回答是,中国3G并没有落后。“从牌照发放时间来看的确晚了一些,但我们采用的3G技术与其他国家现在商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如果说需要追赶,中国需要加强的是最终用户的体验以及更快地铺设高质量网络,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借鉴其他市场的已有经验。”冯映夺告诉本刊记者。从技术看,今天的3G已经与2001年标准刚确立时有了很大不同,以WCDMA为例,目前商用的HSPA版本的标准下行速率达到7.2Mbps,HSPA+版本的下行速率已高达21M,分配到每个用户身上可以保证2M左右速度,有人因此将其称为3.5G。在冯映夺看来,现在发放3G牌照的中国完全可以从更高版本起步,“我们已经向运营商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直接上马HSPA+”。

其实电信业并没有自己的“摩尔定律”,就连技术本身都在沿着不确定的方向前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01年ITU确认的3G标准只有3个,但是到了2007年,英特尔力推的WiMAX却出人意料挤进了3G阵营,打破了移动通信技术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人担心中国现在才上马3G将面临过时风险,理由是国外已经开始为4G预热,可在业界人士看来,4G其实是一个更加模糊的概念。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无线与移动部主任万屹则告诉本刊记者:“电信业公认的说法是10年一代,3G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看来3G的长期演进版本(LTE)最有希望成为主流4G技术,但4G要商用至少还需要七八年时间。”2800亿撬动2万亿

3G并没有过时,但整个电信业确实已为3G牌照等待了太久,在1994年加入爱立信的冯映夺的记忆中,早在1999年他们就曾预测2001年可能发放3G牌照,但结果是空等了一年又一年,“2006年以后大家都疲了”。在外界想象中,姗姗来迟的3G牌照可能因为业界的热情已消耗殆尽而无法引爆市场,但冯映夺仍然用“非常激动”和“兴奋”来形容发牌当日的心情,“2009年爱立信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肯定会加大力度,最近几年我们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每年有30%的增长,今年我估计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此前向外界透露,未来两年内3家运营商用于3G业务的直接投资将达到280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将分别投入1100亿元、800亿元和1000亿元用于3G网络建设、改造和优化。而按照业界估算,全国范围内3G网络建设的总投资不会低于8000亿元,如果和国家已经公布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相比,3G充其量只占到1/5,但基于技术更新换代的行业升级和基础建设相比,明显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3G牌照发放的投资拉动作用与国家基础建设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交通、能源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而3G牌照发出立刻会吸引社会资金蜂拥而入,因为市场对3G牌照发放早有期待。”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评论说。陈金桥告诉本刊记者,3G启动后带来的经济产出值有望达到2万亿元。如果按照通信行业上游投入资金与产生市场规模的比例最高可达1∶10计算,2800亿元资金启动的市场规模还要更高,整个产业链从设备制造商、手机厂商到内容和增值服务供应商都将因此受益。

3G的现实意义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中国已经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电信运营商,有华为、中兴等成功进军海外的一流设备制造商,以及产业链下游聚集的大量SP和无线网络公司,从手机普及到短信爆发,中国电信市场已经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而3G将成为下一轮产业升级的最大动力。“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场飓风。”3G门户网CEO邓裕强告诉本刊记者,“牌照发放的消息已经吸引了全社会的注意力,3G将极大推动中国无线产业的发展。”尽管手机上网并不是从3G开始,但3G的高速网络将打破无线应用的带宽门槛,使更多人乐于尝试。对近年来陷入低迷的国产手机来说,3G时代的运营商集采很可能帮助他们咸鱼翻身,由于手机牌照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会有更多新兴厂商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对于低潮中的全球电信业,中国3G启动的新一轮投资将拯救跨国公司未来几年的财报。实际上电信业的衰退比金融危机来得更早,当年欧洲各国运营商花费数百亿美元购买3G牌照后债台高筑,资本负债率甚至超过200%,结果却发现指望3G盈利遥遥无期,还把各大设备制造商也拖下了水。2008年的经济危机更加剧了电信业的衰落,各大公司纷纷调低盈利预期、发布裁员计划,即使已经合并的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和阿尔卡特朗讯也无法摆脱再次裁员的命运。设备制造商们估计2009年全球电信市场将缩水5%到10%,而移动通信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2009年一枝独秀的中国市场肯定会成为各大厂商争夺的焦点。

3G 元年 :内需引擎、国家利益与手机升级悬念1中国在发放3G牌照的同时也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中国移动是第一个获得TD-SCDMA牌照的运营商,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运营3张不同标准3G网络的国家。从全球市场看,欧洲选择了WCDMA,北美和韩国采用CDMA2000,而中国3G标准TD-SCDMA目前仅有一块本土市场,TD与另外两大标准同场竞技的结果将决定它能否走出国门成为真正的国际标准。

在标准选择上,电信市场从来都不是唯技术论,这一点在全球3G的势力范围图中已经昭然若揭。“美国的CDMA要进入欧洲很困难,反过来欧洲的WCDMA在美国也不可能成为主流。如果中国自己都不商用TD,进入国际市场就是一句空话。”万屹告诉本刊记者。尽管相对其他两种标准,TD还落后不少,但TD已经拥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一点给产业界带来了极大信心。在工信部总共只有500多字的3G发牌公告中用170字篇幅专门强调了TD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各部委还将出台一系列扶持TD的政策,包括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享受产业政策优惠等等。

对TD产业链来说,3G牌照是毫无疑问的救命稻草。由于长期投入和收益不成比例,2008年生产TD芯片的凯明公司倒闭,其他几家芯片厂商也都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困境。长期以来TD的发展始终摆脱不了担忧甚至质疑,“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大家始终无法确定,中国3G到底会不会用TD”。大唐移动高级技术顾问、“TD之父”李世鹤告诉本刊记者。如今3G牌照的发出已经回答了这一疑问,“TD迫切期待的是规模市场,包括试商用在内的一系列试验已经全面验证了TD具备提供大规模商用化服务的能力。发放3G牌照会有明确的市场驱动,使整个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说。尽管TD产业联盟中以中国厂商为主,但实际上爱立信、三星、LG等跨国公司都已经对TD进行了长期投入,三星和LG生产的TD手机一度成为运营商集采的主力机型,而TD正式商用将改变中国电信业从来只能给别人交专利费的局面,利用知识产权为国家创收。

TD在时间上已经抢占了先机,有了2008年试商用网络,中国移动在3G牌照发放第二天就抢先放号投入了3G运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相继宣布将在2009年内提供3G服务。令业界感到惊讶的是,中国移动已经在2008年底完成了2G和3G网络的融合组网,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就升级到TD网络,而兼容2G和3G的双模手机将享受补贴成为推广重点。据中国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陆文昌透露,试商用已经为TD积累了约42万名用户,到2009年6月,TD网络覆盖将从一期的10个城市扩大到38个城市。按照中国移动1月10日公布的网络规划,2009年将投资588亿元新建TD-SCDMA基站约6万个,实现网络覆盖238个地级城市,2011年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杨骅对此评论说:“作为全球最大最有实力的运营商,中国移动来运营TD,会用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快速弥补TD一些暂时不完善的地方,推动它快速发展。”三大运营商与6亿手机的想象空间

供职于北京某报社的李永斌现在用的是一部“黑莓”手机,和许多“黑莓”的“粉丝”一样,他当初是冲着收发电子邮件功能去的,可真用上后才发现GPRS网络速度实在太慢,“有时候根本没法上网,我不得不把手机用途重新设定为打电话和发短信”。李永斌在外企上班的妻子小江不久前新换了一部iPhone,尽管同样使用中国移动的GSM网络,iPhone的WiFi功能却可以让小江在许多地方享受免费的无线网络,“比如在星巴克时我可以用手机上网看看邮件,下载些小游戏,非常方便”。

像李永斌和小江这样的消费者正是运营商期待中的3G目标客户,但目前他们还没打算换一部3G手机。有趣的是,无论是李永斌的“黑莓”还是小江的iPhone,都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的,这也代表了中国手机市场的一个现实,网络、水货以及直接从国外购买满足了许多消费者的尝鲜心理,其中包括大量支持3G网络的手机。“以后是不是可以用上3G版iPhone了?”与许多对3G缺乏了解的人不同,少数高端消费者恰恰可能是运营商最难争取的对象,他们已经对3G有了比较高的期望值,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必须拿出远超出2G水准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赢得这部分用户。

过去几年里业界争论的除了中国要不要上3G、何时上之外,就是寻找3G的“杀手级应用”。视频通话,移动多媒体,还是其他?“我认为3G的杀手级应用是移动宽带互联网。”冯映夺告诉本刊记者,“更高速的3G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现在这种需求正与日俱增。”实际上,全球3G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许多应用并不只局限于手机,而是通过上网卡在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终端上实现,比如2008年大出风头的各种“上网本”。“3G的最大收入来自移动宽带互联网,这甚至让很多运营商都感到吃惊,在欧洲35到40欧元的包月上网非常受欢迎,而手机上的其他包月业务很少能做到这个价格水平。”冯映夺说。

出乎所有人意料,资本市场对3G牌照的反应是迎头一盆冷水。发牌后第二天,中国沪深股市上34只3G题材股全线飘绿,这已经无法仅用“利好出尽是利空”来解释。高盛认为,3G将给中国运营商带来空前水平的竞争,特别是TD-SCDMA和CDMA手机相关补贴将给未来一两年内的盈利带来沉重压力。资本市场普遍认为,3G盈利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个问题对全球3G市场来说同样存在,最早推出3G业务的“和黄”在运营进入第8个年头时依然没有盈利,3G用户在全球手机用户中也只有10%而已。事实已经证明3G无法替代2G,而只能成为2G网络的补充。免费无线网络的发达是中国3G要面对的另一个现实,在北京等大城市里很容易找到“热点”,而在国外无线网络通常都要收费。尽管在中国只有少量手机带有WiFi功能,但依然可能给运营商推广3G制造麻烦。

如果说2008年的运营商重组是让3家运营商实力接近以实现充分竞争,那么3G牌照的发放则再次平衡了竞争格局。用户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中国移动拿到缺乏商用先例的TD-SCDMA,在三大运营商中实力最弱的新联通则拥有商用网络最多、终端和设备成熟度最高的WCDMA,一直渴望拥有移动网络的中国电信如愿得到了原联通的CDMA2000网络。新的起跑线意味着市场格局将在未来几年内产生微妙的变化,2008年中国电信业收入比上一年只增长了6%,相当于2007年的一半,语音业务饱和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谁能更好地把握数据业务将成为运营商3G时代竞争的关键。更重要的是,随着3家电信运营商都同时拥有固网和移动网络,业界喊了多年的3G、固网和WLAN网络的融合即将成为现实。接收了铁通资产的中国移动已悄然在南方省份启动了光纤到户工程,显然意在弥补固网的业务短板,中国电信则将天翼189明确定义为“手机号码、邮箱和宽带账号”,新的“互联网手机”不再强调3G或是CDMA,而是打破技术界限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移动宽带网络。■ 通信td电信3G运营商苹果3g中国移动TD电信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