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减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黄俊菲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12月23日开始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1600元提高至每月2000元。这是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第二次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第一次提高的间隔是20多年,这次调整间隔则不到3年。
3年来,民间关于个税起征点一直讨论很多,观点大多一致,都强烈要求提高起征点,只不过在提高幅度上有所区别。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法,“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减除费用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减除费用的数额由国务院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的实际情况和财政的承受能力,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如何考虑实际情况呢?如果按“198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约为60元,起征点为800元,大约为月工资13.3倍”这个标准,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统计数字,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001元,月平均工资1750元,13.3倍应为23275元。考虑到13.3倍是计划经济时代普遍低收入的背景,现在个人所得税纳税应成为市场经济中调节贫富差距的有力杠杆,即使按现在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的两倍计,也应该是3500元。
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态度。发达国家,出于鼓励竞争、通过鼓励个人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普遍在降低个人所得税率。比如,美国把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9%下调到35%,日本从最高时的70%下调到37%。但我国政府根据自身发展中低收入群体比重大、中心城市居民生活水准与边远地区构成巨大反差的情况,在目前阶段,税收的更大作用是通过国家财政,保证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保证对贫富差距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纳税起征点的确定,首先是在这样的宏观调控前提之下,这种宏观调控的前提建立在我们的基本国情与控制贫富差距、努力推动全民富裕的基本国策之上。从简单的数字看,按照2007年底国家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07年11个月国家财政收入达到4.8万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在11个月支出的3.7万多亿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360多亿元,增长31.4%;教育支出5578多亿元,增长32.7%;医疗卫生支出1418多亿元,增长4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8多亿元,增长28.6%;科学技术支出1173多亿元,增长33%。而此次个税起征点提高,经预测只会减少3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是5.1万亿元的0.6%。
此次拟调整个税起征点的一个重要背景是,2007年4.7%的物价涨幅创下了近10年新高。据有关统计数据,2007年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月消费支出已经超过1500元,宏观经济发展与个人消费水平都在3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每年最起码上升10%推算,明年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每月消费支出将超过1700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起征点调高,实际可看做是在消费水准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国家财政对中低收入工薪阶层实施的消费补贴。针对物价指数,国家财政其实对各不同人群都实施了补贴,以保证全民生活水平在价格调整中不受影响。此次调整,以月收入2000元、5000元、1万元3个档次为例,按照新起征点,分别需要缴纳个税为0元、325元和1225元,比按照1600元的起征点分别少缴纳20元、60元和80元。目的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工薪阶层,减轻消费压力。
但需注意的是,此次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已经提出,国务院应认真研究税法中目前存在的众多不完善处,加快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从根本上解决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科学性问题。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科学性,以美国为例,首先是税率分为6级,以10%税率起步,收入越高税率越高,最高达35%。然后,单身个人与已婚家庭的每级金额不同,在计税时还可减去不同情况的可减免部分。其科学性,不仅体现在不同收入承担不同的纳税责任,而且应体现鼓励生育子女、扶养老人,鼓励家庭成员的教育投入、鼓励家庭消费等多方面。我们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好在它已经成为目前财税改革的重点,一切都在专家的研讨完善之中。 个税经济年终宏观经济民生减税税收政策国内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