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华木业:无法预言的局面

作者:谢九

​宜华木业:无法预言的局面0

美国的次贷危机看起来离A股市场还稍显遥远,但对于内地一些出口美国的企业而言,杀伤力已经有所体现。比如经营卫浴的海鸥卫浴(002084),生产家具的宜华木业(600978)等等,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

宜华木业是国内生产实木家具的龙头企业,产品95%以上用于出口,其中以美国居多。以出口金额而论,宜华木业还不是国内最大的家具出口企业,但却是唯一一家以自有品牌在海外销售的公司,自有品牌和贴牌生产意味着利润率的巨大差别。

对于家具企业而言,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宜华木业在品牌建设上颇有建树,除了在海外市场坚持自有品牌,在国内,公司品牌也屡获殊荣。2007年底,宜华木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的“出口免验证书”(有效期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出口免验证书被称为中国出口商品质量绿色通行证,被认为是我国外贸出口产品能享受到的最高荣誉,全国仅有28家食品、农产品企业的部分产品获得免验资格和证书,宜华木业是国内木制品行业中唯一一家获此证书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的品牌价值。

随着近年来木材持续涨价,家具厂家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不仅如此,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木材供应紧张的局面。宜华木业拥有稳定的原料来源,生产所需的原木主要从东南亚、俄罗斯以及国内的东北、西南地区采购。同时,公司在广东大埔拥有10万亩速生丰产林,在黑龙江伊春投资5亿元建立了5万公顷的森林种植加工基地;还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建立了多个原材料基地。在木材涨价背景下,公司能够较好应对原材料涨价的压力。

由于公司是出口型企业,人力成本的优势在美国和欧盟市场体现无遗,加之生产设备均为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引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可谓物美价廉。公司的家具因此在过去几年内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扩大产能,公司从2004年开始投资兴建宜华木业城,木业城占地约1258亩,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占地403亩,2006年11月开始投入运营,并在2007年迅速提升了公司业绩。公司2007年的三季度报告显示,2007年1?9月,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72.56%,每股收益达到0.31元。2007年3月,公司增发1亿股募集资金11.9亿元,用于宜华木业城二期建设,木业城二期预计于2008年底完工,达产后将使公司产能再度翻番。

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日渐增强,对于中高档的实木家具开始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加之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使公司意识到单一市场的风险。公司在最近两年开始有意识培养国内市场,不过,对于做惯了外销的宜华木业,转身国内市场未必能得心应手。以前所做的只是将产品给海外经销商即可,营销模式相对粗放,而对于国内市场,想要打造一个庞大的连锁销售网络,显然需要更多的精耕细作。

在公司过去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下,投资者担心的是公司如何迅速扩大产能,而在宜华木业城建成之后,公司产能迅速扩大,投资者开始担心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填满公司的产能。因为和过去比,市场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住房市场转向疲软,而宜华木业的主要出口地集中在美国,美国住房市场的萧条将会直接影响家具市场的消费。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还远未结束,未来会对住房市场造成多大的冲击还没有明确结论,这使得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大。除此之外,公司还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在多重因素下,出于谨慎考虑,一些投资者选择了放弃宜华木业,从公司的股东人数变化就可窥一斑。2007年上半年,公司股东人数为9627人,到了3季度迅速扩散为32933人,一些曾经重仓持有宜华木业的机构选择了退出,加之2600多万股的“小非”在去年底解禁,公司股价的涨幅远远落后大盘。

一方面是产能迅速扩大,公司可能迎来几年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尚未终局,演化成何种局面还无法预言,对公司的影响也无法准确评估。对于投资者而言,其实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时刻。

​宜华木业:无法预言的局面1(本栏目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无法经济投资局面宜华木业宜华木业预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