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流行波洛克
作者:曾焱( 杰克逊·波洛克一幅《1948年第五号作品以1.4亿美元卖出,成为有史以来最 昂贵的绘画作品 )
2006年11月1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一幅《1948年第五号作品》(Number 5,1948)以1.4亿美元天价通过私下交易转手,将2006年6月以1.35亿美元成交的克里姆特画作《阿黛尔·布洛赫-鲍尔I》抛在了后面,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绘画作品。媒体披露:卖主大卫·格芬(David Geffen)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排名第140位,这位63岁的娱乐巨头资产总值44亿美元。买家大卫·马丁内斯(David Martinez)为墨西哥金融家,近几年才开始大量收藏现代和当代艺术品,行动低调,媒体曝光不太多,只知道他不久前花了5400万美元在时代华纳大厦里买下一套两层豪华公寓。
国内去年被中国当代艺术的高热搞得头昏脑涨,国外也一样。除了这个波洛克纪录,2006年11月初,纽约克里斯蒂和苏富比的两场“印象派和现当代绘画”拍卖会也创造了1.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成交额,《纽约时报》、《巴黎竞赛画报》就大叫:“艺术品市场是不是疯掉了?”另一个微妙的变化:交易重心从以前的绝对主角“印象派”部分转向原本充当配料的“现当代绘画”,美国战后绘画作品创下前所未有的高成交纪录,比如德·库宁一幅《无题XXV》卖了2710万美元,安迪·沃霍尔作品的个人成交纪录改写为1740万美元,涨幅400%。
艺术品的时尚问题
艺术品市场也和时尚界一样,此一时彼一时。克里斯蒂拍卖行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部国际事务主管托马斯·塞杜克斯(Thomas Seydoux)就说了,收藏者的口味在变化:上世纪80年代,大买家喜欢在拍卖会上争夺19世纪末雷诺阿、莫奈或者巴比松风景画派作品,这两年最抢手的却是20世纪初两大画派:德国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和它们支脉相连的维也纳画派、美国现代艺术也表现出色。柯罗(Corot)的风景画20年前千金难求,如今未必能在满意的价位上成交;对于那些30来岁的新一代买家,同样是色彩,莫奈画作的吸引力也不见得高过安迪·沃霍尔,后者一幅《橙色玛莉莲》新近拍到1700多万美元。不过拍卖专家们承认毕加索是个例外,他可能是唯一能在高价位上坚挺不倒、永远制造收藏热点的画家,这么多年来,不单油画、雕塑的成交纪录前3位里面总是少不了他的作品,版画的拍卖最高纪录也在他名下,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版画大师伦勃朗或者丢勒。
什么决定价格?
( 杰克逊·波洛克一幅《1948年第五号作品》以1.4亿美元卖出,成为有史以来最 昂贵的绘画作品 )
美国现代和当代绘画看涨,这和全球艺术品市场中心彻底完成从欧洲转向美国这个过程有很大关系。在艺术品本身价值之外,其收藏群体的国籍、偏好、财力,将最终决定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位高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成名的那批美国当代画家,其作品21世纪初开始在纽约艺术品市场上形成稳定的板块,收藏者也具备了交易的结构层次。以波洛克作品为例,他1929年开始学画,到4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成熟:把画布铺在地上或是挂在墙上,摒弃了画家常用的工具,用石块、沙子、铁钉和碎玻璃掺和颜料在画布上摩擦,或者任其成为流体滴落,画布的大小则是在作品完成之后再做裁剪,这种摆脱拘束的行动绘画完成了美国当代绘画最具原创力的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1956年车祸身亡后,60年代影响力达到巅峰,进入收藏家视野。《1948年第五号作品》的三任主人,大致能勾勒出美国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路径和收藏主体:纽约东汉普敦画家阿尔方索(Alfonso A. Ossorio),他是波洛克生前的朋友和赞助人,收藏了波洛克大部分作品——印刷业富豪纽豪斯(S.I.Newhouse)——娱乐巨头大卫·格芬——墨西哥金融家大卫·马丁内斯。可见本土富豪是美国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主体。
德国表现主义包括以克里姆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分离画派,其作品眼下在拍卖场上的高热则得力于犹太收藏家的势在必得。专家分析有两大原因:克里姆特、席勒、恩斯特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多由犹太人收藏,“二战”期间被纳粹没收强占,战后分别归还给一些国家博物馆陈列,几十年里没有流入市场。这两年,部分画作终于陆续由法院判归原主,零星出现在拍卖场和交易中。流通数量有限,加上犹太收藏家有心护盘,自然就抬高了画作的身价。
( 德·库宁一幅《无题XXV》卖了2710万美元 )
市场透明度
多数专家并不同意将这两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超热视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疯涨的翻版。如果是,那就意味着1997年的市场危机可能重现。他们最主要的论据在市场透明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上三分之一的大买家来自日本,他们委托中间人,不露面,也从不直接和那些顶级拍卖公司的客户专家接触,就连这个市场上最资深的专业人士也说不出这些客户到底喜欢哪个画派,为什么购买某件拍品。如果哪幅画拍出天价,报道多半是“该画最终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买家得到”。现在不同了,天价拍品的得主多半乐于公开身份,2006年接连被刷新的两次油画世界纪录,1.4亿美元买走波洛克画的是墨西哥金融家马丁内斯,之前1.35亿美元买走克里姆特作品的则是美国化妆品巨贾劳德。
( 毕加索作品永远都是时尚的收藏 )
通过媒体,公众还很容易就知道了诸富豪名下的艺术基金主要投资方向是哪个板块,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公认的法国两大腕——奢侈品集团LVMH总裁贝尔纳·阿尔诺德(Bernard Arnaud)和巴黎春天集团PPR总裁弗朗索瓦·皮诺特(Francois Pinault),一位收藏印象派和维也纳画派,另一位好现代艺术,买下好东西从不藏着掖着。至于大卫·格芬,行内人称“美国现代绘画收藏之王”,他手中除了波洛克,还有多幅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重要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威廉姆·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和贾斯伯·琼斯(Jasper Johns)的作品,将波洛克那幅画高价出手之时,他还在私下交易中售出两幅贾斯伯和德·库宁的画,交易金额加起来也高达1.45亿美元。对于这些人,花大价钱买艺术品除了是收藏投资行为,彼此间也有市场竞争和运作策略在里面。
买家队伍的国际化和扩容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场观察者的泡沫焦虑感,即风险分散。根据世界前几位拍卖公司提供的数据,20年前全球富豪榜上前500名中大约有10%的人收藏艺术品,现在这个比例高达80%。到处都是热钱,除了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这个市场上频繁出现的超级面孔中还有了俄罗斯人、中国人、印度人和墨西哥人。记得国内一家拍卖公司老总跟记者评说2006年内地油画市场,说10个千万富翁进场和100个千万富翁进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确实。苏富比拍卖行高层接受记者采访就说了这么一个细节:从前一幅画若能竞价到10万美元还没落槌现场就有掌声,现在这个价位已经稀松平常,无人喝彩。
( 安迪·沃霍尔作品《橙色玛莉莲》。 他的个人拍卖成交纪录改写为1740万美元
)
( 安迪·沃霍尔作品《橙色玛莉莲》。 他的个人拍卖成交纪录改写为1740万美元
) 波洛克表现主义流行艺术品克里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