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狈为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几希(北京) 图/陈曦
2005年年末,我们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有了2007年春末能入住的栖身之地。亲戚的借款和银行贷款的数目不小,乐观计算,至少有20年将为之奋斗。但我们还是有点兴奋,以至于削弱了与开发商斗争的意志。在我和先生的各项条件完全能采用单纯公积金贷款的情况下,我们在开发商的强压下,与开发商指定的银行签订了贴息贷款协议。
所谓贴息贷款,我检索到的解释是“指住房公积金中心与有关商业银行合作,购房者按照商业贷款的利率申请贷款,然后由中心根据贷款人可申请的贴息额度,给购房者补贴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利息差”。与商业贷款相比,贴息贷款的利率确实低,但与公积金贷款相比,它就不具有这一优点了。对我们来说,所有贷款都可以享受贴息,表面看似乎在利率上没有损失什么。但,请注意,贴息贷款是我们每月先垫上200多元,等待贴息的时间(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到来,再把这笔钱还给我们。我向银行借款要付高额贷款利息的,但是我先垫上的这部分钱连低额的存款利息也没有。想到这里我就生恨,200多元,一个月的利息无所谓,可是我们每年要付出至少10个(贴息的那两个月姑且算作没有损失)200元,共计至少30个月(1~5月份垫付的200元,6月份得到贴息,7~11月垫付的,12月得到贴息)的存款利息的损失。而且这种状况可能要存在20年。这没什么,但是如果这200元作为偿还的本金,这笔利息就是贷款的利息了,而贷款的利息差不多是存款利息的7倍。我不愿意计算按照现在的还款计划总共我会损失多少大洋,以防我已经头痛的脑袋要爆炸。
以上损失应当算在开发商的强逼之下,我痛恨开发商,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不搭理它就行。为使损失减少到最小,我和先生决定努力提前还款。
经过一年努力,又得到了赞助,我和先生凑到了4万元大洋,因为2007年房贷利率要上调,我们准备厚着脸皮,瞒着被借钱的亲友,赶在年前先还银行的贷款。而这一次,却让我愤怒得要爆炸。
先给银行业务员打电话,因为贷款办理时,笑得很甜美的姑娘说,我们可以随时找这个未曾谋面的业务员。电话打过去两次,在业务员不耐烦中我们明白还款要到银行的大厅预约。
于是我们兴冲冲,在2006年12月初,坐着拥挤的公交车来到了银行,在服务台的一个专门的本子上登记上了自己的姓名与联系方式。同时被告知,由于年底还款的人很多,估计我们得要2007年后才能还上款。哎,我们很失望。但大堂经理安慰我们:“不就4万块钱嘛,损失不了多少利息。”我一点都没得到安慰,想想这4万元来得多么不易,作为年轻的人民教师,先生多少个夜晚在灯下苦熬。可我们毫无办法,我们签订的贷款合同里没有一句对提前还款的程序要求与办理时间的限定。
大约一周后,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来说让我们去办理正式的还贷申请。我们又一次兴奋,于是和先生一起又一次挤上公交,按照约定时间来到银行。很快我们的情绪如同银行的工作人员说的一样:“呦,来了两位。你们肯定很失望,就是签个字而已。”我失望地签上了我的大名,仅仅三个字,比上一次做预约登记还简单。但我不仅失望,还很愤怒,为什么第一次不让客户直接填写还贷申请呢,难道银行需要介绍我们认识大堂经理?
2006年的12月28日上午11点多,正在开会的我接到银行来的电话,告知我两天之内把钱存到还款账户上,年底银行将扣款,我可以完成提前还款。于是我们很快完成了存款任务,而且将一个明年年初就即将到期的定期存款提前取了出来,与高额的贷款利息相比,损失这一点定期存款利息真是九牛一毛。然后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然而,2007年的1月3日,我们去银行查账,那4万元还老老实实地待在我的账户上。1月5日下午,我致电银行。找了一圈人,终于找到了给我办理提前还款的工作人员。你能猜想出该工作人员的解释吗?“我们真的是为了您好,想在年前给您把钱还上。谁想,上边给我的权限在30日又被收回了,我真的是没办法。”“您想想,我要是不为您好,为什么要在年前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让您往账上划钱呢?”……
我不知道他们所谓的什么权限,实在弄不明白他到底怎么是为了我好。我严厉指出了银行这样给我带来的损失,并请他帮我计算一下我的具体损失。狡辩的工作人员终于信誓旦旦说:“您就宽限我两天,下星期一我一定帮您把钱还上。”
1月9日,先生到银行查账,那4万元仍旧没舍得离开。我马上再一次致电银行。又是一轮寻找,那个业务员来接电话了,然后是我耐心等待此人回忆1月5日是否接到过我的电话,是否答应我本周一划账。等此人恢复了记忆,我又听到了“我要不是为了您好”,这句让我恶心得要吐的谎言。而对为什么周一没有划账,此人回答“我真的没有权限”。
“你们有没有信用?”我厉声问。
“要不您把钱划走吧,等我们再通知您。”沉默片刻后,此人答道。
天哪,我不知道无赖还有这样的。从前我只痛恨开发商,现在银行也在我的痛恨之列了。■ 个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