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一切说“Yes”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水晶覆盖的字母拼出的“Yes to All”矗立在奥地利沃登斯市
文 / 米兰
Chanel 2.55,最早在1955年2月开始发售,这是它的名字的由来。它曾经被描述为“让世界震惊的菱格纹手袋”,因为可可·香奈尔相信配饰要么成就一个女人,要么毁了她。半个多世纪后,它仍然很流行。所以,不奇怪这样一个女包可以把自己变成缪斯女神,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向它致敬。
“流动的艺术”(Mobile Art),这是Chanel公司组织的一场持续两年的世界巡展的名称,从今年1月的香港地区开始。在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一座白色未来主义流动展馆里,将展出包括大野洋子、西尔维·弗洛里(Sylvie Fleury)、劳瑞斯·塞克奇尼(Loris Cecchini)、索菲·加莱(Sophie Calle)等15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当然,这些艺术家作品的灵感来源只能是那个菱格纹手袋,这是卡尔·拉格菲尔德的要求,他还向他们提供了手袋的图册以及参观生产地Verneil工坊和香奈尔在巴黎寓所的机会。
展览的策展人法布里斯·布斯托(Fabrice Bousteau)多年来一直是巴黎艺术及文化月刊《Beaux Arts Magazine》的总编辑,他称“流动的艺术”是“一项研究性的投资”,作为一种新的参观方式,观众需要拿着数字手持机,让自己在精神和肉体上被完全地指引。据说,拉格菲尔德和哈迪德在纽约Mercer酒店的大堂里相遇,因为一直对这位女明星建筑师把自己从“包豪斯极权主义”中分离开来的能力印象深刻,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创造一场结合当代艺术与设计的表演,或者说,能够重新定义画廊的概念。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是一个看起来很轻巧的弧形结构白色UFO,这个外形难以描述的建筑装置也可以被看成未来主义的菱格纹手袋。展馆整体高度6米、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由连串延伸式的弧形组件镶嵌构成,最宽达2.25米的砌板之间的接缝造成一种空间节奏和室内的透视感。展馆中央设有中庭,花瓣造型的玻璃顶篷除了建立与山茶花标志的联系,也为展品提供了顶光,还有一块大玻璃片可以随时张开引进日光,并且打破了室内外的分界。所以,这仍然是哈迪德标志性的几何形状、无缝、拼接与活力。
哈迪德自己用“一个游牧性的甜甜圈形状结构”来描述她的作品,那些覆盖在弧形组件上的白色聚酯纤维织物非常轻盈,可以像音乐剧的舞台布景一样被拆装折叠。因为是微微反光的物料,外墙可以反照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到了晚上,室内的灯光也会改变它的色调。
建筑师迈克·加贝里尼(Michael Gabellini)用水晶吊灯装饰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弹性、移动、可变易和非永久性,这些概念让人回想起当年那个著名的叛逆建筑团体“建筑电讯”(Archigram),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伦敦,6位年轻建筑师用一份同名刊物和一些短评、诗歌、拼贴、连环图画以及幻想式建筑设计方案构想出的一个技术统治论的未来世界视像。“房屋是可携带的装备,城市是可以插接的机器。”这是成员之一大卫·格林(David Greene)的游牧建筑观念,另一位成员彼得·库克(Peter Cook)提出他的“即时城市飞艇”计划(Instant City Airships),用漂浮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飞船来考虑城市差异与非永久性建筑的可能性。
第一期《建筑电讯》像“大字报”那样只有薄薄的一张纸,印了300份,每份售价9便士。在1961到1974年间,这份总共出过9期的地下杂志讨论过可延展性建筑和消费性建筑、太空科幻漫画对建筑的启示以及“超大型架构”与未来都市的话题,讨论过“控制与选择”的开放性环境系统,或者有关变形、游牧、舒适、释放、软件与硬件、交换与反应等概念。在他们的构想中,未来的城市必须考虑游牧族的需求,要具备有机、移动、临时、可变易的特质。这样,城市不再是归去的终点,而是游牧人旅途中的加油站和便利商店。
“房屋是可携带的装备,城市是可以插接的机器。”这是“建筑电讯”在1964年对未来都市的构想
除了“流动的艺术”,这一次,拉格菲尔德更加深信不疑的是自己“花钱的艺术”,他说过:“我们可以让世界淹没在广告中,但这是一项更高贵的项目。”
现在,消费品牌的自我推广方式真的变得越来越“高贵”了吗?住在日内瓦的西尔维·弗洛里是参加Chanel展览的艺术家之一,最近,施华洛世奇的宣传资料中也出现了她的一件作品。一直以来,她喜欢重复使用由水晶、镜面和霓虹灯等制成的标语口号变成艺术装置出现在街头或大厦楼顶,那些经常是从时装杂志借来的现成句子因为背景关系的转化,变得含义丰富或者含糊起来。
大野洋子也是参展“流动的艺术”的艺术家之一
Yes to All,几千颗闪闪发光的水晶覆盖了这8个巨大的字母拼出“全部选是”这句话,施华洛世奇把它矗立公司总部所在的奥地利沃登斯市,并且在宣传资料里解释说——“它不仅是来自从微软操作系统中的电脑语言,也是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愤世嫉俗的评论,这些新自由主义政策旨在把所有的人变成消费者。”而西尔维·弗洛里本人说:“这个口号是一种暗示,关于浅薄、浮华、拜物主义和政治正确性,在这个时代,我们很难不同时感到被诱惑、被吸引和反抗、厌恶的情绪。”
对一切说“Yes”,在这个被品牌所包围的世界里,谁又能够说“不”呢?今年40岁的美国女艺术家安德里娅·泽塔尔(Andrea Zittel)确实做过这样的尝试,她在自己杜撰的“A—Z管理部门”这样煞有介事的名称下工作的,她描述A—Z是一个研究包括家具、服装、食品等各种生活内容的机构,目的是寻求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结构的需要。
最开始,泽塔尔在纽约一家画廊工作,对于一位画廊助理必须看起来时髦光鲜的穿着和一份低微的薪水之间的常见困境,她为自己发明了一个解决办法——“A—Z的6个月个人制服”。在6个月的时间中,她每天穿着同样的制服,然后再更换新的,这种个人制服让她逃脱了社会期待和不断变化的时尚工业的怪念头。
泽塔尔的经典作品之一是她的“A—Z居住单元”(A—Z Living Units),这个标准化的组件典型地提供了床、桌子、卫生间、储藏室和烹饪区等,所有这一切都紧凑地折叠在一个自我限制的单元里,解决了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
泽塔尔用她的作品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并且与结果共存,她使用的家具、她穿着的服装和她吃的食物,所有这一切是她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当她不得不使用像苹果电脑这样的大众产品时,她把它涂成了黑色,她说过:“我总是有一种恐惧或者幻想的好奇心,如果没有某些东西,生活会变得如何。然后,我做一个试验来看看这一切是否真的可以,比如没有时间的生活是很荒谬的,但是在钟表出现之前,这确实是人们曾经过的日子。” Yes一切设计展览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