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波助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济南  小西

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成了春节期间大众热议的话题。不论是网络传媒还是传统媒体,所有的娱乐版都以头条予以关注。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几家构成竞争关系的生活类报纸都在春节长假后的第一天,拿出几乎一个版面对“艳照门”事件做深度报道。几家报纸也都同时附有“编者按”或者“专栏评论”,告诫读者不要陷入窥淫的狂热中,提醒读者尤其不要传播艳照,以免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但接下来的几天,几家报纸依然大篇幅追踪事件进展。其实要事件平息并不难,只要传媒不把它放在报道的中心,它很快就会淡出大众视野,可传媒并不打算收手,而是尽力把“艳照门”事件做成招徕读者的大餐。

新闻报道的职业伦理规范除了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公平性,还应有一个重要的德性维度。《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职业伦理规范》就特意规定了“减小伤害”的环节,其中包括:“要认识到采集和报道信息会引起伤害和不适,报道新闻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傲慢自大。要认识到,一般人比公共官员以及追求权力、希望影响和引起人们注意的其他人,有更多的权利保有关于自己的信息。只有当有十分迫切的公共需要时,侵入任何人的私人领域获取信息才是正当的。品位要高。避免迎合任何低级趣味。在正式控诉文件出来之前指明犯罪嫌疑人时,要非常审慎。”很显然,在“艳照门”事件报道中,传媒的职业伦理过度偏向新闻效应的最大性,而忽视了新闻德性,所以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德性艳照门伦理规范新闻报道

上一篇: “大村庄”
下一篇: 罗马大道有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