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集团:蓝耳机遇

作者:谢九

金宇集团:蓝耳机遇0200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蓝耳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直接助推了猪肉价格飞涨。不过,对于一些生产动物疫苗的公司而言,蓝耳病的爆发却意味着难得的市场机遇,比如金宇集团(600201)。

金宇集团原为内蒙古一家生产羊绒的企业,随着传统业务逐年萎缩以至亏损,公司将重点转移至生物制药,目前已是国内第二大动物疫苗生产企业,规模仅次于中牧股份(600195)。金宇集团的疫苗涉及猪、牛、羊、禽、兔、犬等六大类60多个品种,其中口蹄疫疫苗是最主要品种,收入占公司生物制药总收入的80%以上。公司是我国五大口蹄疫疫苗生产企业之一,年产能24亿毫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2005年,金宇集团的子公司由于卷入假疫苗风波,一度对公司经营造成重挫,从2006年开始,公司业绩开始恢复增长,2007年蓝耳病的蔓延,更使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32%,达到3.2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4%,达到7100万元,每股收益0.25元。

蓝耳病的防治工作主要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因此,蓝耳疫苗对金宇集团2007年的业绩贡献其实尚不足半年,真正的看点还在2008年。由于猪肉价格飞涨甚至影响到CPI水平,加之最近几年连续爆发动物疫病,比如2004年的禽流感,2005年的口蹄疫,2007年的蓝耳病,因此,2007年下半年,国务院专门就此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对不同地区给予差别补助。

在国家强制免疫的背景下,对于金宇集团这样的公司,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目前国家强制免疫动物疫苗品种有口蹄疫疫苗、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疫苗及猪瘟疫苗4个品种,金宇集团拥有口蹄疫、蓝耳病和猪瘟三类疫苗产品。其中口蹄疫疫苗是金宇集团的传统产业,未来几年预计保持平稳增长,最具爆发力的还属蓝耳疫苗。

2007年6月,金宇集团以2250万元收购扬州优邦生物制药公司2500万股(占83.33%),该公司是专业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治疗的高新技术企业。收购完成后,扬州优邦通过技术改造,将作为金宇集团生产猪蓝耳病疫苗的基地,预计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亿毫升。以0.8元/毫升的价格计算,预计年产值可达2.4亿元,净利润约为4800万元,对应金宇集团2.8亿元的总股本,折合每股收益为0.17元。目前,扬州优邦生物制药公司已被批准生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在2007年对金宇集团贡献半年业绩之后,2008年开始将贡献全年业绩。

金宇集团的另一大利润来源是房地产业务,主要是控股子公司金宇置业在呼和浩特开发的金宇文苑项目。目前公司二期房地产项目大部分销售完毕,二期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均价每平方米3500元以上。受收入确认时间影响,2007年确认收入的比例不高,业绩将在2008年释放。在公司2007年的三季度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的预收款项为2.86亿元,而年初仅为5000万元,这部分预收款项估计有很大部分来自房地产业务。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三期项目已经开始建设,预计2008年封顶。公司在房地产的目标是,年销售15万平方米,在建15万平方米,储备15万平方米,能够在未来4?5年内形成持续开发。

金宇集团目前的第一大股东是财务投资者——大象创业投资公司,持有公司14.67%的股份,内蒙古农牧药公司仅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1.96%,这种股权结构曾经使得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爆发过不愉快的股权之争。在股改之后,大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上市流通,大象投资开始显露出淡出公司的迹象,截至2007年12月24日收市,大象投资累计出售公司股份28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02%,本次减持后,大象投资仍持有公司股份383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3.66%,仍然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从短期看,大股东的减持或许会对二级市场的股价形成一定压力,长期而言,大股东的淡出将减轻再度爆发股权之争的隐患,有利于增强公司管理层的话语权,保证公司平稳发展。

(本栏目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入市,风险自负) 上市公司商业经济疫苗机遇金宇集团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