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股份:自主品牌上路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海马股份:自主品牌上路0( 海马汽车推出的福美来2代 )

4年前,海马汽车还在和马自达合作之时,并没有如人们预期那样将汽车资产注入上市公司金盘股份。2006年底,海马汽车和马自达分手,开始走上自主品牌之路,这一次,海马汽车的资产终于被注入金盘股份。投资者对海马汽车的自主品牌显然给予了很高的预期,1月5日至1月12日,金盘股份的股价在6个交易日内上涨75%,1月12日,金盘股份也正式更名为海马股份(000572)。

金盘股份于1994年上市时,原本的主营业务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为主,受宏观调控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为主营业务的房地产业务萎缩。同时由于改制不彻底、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债务负担沉重,公司严重亏损,经营业绩逐年下降,并于2002年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特别处理。正是在这一年年底,海马投资公司入主金盘股份,对上市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资产清理和债务重组,并注入汽车销售、物流等业务,使上市公司迅速扭亏为盈。

海马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景柱等自然人,景柱等人同时还对海南汽车控股51%,2004年,海南汽车和一汽集团合资成立了海马汽车,海南汽车持股50%,海南国资局代海南汽车持股1%,一汽集团持股49%。海马汽车是日本马自达公司在国内最早的合作伙伴,海马投资于2002年入主金盘股份后,市场一度预期汽车资产会注入上市公司,不过受制于重组时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支付能力以及各种因素制约,海南汽车的汽车制造类资产未能注入上市公司,仅仅是注入了部分汽车销售资产,造成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对海南汽车的产业发展存在较大的依赖度。由于海南汽车和海马投资同为景柱等自然人所有,因此,上市公司和海马汽车之间发生大量的关联交易,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稳定发展。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于今年以每股4.7元向海南汽车定向发行2.96亿股,购买海南汽车持有的海马汽车50%的股权和上海研发100%的股权。公司披露的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海马汽车的总资产为47.09亿元、净资产为16.64亿元,2005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2亿元、净利润3.83亿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主营收入26亿元、净利润1.6亿元;上海研发承担了海马汽车试制产品的研发任务,是海马汽车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公司尚未产生效益。

随着马自达的重心向长安福特转移,海马汽车和马自达的合作协议于2006年底终止,海马汽车开始走向自主品牌之路,成为国内继奇瑞、吉利之后又一家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和奇瑞、吉利完全走自主研发不同的是,海马汽车通过和马自达多年的合作,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研发起点,这也成为投资者看好海马汽车发展前景的原因之一。

虽然没有了马自达的光环,市场对于海马汽车的自主品牌还是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公司目前的自主品牌产品主要有福美来、普力马和H1,普力马和福美来是目前国内小MPV和1.3~1.8L经济型轿车的主流品牌之一,2005年,普力马系列产品占国内小MPV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是小MPV细分市场的龙头。福美来系列产品实现销售6万辆,在1.3~1.8L经济型轿车销量排行榜中居第3位,仅次于伊兰特和凯越,2006年9月,公司推出自主品牌福美来2代,是第一个挂海马自主Logo的车型,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公司每月汽车销量在6000~7000辆,福美来2代推出之后,每月销量均超过1万辆;H1的定位是1.8L、价格10万~13万元,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投入市场。

对于此次收购海马汽车带来的资产和利润影响,上市公司也做了大致预测——公司总资产比收购前增长2.5倍,净资产将比收购前增长4.33倍,每股净资产上升115%;2006年和2007年,公司净利润将达到1.57亿元和2.59亿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99.84%和230.47%,每股收益将从2005年的0.36元上升至0.50元和0.51元。

从去年11月份开始,长安汽车、中国重汽等公司带动汽车股快速上涨,市盈率已经达到20多倍,对于海马股份,投资者似乎有些后知后觉,于今年1月5日才开始突然启动,在短短6个交易日内上涨75%,以1月12日9.29元的收盘价来看,如果按照公司预计2007年每股收益达到0.51元计算,对应的动态市盈率还不足19倍。 品牌股份上路海马海马汽车马自达自主品牌自主汽车日本汽车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