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声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阿紫

几年前,我有幸在北宋故都执教诗歌朗诵和影视配音。我尤其热爱配音,曾经搜遍全城网罗所剩无几的配音磁带。那些声音中每一个叹息里的悒郁与荒凉,每一个停顿处的似有还无,每一个爆发前的蓄势与积抑,都在不断玩味中镂刻于我的小城生命中。看不见的一呼一吸就像绘画中的空白,总是可以被想象出言犹未尽处的无穷意蕴。

孙道临是我最喜欢的配音演员之一,最为人称道的配音就是《王子复仇记》,那还是一个黑白版的哈姆雷特。年轻时的孙道临声形俊朗,配哈姆雷特也极为传神,随便挑出某一段场景的配音都是完整的可圈可点的经典,我爱“三斥其母”胜过“生存还是毁灭”。

开头一句“母亲,有什么事”已初现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和压抑,从鼻子里哼出轻佻的“亲”字掩不住隐忍的厌弃。在和母亲的一问一答中,用戏剧化的重言叠句、用节奏的紧锣密鼓,把他的不满怨戾和气氛的剑拔弩张表现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误杀躲在帘幕后的大臣后情绪受到强烈刺激,整个“三斥其母”一段比一段激烈紧凑,一段比一段尖锐刻薄。哈姆雷特的情绪忽而跳脱,忽而癫狂,忽而沉静,忽而暴怒,多时以来丧父的悲伤和叛母的耻辱使他陷入大厦将倾般的幻灭,莎士比亚是用大段大段旁若无人的台词表现哈姆雷特暴风骤雨式的悲愤。孙道临的声音也层层高昂,低音坚实,高音透亮,时而委顿低迷,时而拔地而起奔涌不羁,如苏东坡形容自己的为文“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酣畅背后的痛苦与仇恨,力度背后的犹疑和空虚,焦灼着这个年轻的王子的灵魂。

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哈姆雷特》是洋经典,中央电视台译制的这版电影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王明军配音,他的声音与孙道临有某种神似,一样舒展俊逸,一样颗粒饱满,他对《哈姆雷特》情有独钟,多年来授课必教其中的台词,这回配音终于使他得偿所愿。

孙道临还录制过一些散文小说磁带,尤其是朱自清的《匆匆》,未听之前,我苦恼于无法诵出内在的深沉感,听罢孙道临的朗诵,才突然悟出,这般感慨原是识尽人间百味后的沧桑,音色本身的岁月感确是技巧无法赋予的。

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孙道临和濮存昕都有佳作,孙道临朗诵了杜甫的《兵车行》,濮存昕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如两位诗人的风神,一个沉郁顿挫,一个浪漫飘逸。孙道临好似兵荒马乱时代的“道旁过者”,又似亲人出征、风扬华发的老人,他用尽量平实的声音悲叹出“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触目惊心。濮存昕则如席筵上推杯换盏的旷达饮者,笑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直欲“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配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朗诵也似乎成了一个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一代代大师离我们远去,只有永不消失的电波和盒带,还记留着他们不灭的辉煌。 故事生活孙道临消逝声音哈姆雷特

上一篇: 有野菜处见家园
下一篇: 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