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纳奖,巨大的秀场
作者:李孟苏( 创作者马丁· 克里德 )
一届没有丑闻的评奖
墙纸图案,竟然得了特纳奖。第22届特纳奖名单公布后,有人如此挖苦获奖艺术家塔玛·阿布茨(Tomma Abts)的油画作品。还有人说阿布茨拘谨的画像是电脑绘出来的;说给阿布茨奖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因为她是女性。她是第二位获特纳奖的女性。
38岁的阿布茨是位画家,她所有的作品都是一个尺寸:48厘米×38厘米的画幅。她从不在画架上作画,也不带有任何目的进行创作,只是把帆布一块一块平铺叠加,同时叠加油画颜料,当重叠的部分发生物理性的展开后,“它们就自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阿布茨说她的成品是“众多个画师在帆布下面绘画的结果”,每一部分都沿着设定好的轨迹自动地走到了最后的位置,它们不象征任何形式或内容,它们只代表自己。
阿布茨的画虽然是抽象派,但走的是传统绘画那个路子。旨在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特纳奖举办了21届,一直做出“另类和反传统”的姿态,获奖的作品不是大象屎混合油画颜料画出的黑人圣母,就是电灯不停开关的房间……因此有评论家说,阿布茨的作品风格完全迥异于往年的特纳奖获奖作品,不像是能得奖。其实,她获奖并非没有预兆。1月14日在泰特艺术馆落幕的特纳奖展览中,其他几位提名者的作品的简介不过是些常规的说明文;但对阿布茨,那块小牌牌上不乏赞誉之词:“阿布茨在绘画的物质层面和所描绘的形式之间,创造了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
2003年特纳奖获得者、陶艺家格雷森·佩里认为,一个低调、有思想的画家凭借她小尺寸、毫不浮华的油画胜出,说明特纳奖成熟了。说这样的话,是佩里天真,还是他太世故?也不妨把他的话反着听,这一届特纳奖基本没有爆出丑闻,也少有让人难以接受的当代创意,从这个角度说,特纳奖是成熟了。
( 曾一直拒绝被特纳奖提名的艺术家萨拉·卢卡斯在2006年松了口,应邀为泰特艺术馆设计制作了圣诞村 )
不能否认的是,先锋艺术逐渐向主流文化靠拢后,成熟了的特纳奖影响力也在降低。今次的颁奖典礼,居然没有安排座椅,更取消了晚宴,来宾们站着,高个子的佩里穿着5厘米的高跟鞋(佩里在公众场合总要着女装)都看不见台上颁奖的嘉宾大野洋子。评选过程没有丑闻,有意味深长之处。
评选期间,特纳奖评委、艺术家林恩·巴伯在《观察家报》开了专栏,讲述了她的经历。一开始,其他评委告诉她必须看数百个当代艺术展,泰特美术馆又懒得为她提供展览安排,她无法得知哪些展览是够资格的,把她累坏了。不久,她发现大多数评委只是通过网络和照片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她很气愤,特纳奖的候选者由公众推选,但公众的权利却没有得到尊重。候选名单上的艺术家也有同样命运。她负责评审的6位候选者中只有一位幸运地挤进了第二阶段,由于利益关系,多位评委重复地给这位幸运儿一致性的好评语。林恩事后才明白,她充当的不过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是装饰品。艺术家的小圈子内部关系很暧昧、复杂,多年来也顺了,特纳奖的获奖名单是他们关起门来圈圈点点的结果。颁奖典礼前,评委和提名艺术家们开了一个会。林恩一直紧闭嘴巴,控制着自己别说出扫兴的话。
( 2004年10月,特纳奖展出的作品 )
尽管林恩认为阿布茨不过继承了20世纪20年代二流抽象派画家的衣钵,但她仍然肯定阿布茨的人格。阿布茨12年前从德国基尔移居伦敦,没有受过艺术院校的专业训练,也不加入任何艺术或时尚圈,艰难孤独地进行创作。这就意味着不会有人为她说话,而其他3位提名艺术家身后都有大腕为之呐喊。装置艺术家翠西·艾敏开玩笑“威胁”林恩,如果雕塑家丽贝卡·沃伦(Rebecca Warren)没得奖,就杀了她。
特纳奖形成的利益生态圈
仅仅把阿布茨的获奖归为“传统绘画的回潮”,未免过于简单。明确地说,是艺术品市场需要阿布茨,是画廊、艺术品商人希望绘画能够回潮。
特纳奖的主办方之一是英国著名的泰特美术馆。泰特美术馆的背景为公立,近年来越来越和私人财富纠缠在一起。它违反相关规定,建立了独立的艺术品估价部门,为经纪人提供的作品进行估价,并购买作品,中间环节模糊,没有详细的标准和规章。英国每年举办无数艺术展览,绝大多数没有经济效益。伦敦东区前进画廊前任总监说:“特纳奖是泰特美术馆的巨大秀场,它带来了人气。”特纳奖制造出自信,自信又创造出财富。富有的艺术品收藏者在当代艺术作品上可没少花钱。特纳奖则证明了他们看艺术家的眼光有多么准确,他们的收藏品多么具有投资价值,他们多么富有冒险精神。
( 2006年特纳奖典礼上,大野洋子为阿布茨颁奖
)
泰特美术馆的重要合作伙伴、英国当代艺术最主要的赞助人和收藏者、盛世广告公司和萨其现代美术馆的创始人、大亨查尔斯·萨其(Charles Saatchi)吹胀了当代艺术的泡沫,其财富跟着急剧增加。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萨其的直接赞助和推动下,英国的当代艺术开始繁荣,形成了一个“青年英国艺术家”群体。90年代中期,当代艺术品市场因经济衰退几近崩溃,很多商业画廊倒闭。在萨其的热情鼓吹下,青年艺术家们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救星;而他们又是角逐特纳奖的主角,媒体也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
艺术史上,尚无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有钱人和艺术家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有钱人斥巨资于入流或不入流的作品上,把艺术家造就得像他们的赞助人一样富有。特纳奖的奖金只有区区2.5万英镑,相当于一位中学老师的年收入,但特纳奖带给获奖者的锦绣“钱”程无法估量。达米恩·赫斯特1995年获特纳奖,现在已经是千万级别的富翁。2004年,他开餐厅开厌了,委托苏富比拍卖餐馆,居然卖了1100万英镑。2006年底,他在蛇纹岩美术馆(Serpentine Gallery)举办了个人藏品展,可以看出他多么有钱。而这个展览会让他更有钱。受到收藏者追捧的查普曼兄弟,2003年曾入围特纳奖候选名单。他们在2005年的弗雷泽艺术品交易会上为人画肖像,20分钟一位,每张像收4500英镑。估算一下,两兄弟按8小时工作制算,一天就收入近11万英镑。如果和特纳沾上边的艺术家没能富贵起来,实在该反省一番个人的财商,赶紧换个经纪人。
( 泰特现代美术馆。2006年10月,大厅内展出的比利时艺术家侯勒的作品 “实验场地”,参观者可以直接从这个呈螺旋状的管子内滑下
)
当年受到萨其赞助的青年艺术家们羽翼已经丰满,在英国艺术界呼风唤雨,对媒体和公众有了重要的影响。艺术家们从80年代末开始形成了紧密的圈子,他们之间利益上的联系要大于艺术上的。不受到圈内的影响几乎不可能。艺术家萨拉·卢卡斯(Sarah Lucas)曾经一直拒绝被特纳奖提名,2006年她松了口,说她并非不赞成特纳奖,而是认为特纳奖不是她的事。去年圣诞节,她应邀为泰特艺术馆设计、制作了圣诞树。
利益生态圈难免衍生出丑闻,克里斯·奥弗里(Chris Ofili)就碰上了。奥弗里1998年获特纳奖,作品立刻身价百倍,万金难求。关键在于,泰特给他的作品标出了溢价。2005年,他的作品《上部房间》以70.5万英镑卖给泰特美术馆。《上部房间》是由13幅画组成的装置作品,要放置在一个胡桃木房间里,隐喻“最后的晚餐”及耶稣和12门徒。当时,奥弗里是泰特美术馆的理事,他的理事伙伴们签了支票,他接过来装进兜里,很简单,没有人提出质疑。
( 英国当代艺术 最主要的赞助 人和收藏者查 尔斯·萨其
)
买卖被英国慈善委员会盯上了。慈善委员会是监督国立美术馆、博物馆的官方机构,有150年历史。根据法律,没有慈善委员会的明确许可,艺术经纪人不得从与之交易的美术馆、博物馆获得金钱利益。泰特美术馆和奥弗里的交易,恰恰缺乏许可,被裁定收购行为违法。奥弗里的销售商、伦敦有名的商业画廊老板维多利亚·米罗辩解说,他结婚需要钱,所以才把画卖给了泰特美术馆。事情引起了一阵嘘声,很快被抹平。没人因此事辞职,大家都没有责任,人人心照不宣各归其位,在艺术品市场彼此行个方便。
2006年特纳奖派对结束后,艺术评论家邓肯·麦克米伦不客气地批评特纳奖和巴黎·希尔顿是一路角色。希尔顿的名气来自于她是个无意识的色情电影明星,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出名而出名。她要震惊、激怒公众,并通过这一方式获取了巨额财富。她真正的魅力正在于身边聚积的巨额财富,特纳奖也如是。
( 2001年获奖作品《作品 227号,灯亮了⋯⋯又熄 灭》 )
特纳艺术奖
特纳奖成立于1984年,由泰特美术馆为纪念英国绘画大师威廉·特纳(右图)而成立,因此以特纳的姓氏命名,目的在于推动英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全球视觉艺术最重要的奖项之一。1990年,由于原有的赞助商停止赞助,大奖暂停颁发一年。1991年至今,英国四频道电视台成为特纳奖的新赞助人。50岁以下定居在英国的艺术家均有资格参加评奖。候选人每年4月到5月底由公众提名,评委多为作家、艺术评论家、美术馆博物馆的馆长、画廊负责人。评委在第一批候选人名单中确定提名,也可以增加提名,最终确定4名入围艺术家,参加每年10月至次年1月在泰特美术馆举行的特纳大奖候选人作品展。
( 2006年10月2日,英国伦敦泰特艺术馆,“2006特纳艺术奖作品展”开展,图为艺术家马克·蒂奇纳尔作品 ) 秀场艺术家美术文化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