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玩出一个玉器时代

作者:王小峰

艾丹:玩出一个玉器时代0

( 艾丹 )

现在给艾丹的身上贴个标签挺难的,前些年,他给人的印象是个作家,出过几本书,题材涉及到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但最近几年,他对玉器收藏情有独钟,做古董买卖显然比写作挣钱,写作也几乎荒废。但他写了一本《玉器时代》,这是他20多年的收藏心得,他试图通过手头那些宝贝玉器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玉器时代”。

这是艾丹收藏的目的,他收藏的玉,主要是用作研究,他不想拿到拍卖市场上交换,也不想等着玉器升值后再挣笔钱。和很多收藏玉的人不同,艾丹只收藏商代以前的玉。他说:“有一天我会把这些收藏品送给博物馆。”

最开始,艾丹对收藏产生兴趣是受父亲艾青的影响,他的性格和生活态度也比较随意,用他的话讲就是“没什么目的性”。恰恰是这种没目的性的生活态度,反倒让艾丹有了一个目的。“我的爱好来得比较早,因为受上一辈影响,我的父亲喜欢收藏艺术品。从小我父亲的行为影响我,因为我本身不是一个一生很明确去生活的人,比较懒。但是生活血脉里又有影响,喜欢过一些比较有趣的生活。这种趣味要么是人造成的,要么是物造成的,它能给我带来很多情趣,当然你喜欢久的话就带来一些知识,实物来得比较真切,不是课本上带来的东西。”最早艾丹收藏的不是玉器,而是陶器,然后是青铜器,还有石雕,等把这些东西都搞清楚之后,慢慢就转到玉器收藏上。

所谓古玩,就是对古代器物的把玩鉴赏,艾丹在收藏玉器之初,也是从最常见的和田玉开始,然后从清明元往上走。“最早是喜欢傻漂亮的东西,就像和田玉,白玉黄玉的挂件,质地很好,很漂亮,从比较近的玉器逐渐往上走,你会发现辽代的玉器,宋代的玉器,汉代的玉器,春秋的玉器,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一个筛选,最后发现,这条河流太长了,你走到源头的时候发现它最美,我是这样把它定格在这个范畴的。”

收藏是需要历史知识的,收着收着,艾丹就开始把收藏变成课题。从有人类文明足迹以来,人类经历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那么,商代以前是否该有个“玉器时代”呢?因为艾丹从收集到的很多玉器中足以看出一个文明的轨迹。于是他大胆地提出了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还有一个短暂的“玉器时代”。

艾丹:玩出一个玉器时代1( 布谷鸟(夏代  黄河中游陕西地域) )

艾丹说:“通过史料去查找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古书、资料里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判断它的一个参照系,你怎么了解一个朝代人的服饰,或者他们的用具是什么,一定有它的时代的风格,首先要掌握不同的时代的风格,文化大革命的东西跟现在就是不一样,碗和杯都不一样,衣服也不一样。现在的东西跟以后的也不会一样,朴素地说都是这样的。说得稍微严肃一点,这是一个小的系统工程,这个事情是没什么人做的,就是我们这个文化的源头,我们不是讲文明吗?文明来自何处呢,其实我们对此都很笼统,你问一个大学历史系教授,他可能也说不清楚。我就是想说明这个东西,那个时候没有文字,国家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文明出现了。比如夏代,它是一个神话的时代,就是靠传说,这个时期他们用的东西很亲切。北方黄河文明是开端,是曙光,玉器是天刚亮的时候的一些实物,我做的是这个事情,这个东西的价值别人可能都不太清楚。黄河文化最初没有文字,我只能提供实物,用物品来说明,我为什么说是那个时代的呢?因为我对这个事情的研究是长期的,绝对超出了一般的专家,我是实战带来的结果,是刻骨铭心的,因为东西是比较贵的,我没那么多钱去玩票。”

商代之后中国考古发现算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之前,比较丰富的考古发现几乎没有,玉器在当时并非普遍使用,所以收集商代以前的玉器如大海捞针。“因为收集这些东西真是有难度,不是摆在那儿让你去选择的,我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强烈的目的,没有这个想法的话,是不太容易收齐的,所以有些东西得到是比较让我意外。所谓的机缘啊,都在里头。”但是艾丹不太愿意谈论他是如何收集到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玉器。

艾丹:玩出一个玉器时代2( 布谷鸟(夏代  黄河中游陕西地域) )

因为收集到的玉器比较多了,艾丹就开始研究黄河流域的文化。“整个黄河流域,如果你缺一块,这个文化就讲不清楚了。所以,有时候为了得到这个地方的玉,要付出更多代价,尤其是别人知道你的意图时,代价就更大了。”

从黄河源头一直到入海口,最让艾丹费心的就是中段区域玉器的收藏,因为这个区域恰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比如河南、山西一带,文明程度较高,但凡谁手里收藏几块玉,都比较清楚它的价值,所以得到就很难。他们都给艾丹讲一块玉的来龙去脉,这时候想占点便宜就难了。而且,这个区域的玉器本身做工、造型也都相当精致,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比如有个夏商两代比较集中的地方,那里的玉有上中下乘之说,或一二三期之说,很难分清楚是夏朝还是商朝的。“当地人有这个东西,他自己都很清楚,比如说这块玉是早期商前的,可我就需要这块玉,怎么也得得到它,最后我就只好花大钱。”

艾丹:玩出一个玉器时代3( 三璜璧(新石器晚期  黄河上游甘肃地域) )

艾丹提出的“玉器时代”,在考古界和历史界并未得到认可,不过艾丹倒也无所谓,你说你的,我琢磨我的。毕竟确立一个玉器时代,首先要看玉器作为劳动工具是否推动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并不能找出充足的证据。但是从文化艺术角度来讲,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之间的“玉器时代”确实给人提供了丰富的可参考的文化艺术研究史料。

艾丹是这么看他的“玉器时代”的:“石器时代首先是以大量的各种石头做的工具为代表,那时候部分地位稍微高的人,或者生活比较好的人,也会选用比较漂亮的像玉一样的石头去做工具,但是早期的时候掺杂的比例非常小,没有形成大的风气。你可以想象,当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多的时候,农业会出现,就出现了很多事情,因为农作物有它的规律可循,种植要观察天气的变化,为什么有旱灾?雷鸣闪电是怎么回事?很多自然现象都不清楚,人们认为有神灵存在。出现风调雨顺的时候要感激,那么感激谁呢?肯定是所谓的神明,他们会找那些可以支配天气的东西,最早不是有巫师吗,那他用什么东西跟神打交道呢?就是玉器,当时只有少量的金属,你不能拿一块普通的石斧来敬神吧,一定要选择一些山川中最精美的材料,但是不同的神你不能用一种方式敬,你得有仪式和不同的器具。礼是敬神的规范,如果没有一个相当的规范,就没有神话力量。今天我们还记得夏代的神话故事,很多成语都是夏代的神话故事,没有一个文字传说记载,都是靠口头传播的,那个神话故事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他们身边采纳的东西,就是我说的玉器时代,就是那个时候的政治所谓的礼。它只是个载体,除非你不承认有这么一个神话故事的时代,除非你否认商以前,商因为有甲骨文,可以考证,但是商的神话故事还没有商前时代多呢。但玉器时代是指以玉器敬神的时代,只有黄河文化,才有完整的礼器的这套东西,到了周代就很清楚地知道7种礼器。我这个文化强调的是黄河文明、北方的重要性,因为我不是胡说八道,我长期看资料得出的这个结论,只有北方全面地表现出来。”

艾丹:玩出一个玉器时代4( 镯(两件)(新石器晚期  黄河下游山东地域)  )

对于历史上的这个玉器时代,艾丹认为时间也不长:“石器上升到玉器,铜器还没有出现,都用玉器来替代,上升到这个高度的时候,这个年代也并不长,有人说1000年,有人说800年,有人说500年,大概就这么短的一点时间,它衔接的时候又赶上我们说的夏代,所谓的神话时代,这个时代又没有别的东西,有几件,都是铜器最早的雏形,比如碟杯啊什么的生活用具,有人不太清楚就把它划为早商了,更早一点的东西很少,大量的是玉,这个玉器时代并不是说大家都承认这个时代,只不过是大家都这么说,又得到了这么多实物,基本上能把它讲清楚。用玉当工具,按理说是玉器和石器混合在一起的时代,有些工具还是同样用石器来做,比如说锄地的东西,没必要用玉去做,但是普通的东西,肯定让它既美观又好用,肯定是当时很成熟的加工厂做的,比如箭头,我们知道肯定是射鸟用的,比较锋利的玉可以剥兽皮,北方也没有竹片。和今天一样,当时使用玉器就跟咱们温饱解决了以后就可以玩名牌了。”

在收藏界,比较流行的是收藏和田玉,元代以后,和田玉大量开采,玉的质地、造型、加工工艺上都非常独特,所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艾丹说:“为什么中国人对收藏玉感兴趣呢,它就是所谓的底蕴在里头,玉有五德、七德、九德之说,我们对玉的理解是温润、坚实、含蓄,有不同的纹理,里面带着韵味。我们的文化最基本的东西,用它来象征,都带着这些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喜欢透明的东西呢?因为它没有底蕴,太单纯了,所以我们中国人不喜欢钻石,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像艾丹这样专门收集上古时代玉器的人并不多见。

艾丹:玩出一个玉器时代5( 琮(新石器晚期 黄河上游甘肃地域) )

艾丹说,他特别希望长江流域有人能收集玉,这样中国的玉器时代可能就更完整了。 考古文物艾丹玉器玉时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