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海钩沉——治疗高血压
作者:袁越(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布莱克 )
医生们很早就知道,高血压会使人的脑血管破裂,引发中风。中风是人类的第三大死因,侥幸逃过一劫的患者也会因中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虽然中风的危害如此之大,但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却迟迟没能被发明出来,人类的历史也因此而受到了很大影响
1945年2月,当时的美、英、苏三国首脑齐聚雅尔塔,讨论“二战”的善后问题。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高血压又犯了。他整天头昏脑涨,无心恋战。一种说法认为,丘吉尔人单势孤,眼看着强势的斯大林在这次会议上为苏联争到了许多利益。西方史学家认为,正是由于罗斯福的高血压,导致了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政策模糊不清,苏联这才得以在战后迅速崛起,与西方形成了冷战的格局。
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后,罗斯福总统死于脑溢血。就在几天前,8名美国顶尖医生刚刚为他做完身体检查,认为一切正常。
1953年,斯大林的声望如日中天。可是,有一天他突然下命令把9名专门给领导人看病的医生抓了起来,指责他们密谋毒害苏共领袖,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医生阴谋”案。被抓的9名医生当中包括斯大林的私人医生维诺格拉多夫(Vinogradov),他几乎是全苏联唯一一个了解斯大林的高血压状况的人。
斯大林指使克格勃对这些医生进行逼供。他曾经对克格勃首脑贝利亚开玩笑说:假如医生们不供出谁是主谋,贝利亚的身高就会“低一个头的高度”。就在斯大林开这句玩笑的第二天,他因中风而昏迷,几天后死亡。
其实,那时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假如维诺格拉多夫没有被关进监狱的话,斯大林本可以多活几年,那样的话,世界历史也将大不一样。
那么,高血压是怎么被制伏的呢?这要先从物理学谈起。众所周知,血液是由心脏收缩产生的力量被推向全身的,而遍布全身的血管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封闭的橡皮管道。只要稍微想象一下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就能够想出两个降低血压的办法:第一是减少血液的总量,第二是扩大血管的直径。
1944年,一个名叫沃特·坎普纳(Walter Kempner)的医生发明了治疗高血压的“坎普纳菜谱”。这份菜谱只包括白米饭和水果,只含有人体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水,不含盐分。假如每天都按照这个食谱吃饭,就能减少血液的总量,缓解高血压。可惜的是,这个食谱太无趣,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
后来又有人发明了手术治疗法,就是切除控制动脉直径的那根神经。这个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因为大部分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潜在的,病人往往感觉不到自己有病。他们不会冒险去吃一种副作用强烈的药物,更不可能去做手术。
医生们急需一种有效而又简便的方法控制高血压,换句话说,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无副作用的特效药。最终找到的两种药物正好代表了人类发现新药的两种途径:碰运气和主动设计。
先说碰运气的那个。早在30年代,医生们就发现,接受磺胺治疗的病人尿多。1949年,一名医生尝试用磺胺清除肺部积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于是有人猜测磺胺也可以用来减少血液总量,可惜磺胺副作用大,没人敢用它来治疗高血压。后来一个名叫卡尔·贝尔(Karl Beyer)的美国医生决定挨个试验磺胺的衍生物,找出副作用小的那个。通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种名叫氢氯噻嗪(Chlorothiazide)的化合物,能够利尿,降血压,而且副作用小。
再来说说主动设计出来的那个降压药。此药名叫普萘洛尔(Propranolol,又名心得安),其原理来自人类对肾上腺素的了解。研究发现,肾上腺素能够刺激人体内的β受体,使心跳更快更强。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ck)由此想到,假如能够降低β受体对肾上腺素的反应强度,不就能减缓心跳的力量吗?他就是根据这一思想发明了普萘洛尔,这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试验证明它能减缓心跳的频率和强度,有效地降低血压。
这两种降压药都有效,但在科学上的价值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布莱克因为主动设计出了新药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贝尔则没份。 高血压治疗磺胺高血压心血管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