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爬出盒子的虫子
作者:王星( Bug Lab的总裁彼得·塞梅尔海克
这玩意儿名叫“Bug”(虫子)。太多新产品泛滥的今天,能让CNET的编辑激动的玩意儿并不多,而Bug就是一个。能在2008年1月的CES展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获得“新兴技术”奖项(Emerging Technologies),大概也证明这玩意儿确实有点意思。
有人把Bug称为“怪机(Gadget)中的乐高”。乐高的“Mindstorm”系列允许使用者自己随意组装可完成不同功能的机器人。Bug的设计理念也很接近:将功能不同的模块接驳在一个平台上,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的功能。从外表看,Bug很像是一组可以插接在一起的白色iPod,它的核心是被称为“虫子基地”(Bug Base)的一台微型计算机。“基地”以电池供电,配备ARM1136JF-S微处理器、128M内存、Wi-Fi、USB2.0接口、以太网接口,目前可供接驳的4个模块有GPS、摄像头、LCD触摸屏以及动作传感器。
“虫子基地”的操作平台是Linux。提到“Linux”,自然避不开“源代码开放”一词。设计并制造Bug的公司名叫“Bug Lab”,今年1月,在正式公布Bug上市时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司发言人称:Bug将“源代码开放”的理念由软件拓展到了硬件。“源代码开放”在软件方面还容易理解。确实,Bug的每个模块都拥有自己独立的URL,可以与互联网联通并通过一个名叫“Eclipse”的源代码开放程序彼此交互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意修改或自己编制Bug的操控程序,在Bug Lab的官方网站以及论坛里也提供各种源代码开放的实用程序供下载分享。理论上Bug可以搭载任何操作系统,它的发明者就曾经演示过它能如何完美地运行Google的Android。据说是“革命性的”硬件上的“源代码开放”却总有些令人费解。假如是指各模块可以与“基地”随意接驳,这好像和乐高的“Mindstorm”没太多不同;假如是指这些模块的内部构件本身也可从原配的盒子中取出另行安装、以方便使用者对外观或实际功能的不同要求,这似乎又太简单。尽管这与乐高“万变不离积木外形”相比确实多了些自由度。
在Bug的诞生历程里,“软件”与“硬件”的概念纠葛早就存在。2007年初,Bug Lab在美国悄无声息地成立。总裁是现年42岁的彼得·塞梅尔海克(Peter Semmelhack)。Bug Lab其实是塞梅尔海克创办的第三家公司,之前他还经营过一家名为“Antenna Software”、专为手机厂商提供应用程序的公司。公司始建融资过程中,一位“带头大哥”还曾这样劝服其他投资者:“这是一次在‘软件’而不是‘硬件’上押的赌注。”Bug Lab自创建起就保持神秘的姿态,几乎没有人知道塞梅尔海克的计划。2007年7月31日公司举办的一次小型晚餐会上,未来的Bug第一次微露真形。“生产硬件产品而不是软件产品”这一事实本身已经令许多投资者吃惊不小,更要命的是没人知道那东西是什么,多数目击者只是从尺寸上看出它仿佛是某种手持的可移动设备。唯一能让投资者略松一口气的是,一位投资分析专家似乎看明白了Bug Lab的产品的奥妙,虽然他的解释也很像是谜语:“它不像iPhone,更像是Ning。对于一只虫子来说,关键在于人们会对它做些什么,而不是它从盒子里爬出来时是什么样子。我喜欢那东西。”
2007年8月15日,Bug Lab终于向外界正式展示了Bug。塞梅尔海克认为:工程师或理工学生会是Bug的一大用户,但Bug更大的市场还在于遍布民间的各种“怪机”爱好者:“我们相信每个人在内心里都是一个发明家,因此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使用者可以自己创造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把自由定制与自由使用发挥到极致。”塞梅尔海克许诺:Bug正式上市后每个季度都会推出4个新模块,即每年有16个新模块可供选择。除现有的GPS、摄像头、LCD触摸屏以及动作传感器,列入计划中的模块有第二代LCD触摸屏、微型键盘、音频输入输出系统以及一个名叫“冯·希佩尔”(Von Hippel)的输入输出界面模块。埃里克·冯·希佩尔(Eric Von Hippel)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曾著有《民主化革新》(Democratizing Innovation)一书。
乐高公司的Mindstorm NXT Kit玩具Bug的设计理念与风靡一时的“Mindstorm”系列有几分相似
Bug原本定在2007年12月上市,由于检测问题而推迟了一个月。2008年1月7日,塞梅尔海克在CES展会上正式公布了Bug的上市日期与价格。Bug将于2008年1月21日上市,作为促销手段之一,上市后60天内所有组件都将以优惠价格出售。
优惠后的“虫子基地”299美元,LCD触摸屏99美元,GPS 79美元,摄像头69美元,动作传感器49美元。虽说成套购买还另有优惠,它们的价格与“Mindstorm”相比还是有些令人踌躇。塞梅尔海克估算Bug的消费者能超过4万,但最终怎样还得取决于Bug到底有多“神奇”。暂以目前已有的几个模块论,究竟能用它们组装成古怪到什么地步的机器,这确实考验使用者的想象力。“有GPS功能而且能将照片自动上传到网上的数码相机”,用到了大部分模块,但听起来并不令人振奋。《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杂志举办的“Bug设计竞赛”(Build a Bug Challenge)因此也很像是Bug的另一项促销活动,比赛要求参赛者利用Bug SDK与现有的模块组装出一个足以令评判者震惊的机器。比赛的奖品为一整套Bug,截止日期是2008年2月15日。
关于Bug Lab,塞梅尔海克曾这样说:“在软件业干了近20年后,我创建了Bug Lab,因为我太想亲手制造出我梦想中的这种机器。”这听起来至少比“为一个水龙头设计一套房子”有意思些,所以,还是希望从盒子里最终爬出的是只好玩的虫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