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Vo来袭

作者:尚进

TiVo来袭0遥控器几乎是我们对于电视频道唯一的选择机会,在数百个卫星电视频道中选择中意的节目往往是件痛苦的事情。而牢牢垄断北美IPTV市场头把交椅的TiVo恰恰给全球电视业树立了新的观看样本,将电视节目录下来的TiVo思维正在伴随数字电视而全球输出。

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属名词正在被当作动词使用,这是《纽约客》在2003年时候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当时列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Google和TiVo。“TiVo对于收费电视界的影响,绝不低于Google对于互联网门户的冲击”,这是2003年美国《商业周刊》将TiVo评为年度最佳产品时候的注释。实际上Google和TiVo两家公司诞生的时间非常接近,TiVo最初的创始团队绝大多数来自SGI,现任TiVo全球总裁米歇尔·拉姆赛(Michael Ramsay)正是昔日SGI的总经理,而后来图形工作站巨头SGI濒临破产,将硅谷的公司总部地产悉数卖给了Google。

那么TiVo到底是什么呢?不像DVD播放器那样有吞吐光盘的托盘接口,也不像音响功放那样外壳上布满旋钮,却像很多电脑一样在屁股后面甩了根以太网线。借助基于Linux的开放源代码系统,内置的硬盘可以存储数百小时的电视节目内容,观众可以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电视台的节目单,然后TiVo一下。被录在TiVo里的节目可以被任意暂停和跳跃播放,连电视广告都可以被TiVo剔除出去。很多饱受传统垃圾电视节目摧残的人在见到TiVo之后如获至宝,拿传统录像带录电视节目的举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在TiVo首席财务官大卫·考特尼看来,TiVo具备了时间转换的功能,可以将传统线性传递方式的电视进行筛选,观众打开TiVo首先看到的不是电视画面,而是互联网主页般的选择单,甚至可以通过TiVo的搜索功能来寻找自己最钟爱的内容。

尽管渴望拥有选择权的电视观众对TiVo如获至宝,但是电视广告界却始终对TiVo恨得牙根痒痒。美国广告联盟曾经针对广告公司进行过一份调查,76%的被调查者认为Tivo将是30秒电视广告的终结者,原来那套在热门电视剧和体育比赛中间插播广告的商业法则被TiVo依靠电子技术轻易颠覆了,Forrester研究集团甚至预言,当TiVo累计销量超过1500万台的时候,用TiVo避开广告不再是少数人的窍门,美国的广告主至少有75%的人已经计划在未来5年里裁减至少20%的电视广告。

在TiVo诞生的初期,微软也注意到了用软件控制电视节目的机会,在2001年圣诞斥资5000万美元推广微软版本的UItimate TV服务机顶盒,可人们似乎更热衷简单化操作的TiVo。此后DirectTV不再与微软合作,只与TiVo捆绑,2006年3月,TiVo与另外一个电视网巨头康卡斯特签约,接近500万的稳定用户人群,让TiVo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尽管在2005年TiVo还难以甩掉累计亏损3.8亿美元的财务包袱,但是却并不妨碍TiVo变得很值钱。从电信设备巨头思科到传媒大亨时代华纳,还是从苹果到索尼,很多公司都考虑和试探对TiVo进行并购。尤其是苹果电脑在音乐下载领域敛财无数的iTunes,更是对在视频领域独具特色的TiVo虎视眈眈。

TiVo的威胁不仅来自竞争对手和传媒公司,大众文化的批判旗手们照样给TiVo找茬。在他们看来,TiVo貌似通过技术寄予了观众无限的选择权,可电视本身就是一种近似乌合之众的大众传播方式,TiVo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电视内容缺少思辨的先天问题。最好的例子就是珍妮·杰克逊在超级碗中场休息的“露乳”事件,这段视频始终是TiVo历史上欣赏次数最多的片断。以至于TiVo的指责者写道:“TiVo和iPod都浇灌了用户,让人们建立一个自我为中心的信息娱乐王国,人们并没有因为TiVo从电视机前脱身,反而更牢牢地拴在了电视机前,只不过拥有了稍微弹性一点的看电视时间。”■

TiVo来袭1挂着TGC红字母的TiVo

何时在中国也能够用上TiVo,这曾经是美国电视剧狂热“粉丝”们在看完《欲望都市》之后的狂想之一。不同的电视内容和电视收视文化,始终让TiVo只盘踞在北美市场。而TiVo创始人之一的钱大卫在2004年离开TiVo,成立了TGC公司专门拓展TiVo在大中华范围内生根发芽的机会,在解决服务器和本地化内容问题之后,中国用户在2006年末一夜之间可以看上挂着TGC品牌的TiVo了。为此记者专访了TiVo创始人之一、现任TG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钱大卫。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3年前被提出来的“决战客厅”思路,目前早已经在很多家庭的客厅大打出手了,不仅是可以录电视内容的TiVo,像微软的Xbox360也可以播放1080i级别的高清晰内容,是否意味着围绕客厅娱乐的信息化升级有了很多种选择?

钱大卫:微软的Xbox360在游戏之外确实具备一些视频播放能力,但却并不能录电视,微软其实并不可怕,LG不久前推出的那个内置80GB硬盘的电视更近似TiVo。但这都仅仅是外在的近似,TiVo自从1997年诞生以来积累的软件,尤其是那套电视时间表定制的系统,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电视结构,这远非那些客厅新娱乐设备所能比拟的。确实我们面临着一个娱乐极度丰富的时代,但是TiVo最大的优势在于从技术和应用的基础上,给每个用户充分的选择权利,这种选择要比传统意义上的IPTV更自由。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TiVo打算进军中国电视领域,将以何种形式进入中国电视市场呢?

钱大卫:我们可能在中国不会直接使用TiVo的主题商标,而是使用TGC的公司品牌,也就是TiVo Great China的缩写,我们给起的译音名字则是“替你录”,这是TiVo针对大中华市场的一家本地公司,TiVo母公司是最大的股东,筹集的资金则包括软银、台湾地区的普讯创投、美国的风险投资商Mobius Venture Capital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等。目前TGC董事会成员则包括TiVo全球总裁米歇尔·拉姆赛(Michael Ramsay),我则担任TGC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美国最初要花费接近数几百美元购买上一台TiVo,然后每个月19.95美元的使用月租,或者199美元买断终身服务,后来美国地区TiVo用户达到百万人规模,TiVo机器本身价格变得很便宜了。目前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我们则是计划卖2950元,然后每个月15块钱的月费,销售则由国美数码来代理。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中国用户会接受TiVo吗?尤其是在你机器售价高达2950元的时候。

钱大卫:我们之所以最初定价2950元,就是希望让大家意识到TiVo是一个高级娱乐工具,不是低廉的DVD播放机或者电视机顶盒。也许在一年后我们会大幅度降价,这要取决于大陆观众们对于TiVo的认可,使用者越多机器越便宜,这已经是TiVo全球最通行的商业法则。每个地方的人们都有他们对TiVo的消费理解,这其中营销的微妙差异往往是商业上成功与否的窍门。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TGC引入国内市场的TiVo并不是最新一代产品,只有80GB硬盘和480P的分辨率,并没有迎合目前愈演愈烈的高清电视热潮。

钱大卫:这仅仅是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在美国TiVo已经卖到了第三代版本了,新机器支持HD规格的高清晰视频,不过要体验到高清晰的TiVo要付出799.99美元。从目前看,亚洲地区的高清晰电视信号还没有多少,甚至很多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我们不可能上来就让观众用TiVo去看高清晰电视,根本就没什么节目内容可以充分选择。

三联生活周刊:选择这个时机将北美5年前就开始风靡的TiVo带入亚洲市场,是否因为你们观察到中国未来IPTV的机会?

钱大卫:从唱片商到电影制片商,其实都充分意识到了技术对于传统娱乐方式的冲击。不仅仅是让观众在数百个频道中进行选择,真正的选择在于让观众自己调解时间,我们注意到内地数字互动电视内容市场的机会,从电信运营商到传统电视台都试图切入IPTV,我认为像TiVo这样成熟的数字互动娱乐系统是最好的样板。■

虎视眈眈TiVo的两个敌人

苹果电脑的iTV:2006年9月12日,在苹果Show Time的尾声,乔布斯冷不防抛出了一个概念性的iTV。尽管还没有正式投产,但是苹果电脑的iTV明显冲着客厅的大屏幕来的。预计售价仅299美元,只有一本32开小说厚度的iTV可以承担电脑与电视之间的连接作用,借助苹果特有的Front Row多媒体播放软件和专用遥控器,可以在电脑与电视之间实现互动性地播放与录制。

微软家庭媒体中心MCE:在2001年败给TiVo之后,比尔·盖茨一怒之下将整个机顶盒团队裁员,只留下了少量精英调配到Xbox和操作系统研发部门,这些人并没有放弃自己研发的领域,机顶盒演化成了微软操作系统的多媒体中心版本,包括最新一代Vista操作系统也包含多媒体中心版本。但不同于TiVo的简单化设计,微软多媒体中心依旧要以电脑作为使用的核心界面,实际使用效率不如TiVo那样傻瓜化。■ 商业经济T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