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祖平:中国奥运马术零突破的可能实现者
作者:葛维樱6年来黄祖平每天只睡4小时。2005年6月进入德国“马术皇帝”鲁德格尔的马场学习后,黄祖平的训练压力更大了。“鲁德格尔本人是4届奥运金牌得主,他的学生都是世界冠军,而我只有一个奥运梦。”从2002年起只身前往德国学习马术,黄祖平一直维持着严格的时间表:早上6点10分进马房,洗厩刷马,8点上马,中午吃几块面包,再上马,一直到夜里2点才休息。由于他的马感冒,下午只能骑一个半小时,才延长了采访时间。
“本来我没打算自己上的,”黄祖平语速极快,“但是对于奥运会,中国人时间不够了。”黄祖平并非富裕阶层,在北京的车是不到10万元的切诺基,也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1985年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德国留学两年后成为国家经委最年轻的副处长,37岁以前是一家商务部下属外贸公司的总经理。黄祖平的人生轨迹因为一次人马交流改变了方向。“1995年第一次陪客户骑马,在野外陷入了沥青坑,当时我爬出来了,马却越陷越深,它的眼神对我说:‘救我出去!’我历尽艰险才把它拉出来。然后就迷上了骑马。”在黄祖平的朋友们看来,“30多岁才在北京郊区摸着马的人,居然为骑马放弃了事业,还想参加奥运会,疯了”。但是黄祖平说,这是中国马术实现零突破的最好机会。
从1998年开始请专业骑手指导的黄祖平,从35岁才进入所谓的马术正规训练——每星期训练一次。由于长年做外贸生意,又会英语、德语,使黄祖平对于马术的钻研和思路迅速有了名气。他不仅翻译了德文和英文的马术教材,而且不断将最新的国际行业动态反馈给国内。“马术在国内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和欧洲差距太大了。我想起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除了经常为马协写调查报告,找中医和畜牧专家给自己讲课,马术训练也持续了2年。黄祖平达到的最好成绩是2000年代表北京队参加过亚运会的国内选拔,“能排到全国20来名吧。我的身体素质不错,也善于和马交流”。但是黄祖平觉得自己的马术水平离奥运还很遥远。2000年,中国申奥成功。面对2008年的障碍赛、盛装舞步、三日赛共6个奥运会马术项目名额,金牌体制下一直没有太大作为的中国马术界出现了紧张的气氛。
“即使有名额,骑手也必须参加过国际三星级比赛,并取得一定成绩才有资格上奥运。”事实是尚未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马术界不具备这种实力。以省队为单位,一直局限于全运会的专业骑手们,始终徘徊在国际比赛的外围,连亚运会都很难进入,更没有任何星级的国际马术赛事经验。在中国马术协会的支持下,黄祖平以商人身份开始为2008年奥运寻找出路。“我到美国、欧洲考察了一圈当地的马术界,一开始我希望能引进欧洲的纯血马进中国繁育,但是中国马术怎么才能抓住2008年这个机会?一直没有答案。2002年3月我见到了美国的马术元老、奥运代表团团长杰瑞·莫里斯。”黄祖平当时抱有一种想法,“因为沙特这样从没取得过国际比赛成绩的国家,在2000年奥运会上得了铜牌。我认为中国只要到时候砸钱买好马就行了。但是莫里斯说,沙特早在15年前就送了一队人马去美国训练,这下子给了我当头一棒!他说,6年的时间对于中国和没有时间一样,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立刻送中国骑手和马去德国培训。”
马术代表的欧洲社会上流文化,令黄祖平感到,中国的马术环境,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难以介入。“我们国内还在用香港地区赛马会退役捐献的马,很多骑手连吃饭都存在问题。”除了资金问题,中国运动员一切指望教练和国家的思维方式,也无法适应强调个性和规则的马术项目。“我当时对马协说,等不及了,我先过去探路,你们随后来。”2002年4月,37岁的黄祖平开始在德国接受正规的马术训练,每天保持10个小时的训练量。黄祖平先找到了德国最有名的马场主拉姆斯博克,“我说我想代表中国参加奥运,老拉问我你有多少钱,我说我没有钱”。二人的对话在德国马术圈被传为笑谈,但是老拉被黄祖平的奥运梦想和执著精神打动,房钱、饭钱、训练、比赛一切免费,黄祖平每天除了训练,还有照管10匹小马的工作量。“一点也不辛苦。德国人最欣赏的劳动态度,我非常喜欢。最好的骑手每天都要辛勤工作,得到金牌下飞机也要回到马背上。我尊重德国人的价值观,使他们也尊重我。”黄祖平迅速融入马场的环境,和老拉成了好朋友。离开了自己的国家,黄祖平身边随时带着两样东西。一本账,“我自己去买菜,租运马的车,还有我从国内带来的马工,安排每一场比赛。我是在运营一个团队,和管理一个项目一个公司没有两样”。另一样东西则是国旗,“尽管我不是代表国家参赛,但是取得名次还是可以悬挂国旗,有一次我得了名次,却没有中国国旗,我就去买了红布,自己缝了一面,总带着”。
( 黄祖平(左三)和从国内来的马工 )
从2002年到2004年,黄祖平从德国初级马术比赛的障碍项目开始,一点一点积累着自己的排名和积分。他将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马术上,断断续续的赞助并不能满足训练费、马饲料以及每场比赛数千欧元的参赛费的需要,何况最昂贵的赛马。黄祖平在生活上将物质要求降到了最低点,和马工一起,半年吃一袋黄豆,晚餐只有清汤面条,但他觉得,把这些叫做困难非常可笑。“我有更重要的事,更大的困难摆在面前。进入难度级比赛之后,德国的优秀选手太多,短时间内无法突破。”2005年6月,黄祖平找到了世界顶级骑手鲁德格尔,用自己的奥运梦想说服了对方收徒。“进入鲁德格尔的马场学习,对我来说是最大的转折点。”鲁德格尔对黄祖平的训练极为紧张严苛,不允许黄祖平在障碍前勒马,即使人仰马翻,依然要求骑手永远不许停。黄祖平的三星级赛事成绩提高很快,但是2006年初,他失去了赞助,抵押房子借来的4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辆二手运马车和一些训练必需品之后也所剩无几。“我对鲁德格尔说,不行了,我要回国。但是他不同意,我回国会耽误更多的训练,那样只会离奥运梦想更加遥远。”
鲁德格尔帮助黄祖平争取到了更高级别赛事的参赛资格,保证了黄祖平在未来一年半里有20多场三星级比赛。“这是大部分选手很难参加的比赛。只要成绩积累够,我就有奥运参赛资格。”黄祖平离奥运门槛越来越近了。2006年6月,亚琛马术大赛的主赞助商忠利公司开始全面赞助黄祖平:“我们观察黄祖平两年多了,他是一个非常有潜力、意志力很强的人,同时追求成功的意愿非常强烈,多年自费学习马术,为达到目标坚持不懈。他离开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自己的工作,只身一人在德国接受艰苦训练,就是为了圆奥运之梦想。我们知道,黄开始训练的年龄并不早,但是,他身上所有的这些素质及精神,蕴涵着巨大的成功潜力。”
刚刚走出几年的赞助困扰,黄祖平的焦虑现在完全倾注在马身上。他还没有能够骑到奥运会上的马,在欧洲比赛的马一直来自鲁德格尔的免费借用。然而奥运会要求,马主和骑手必须是同一国籍。黄祖平日夜都盯着为数极少的价值百万欧元的几匹顶级赛马。鲁德格尔也认为,尽管黄祖平现在是最具成功实力的中国骑手,还是需要顶级的赛马和最合适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奥运梦想。“我有一个名单,每匹马的状态我都随时跟踪。”在欧洲,老牌公司、大企业主、大家族作为马主,将自家命名的赛马参加奥运会当作至高尊荣。而现在,中国籍的马主还没有出现。“人和马至少需要1年的磨合期,我期待4个月内中国马主出现,一起实现中国奥运的零突破。” 黄祖平马术中国奥运