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接北京电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冯俊锋)
朋友们基本不接带有“010”区号的座机电话,在京上班的第三天我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当然,这些朋友大多是一些“长”字号或“总”字号人物,手机一连就通,对方不是责怪就是吼叫,“我以为又是叫我参会和推销书的”,“你知道不,北京电话我一律不接”。脾性好点的朋友也会温馨提示:“你找我最好用你手机打,要节约电话费就先来个短信。”如此这般折腾三五番,同事常见我冷落环保节约的座机与天南海北的朋友泡沫乱飞地打得手机发烫。
细想起来北京来电的类似遭遇我并不陌生。几年前,还是学生的我在朋友帮助下换了一个一连串带8的号码,北京来电就不期而至:“赵总吗?我们最近要举办一个论坛,国家领导人也要莅会……”我非常礼貌地告诉对方我不是赵总,这是我刚刚换的新号,请以后别再打了。对方非常固执:“你就是赵总,声音都没变。”尔后,这个电话就一直没消停过,并且一接通,对方不容你解释就飞快地说出致电来意,内容不是论坛就是研讨会,抑或总裁培训会,享受礼遇从可以和国家领导人合影、享受题词,再到可以共进晚餐,规格一次比一次高。弄得在象牙塔清贫的我恨不得化身赵总,参与并享受那份不可企及的尊贵与殊荣。
后来我成了公务员,从当上芝麻官都算不上的乡长开始,就一直接到来自“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的邀请。对方招牌一亮,我就开始笑场。可是,有的一换马甲还是令人防不胜防。一年多前,我到某区任职不久,就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热情洋溢:“听说你高升了,特地恭喜,最近我也有一个小变化,我现在调到文化部下面的××公司了。”对方似是而非的来历我始终“检索”不出清晰的图像,但又不敢马虎,临挂电话前对方才露出马脚:“哦,对了,今年不是毛主席诞辰××周年吗,我专门给你搞了几套纪念金币。这种金币发行量极少,还有专门的收藏证书,送给领导、朋友特有面子,你只需给我成本价就可以了。”
我一直怀疑北京办会卖书的人们都有CIA搜集情报的本领和FBI分析情报的才能。这是我岁末到新岗位分工第三天接到的北京电话:“我是××,你可能不认识我,我是××老师的外侄。”对方语态平缓,以最简洁的方式打消我的疑虑,“听××老师说你现在分管××,我们最近刚好有个帮助你的研讨班,主讲人都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学者,这个研讨班是我在负责,你都不支持,谁还支持我呀?”礼貌地谢绝后,我当即向那位一直令我尊敬的××老师去电解释。老师慢声细语地揶揄我:“恭喜你,你是第5个接到他电话的人。我有外侄不假,但都是女的,他能冒充我这个退休老头的侄儿,也算抬举我咯。”■ 电话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